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資訊 > 廣東兩千家基層醫院實現醫療數據互通

    廣東兩千家基層醫院實現醫療數據互通

    2017-12-20 資訊 Eli

    廣東兩千家基層醫院實現醫療數據互通-智醫療網

    12月19日,筆者從廣東省衛生計生委獲悉,廣東省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管理信息系統全面上線,標志著廣東省15個地級市、1967家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將打破信息壁壘,實現了醫療數據的互聯互通,從而喚醒“沉睡”在各醫療機構的海量數據,減輕了患者的就醫負擔,助推分級診療的實現,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看病難、看病貴”。

    近五年省財政投入9億元支持醫療信息化建設

    據統計,近五年,省財政共投入近9億元,支持省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管理信息系統、省全民健康信息綜合管理平臺、遠程醫療平臺等三大項目建設。

    2016年,廣東著手建設基層醫療機構管理信息系統建設。項目率先在韶關、肇慶試點,隨后在全省15個地級市、1967家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展開。項目建設涵蓋基本醫療服務、公共衛生服務、基本藥物管理、居民健康管理、業務運營管理、績效考核管理、統計分析和綜合查詢等基本功能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管理信息系統,并與醫保信息系統有效銜接。建設內容包括省、市兩級共16個數據中心;一套一體化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業務管理信息系統;為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統一配備電腦、打印機、讀卡器等終端設備。

    廣東省衛生計生委主任段宇飛介紹,項目要建成省市兩級數據交換平臺,實現全員人口數據庫、居民電子健康檔案數據庫和電子病歷數據庫三庫融合,進而實現電子病歷和健康檔案在全省范圍內互聯互通,最終促進分級診療制度順利實施。

    項目建設一年多來,已在全省15個地市均建成聯結全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業務專網;編制“廣東省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信息標準”;15個地市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使用了統一的藥品目錄、疾病編碼、手術編碼和收費編碼;制定統一的業務流程,全省1967家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使用統一的業務管理信息系統;建成一個動態更新的居民電子健康檔案數據庫,實現全員人口數據庫、居民電子健康檔案數據庫和電子病歷數據庫三庫融合;形成一個新型惠民服務模式,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管理信息系統與醫保信息系統有效對接,促進分級診療制度落地、實現“大病在醫院,小病在社區”。

    段宇飛介紹,在未來,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管理信息系統將在推動深化醫改方面發揮重要作用。他說,信息系統不僅能規范業務開展,提高基層服務質量和服務效率,而且能有效匯聚醫療數據,協助科研人員開展大數據應用,支撐業務監管和科學決策。

    今年省財政投入3.22億建設遠程醫療體系

    下一步如何提升我省全民健康信息化水平?段宇飛說,大數據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大有作為。政府要推進 “互聯網+醫療”,推進醫藥衛生等領域大數據普及應用,不斷提升公共服務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水平。

    具體而言,政府要注重大型信息化項目建設帶動。段宇飛表示,目前仍有兩個在建大型信息化項目,一個是省級全民健康信息綜合管理平臺。據段宇飛介紹,省財政已投入1.85億元,打造地市級健康信息平臺。平臺將聚集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最終實現公眾服務、基本醫療、公共衛生、計劃生育、藥品管理、醫療保障、綜合監管等功能。

    另一個則是遠程醫療服務體系建設項目。段宇飛說,今年省財政投入3.22億建設遠程醫療體系,通過信息化手段,促進優質醫療資源向基層下沉。項目將聯接20家三級甲等醫院和粵東西北56家縣級醫院的遠程醫療系統,并延伸至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有條件的村衛生站開展遠程會診、遠程病理診斷、影像診斷、心電診斷、監護指導、手術指導、遠程教育等遠程醫療服務。

    在醫療信息化建設方面,段宇飛表示將會注重推進互聯網+醫療創新和大數據深度開發應用。他說,云計算、大數據、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物聯網、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在健康醫療服務中的創新應用,將能有效優化和重組健康醫療服務流程,拓展醫療健康服務新模式,改善群眾就醫和健康服務體驗,為深化醫改、建設衛生強省、健康廣東提供有力支撐。

    發表評論

  • 野花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