17日,第十三屆中國衛生信息技術/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交流大會暨軟硬件與健康醫療產品展覽會在濟南國際會展中心開幕。大會圍繞“大衛生 大健康 大數據 大產業”主題,對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新服務新業態新模式進行研討,旨在加快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設和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發展,推動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設。
大會由中國衛生信息與健康醫療大數據學會和《中國衛生信息管理雜志》社聯合世界衛生組織衛生信息與信息學合作中心共同舉辦,是全國衛生信息技術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交流領域的國家級權威會展,先后舉行大會主題演講、19場專題平行論壇、6場拓導與培訓課,同時舉行全民健康信息化IT軟硬件產品、健康醫療產業產品兩大場景式主題成果展。
作為國家健康城市、健康醫療大數據北方中心、電子健康卡建設試點城市,濟南正處于健康事業與健康產業兩翼互動發展的重大機遇期。濟南有資源,各類醫療衛生機構總量在山東排第一位,國家重大新藥研發技術大平臺、國家創新藥物孵化基地、生物醫藥產業園區等,能夠為廣大醫藥企業發展壯大提供全產業鏈服務。濟南有載體,目前正加快建設集教學、科研、醫療、康養為一體的國際醫學科學中心,重點推進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北方中心、齊魯醫科大學、質子治療中心、中日韓腫瘤防控合作基地等重大項目。
舉辦本次展會,濟南還有環境、地理、經濟等多重優勢。“泉城”濟南生態環境優良,“軟環境”建設方面,濟南正全力打造“十最”營商環境;濟南有區位優勢,北接京津冀,南連長三角,是全國重要的綜合交通樞紐;濟南科教、金融資源豐富,擁有各類高校48所、各類企業研發機構818家,去年金融業增加值居全省第一位;濟南產業發展態勢良好,發力大數據與新一代信息技術等十大千億級產業集群,經濟社會保持良好發展態勢。這些都將促進衛生信息技術和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交流領域的合作發展,有力推動濟南醫療康養產業的發展。
記者獲悉,在國家衛生健康委的指導幫助下,山東在全國率先出臺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設“十三五”規劃,組建省級人口健康信息化平臺,目前正在進行三期建設,已實現17市、137個縣(市、區)、532家醫院和1249家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數據互聯互通,建立的全員人口、基礎資源、居民電子健康檔案、電子病歷4大資源庫累計存儲數據已達52.24億條,初步實現了服務、監督、管理、決策等功能應用。
另外,在會場上,一批利用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與健康醫療產業深度融合應用的熱點產品讓人眼前一亮,引來參會者圍觀、體驗。有集會場門票、移動支付、大數據平臺多維度功能的易聯眾電子健康卡,也有將醫生從繁瑣的病例文書工作中“解脫”出來,提升坐診效率的科大訊飛語音電子病歷等。
開幕式結束后,主辦方為國家醫療健康信息互聯互通標準成熟度等級測評授牌,啟動了全民健康信息化標準知識競賽活動。截至當天16點,大會參展單位130家,參展人數15612人次。
■外地專家談感受
打造健康醫養之城,濟南優勢凸顯
17日下午,7場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領域的平行論壇同時在大會會場進行。在電子病歷與醫療質量主題會議中,與會專家學者就醫療信息化與醫療質量發展問題展開討論。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院長賀西京表示,濟南打造健康醫養之城優勢明顯。
這次來濟參會,賀西京感觸頗多。“參會的規模和濟南給予的支持很多,像住宿、會議等方面提供了很好的硬件條件。”他表示,濟南位置比較居中,交通也很便利。并且,濟南有很多優秀的醫療機構,醫療資源豐富,例如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北方中心落戶濟南、在建的濟南國際醫學科學中心,還有不少專業的醫療團隊和企業。“這些條件有利于推動濟南醫療信息和醫院信息化建設的發展,有助于打造健康醫養之城。”
對于打造健康醫養之城,賀西京表示,過去醫療條件達不到時,醫院以治為主,醫療資源主要用來治病,現在要拓展開,增加預防、康復和養老的比重。比如,通過信息化建設,能夠通過網絡傳播等形式將預防疾病的知識發布出去提醒大家。他認為,健康醫養之城要實現預防-醫療-康復-養老的一體化。
來源: 濟南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