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觀點 > 一文讀懂遠程診療,平安好醫生真的有機會?

    一文讀懂遠程診療,平安好醫生真的有機會?

    2018-03-01 觀點 Eli

    一文讀懂遠程診療,平安好醫生真的有機會?-智醫療網

    “物聯網”、“大數據”、“區塊鏈”這些概念真的很難讓人窺探出虛實。概念處于窘境,但這并不妨礙其一步步融入我們生活,如“物聯網”下的智能應用、制造;“區塊鏈”的數虛擬貨幣(比特幣);大數據的衍生品遠程醫療等。

    智能應用離我們太近,比特幣離我們太遠,那我們就干脆說說處于中間的遠程醫療(即在兩個不同站點間利用遠程通訊交換信息,改善患者疾病或健康狀況)。

    為何說遠程醫療處于中間,這還與其特殊性有關。一方面,盡管這一事物已誕生了很多年,但源于各種介質的習慣、政策,正真使用遠程看病的群體比例并不大,似乎離我們很遠;另一方,網絡的便捷性讓各種醫療APP層出不窮,比如平安好醫生、春雨醫生、微醫等,無不例外地占領著年輕人的手機內存,有個頭疼腦熱再也不搜百度而是上平臺“咨詢”,這仿佛又離我們很近。

    先不論遠程醫療排位如何,反正有人用就有市場。因此,讓我們來看看這一領域,以便從相關企業中找投資機會。

    遠程醫療發展迅速

    “看病難,看病貴”這六個字基本能概括我國當前的醫療資源境況。所以自上世紀80年代,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瓦解后,“大鍋飯”式的醫療單位無法滿足人們的需求,我國便開始做其了醫療體制改革。

    于是,在1985年,中國開啟了首輪醫改。自此,國家不再完全擔負醫院費用,而是實行“全額管理、定額補助、結余留用”;醫院也是“十八般武藝盡顯”,嘗試了各種經營方式,但因為我國農村人口基數大,舊有體制固有的弊端依舊存在。

    2009年3月17日,第二輪醫改也就是新醫改正式推出,提出了三大戰略目標:一是實現全民覆蓋基本醫保,二是通過推動分級診療家庭醫生等措施實現醫療資源的有效配置,三是落實預防為主,防治結合,實現“以治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轉變。而這輪醫改將以往的公費醫療制度轉為醫療保險制度,醫療行業越來越市場化。

    可改革這么多年,去醫院仍舊是“人滿為患、費用過高”。為解決這一痛點,我國開始重視其遠程醫療,解決“看病難”的現實。

    但如果你覺得遠程醫療是個新事物,那就大錯特錯,畢竟在20世紀60年時該應用就已在美國得到應用。當時,美國主要是用于對宇宙飛行中的宇航員進行醫學保健遙測和監護,但由于信息技術的制約,遠程醫療發展較為緩慢。

    而到?20世紀80年代后,通信和電子技術逐漸發展,美國和西歐國家紛紛將這一技術推廣至軍隊。這一期間,包括遠程會診、醫學圖像傳輸、遠程會議和軍事遠程醫學在內的各種技術取得較大進展。

    20世紀90年代至今,遠程醫療迎來快速、全面的發展,并逐步呈現走進社區,走向家庭,更多地面向個人,提供個性服務發展的特點。

    與美國相同,我國則從1988年開始接觸遠程診療。其標準事件是“1988年,解放軍總醫院通過衛星與德國一家醫院進行的神經外科遠程病例討論。”

    1994年華山醫院與上海交大用電話進行會診演示,同年國家衛生部主導并啟動了金衛工程2號工程—建設全軍醫藥衛生信息網絡和遠程醫療會診系統;1997年,中國金衛醫療網絡即衛生部衛生衛星專網正式開通。同年,解放軍總醫院通過電子郵件與濟南軍區的醫院進行遠程會診,成立遠程醫療中心。通訊手段主要是電子郵件、可視電話等。

    21世紀后,我國互聯網日新月異,縱然醫療行業“阻礙”(政策、習慣、支付)重重,但還是有眾多醫院、企業開始布局和產品,比如在港股IOP的“平安好醫生”、傳聞將上港股的微醫、春雨醫生、好大夫等等。

    發展至2017年底,我國遠程醫療已覆蓋了1.3萬家醫療機構和國家級貧困縣,讓人滿為患的醫院大廳滯留人數減少了18%。要知道我國可是一個超過13億人口的超級大國,能讓滯留比例下降18%,足見遠程醫療的需求與潛力。

    一文讀懂遠程診療,平安好醫生真的有機會?-智醫療網

    盈利模式多樣

    遠程醫療效果顯著,可現實卻因同類競爭壓力、模式不成熟等原因,真正盈利的企業并不多見。

    智通財經APP以最早涉及這一領域的美國為例,目前能叫上名號的進有三家企業,分別為美股上市公司Teladoc、American Well、Doctor on Demand,其服務側重點各不相同。

    一文讀懂遠程診療,平安好醫生真的有機會?-智醫療網

    模式側重點不同,各個業績也并不如想象中那般。翻閱Teladoc可以發現,2013-2016年,該公司分別創造了1991萬美元、4343萬美元、7738萬美元、1.23億美元的收入。2014年相對2013年增長了118%,2015年相對2014年增長了78%,2016年相對2015年增長了59%。每年的增長幅度相當高,但是增長率逐年下降。也就是說,時間越靠后,遠程醫療收入的增長速度越慢。

    收入是不錯,但你看到凈利潤你就會喊“辣眼睛”。Teladoc2013-2016年,分別每年凈虧損602萬、1704萬、5802萬和7422萬美元,虧損額逐年增加。而2月27日剛公布的財報顯示,2017財年第四財季,該公司營業收入為7714.00萬美元,同比上漲106.26%;凈利潤為-4438.30萬美元,同比下降210.37%。

    簡單理解,別看Teladoc是上市公司,但仍處于“燒錢賺流量”的階段,上市近3年,股價月K線圖呈現深“V”,670個交易日漲不到25個點,報價區間較大,最低9.08美元,最高沖至39.95美元。

    一文讀懂遠程診療,平安好醫生真的有機會?-智醫療網

    行情來源:富途證券

    翻轉至國內,各大遠程醫療平臺的模式也不盡相同。單純從盈利點來看,主要有會員收費、導流收費、廣告收入和問診服務收費4種盈利模式。其中,問診服務收費不是主流,僅占在線醫療行業營收比例的1%。

    一文讀懂遠程診療,平安好醫生真的有機會?-智醫療網

    拿國內最大的互聯網醫療平臺——平安好醫生來說,按業務劃分,其可分為家庭醫生服務、消費型醫療、健康商城、健康管理及健康互動,以及保險。甚至可以說是互聯網醫療全產業鏈的集成者。

    業務體量大,平安好醫生從2015-2016年的收入分別為2.79億元人民幣、6.02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15.8%,2017年前九個月實現營收同較上年同期增長240.4%至10.16億元人民幣。而凈利潤方面,2017年前九個月凈利潤從同期虧損的6.14億元人民幣收窄至當前的4.97億元人民幣。

    一文讀懂遠程診療,平安好醫生真的有機會?-智醫療網

    說直白點,遠程醫療平臺百分比實現盈利的還沒有,但就凈利潤方面,國內的平安好醫生還是優于美國Teladoc的,畢竟一個是在虧損擴大,一個是在縮小。

    政策是最大的攔路虎

    既能解決“看病難”的社會矛盾、痛點,為何遠程醫療平臺們無法“吃香喝辣”?據智通財經APP分析,還是與政策有關。畢竟業界早已總結出,遠程醫療的“七大硬傷”:報銷、法規、炒作、應用、技術、循證和成功案例。

    如報銷,截至目前沒有明確證據顯示醫院和醫保機構采用遠程醫療模式能夠控制醫療服務成本。此外,在“按服務計費”的醫保體制中不能報銷過多,在很大程度上,醫保報銷僅限于指定的醫療服務和醫保代碼條款內容。醫保機構的許多擔憂也是可以理解的,例如:遠程醫療可能導致醫療機構濫用遠程醫療服務或過度利用,反而推高了醫療成本。這是許多醫保機構有限承保部分遠程醫療咨詢服務的主要原因。

    再如遲遲未能放開的處方、醫生的多點執業等,畢竟涉及到多方利益,醫院、藥企是最大的“受害者”,相反,阿里健康(00241)、平安好醫生這些有能力承接處方的醫藥電商們會受益無窮。

    以及缺乏放療規范化診治指南和質控國家標準,診療效果難以評估。我國尚沒有統一的遠程醫療的國家標準,各地規范化診治和質控標準差距較大,平臺跨地區執行很困難。在難以對各地診療效果進行保障和評估的同時,其本身的權威性和診治質量將可能受到質疑……

    反過來說,若隨著政策不斷修復,科技的進一步發展,手握較大市場份額的遠程醫療平臺,如平安好醫生等毫無疑問地是最大受益者。

    來源:鳳凰網

    發表評論

  • 野花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