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三大健康醫療大數據“國家隊”后,中國健康醫療大數據產業再迎全國平臺。近日,首屆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大會在杭州召開。會上,中國衛生信息與健康醫療大數據學會家庭健康專委會啟動了全國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共享平臺,并發布了“處方共享”和“AI共享”兩大應用。
“全國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共享平臺是面向全國產、學、研、用多方開放的共享平臺,旨在推動健康醫療大數據在醫療、醫藥、醫保領域的應用,培育健康醫療大數據產業應用新生態”,國家衛生計生委人口文化發展中心主任、中國衛生信息與健康醫療大數據學會家庭健康專委會主委奉雯介紹說。
記者在會上了解到,此次會上發布的處方共享平臺是首個面向全國、服務全行業的處方共享平臺,成為全國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共享平臺的首批應用之一。據介紹,該平臺由服務層、應用層、數據層三級架構組成,涵蓋互聯網醫院、各級醫院、基層醫療機構和藥店等多種場景,用戶通過APP、微信、智能診療系統、智能審方系統、智能處方系統、藥品目錄庫等技術和途徑,獲得電子處方、醫保商保結算、藥品配送、用藥指導等服務。
2016年6月,國務院辦公廳在《關于促進和規范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指出,要全面深化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協同醫療服務價格、醫保支付、藥品招標采購、藥品使用等業務信息,助推醫療、醫保、醫藥聯動改革”。而作為連通醫療、醫保、醫藥的關鍵環節,處方共享平臺建設是夯實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基礎、推動“三醫聯動”改革的重要任務。
對此,處方共享平臺技術支持方、微醫副總裁丁海桓表示:“處方共享平臺場景連接了前端的患者、中間的醫院醫生、后端的藥企藥店。不僅為患者提供便利,還與醫院HIS系統直連,保障了處方安全的同時,大大降低了醫院藥占比。”
以醫院場景為例,用戶與醫生面對面診療后,醫生通過HIS系統連接處方共享平臺,開具電子處方,經藥師審核后生成二維碼,用戶掃碼支付后,即可選擇在醫院、到就近聯網藥房取藥或直接由物流公司配送到家,同時還建立了藥品追溯機制,完成藥品從廠商、流通、倉儲、配送全程數據追蹤,保障患者用藥安全性和及時性。
健康醫療大數據要落地應用,離不開人工智能技術的推動。據了解,會上發布的另一款AI共享平臺由浙大睿醫人工智能研究中心提供技術支持。據該中心主任吳健介紹,借助浙江大學在醫學人工智能領域30余年的積累,AI共享平臺向全行業開放標注和可視化工具,提供結構化數據分析、文本分析、影像診斷的AI服務。
“合作機構可通過連接AI共享平臺,可獲得計算、數據、模型、算法、服務、工具和應用等能力,將無序的健康醫療大數據變成可集成、可用于機器學習的標準化數據,促進AI研發和產品應用開發”,吳健說。
在會上,作為大會主辦方的微醫還發布了基于大數據驅動的“微醫云、微醫療、微醫藥、微醫險”四大業務平臺”,助力推進健康醫療大數據共享與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