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是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關鍵一年。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提出實施健康中國戰略。國家先后出臺了《中國防治慢性病中長期規劃(2017—2025年)》《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法》《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等多項相關政策法規。
12月16日,《中國家庭健康大數據報告(2017)》在北京召開的第二屆中國家庭健康大會上發布,這是國內首個關注家庭健康狀況、利用大數據系統解讀的年度報告。縱觀2017年中國家庭健康,發生了三大可喜變化,呈現出三大亮點,但也存在兩大不容忽視的趨勢。
觀念:健康生活、健康管理和積極預防意識增強
國家衛生計生委人口文化發展中心主任、中國衛生信息與健康醫療大數據學會家庭健康專委會主任奉雯在對報告進行全面解讀時表示,國家衛生計生委把2017年確定為“工作落實年”。報告數據顯示,2017年居民健康關注逐漸從醫院轉移到社區,又從社區轉移到家庭,“治未病”“預防大于治療”的觀點成為廣大群眾最樸素的“健康觀”,出現三大喜人顯著變化:
國民健康生活意識增強。被訪者非常明確地表達出了對于健康管理服務的需求,希望獲得能夠改善自身不良生活方式及習慣的健康干預服務的比例為81.8%,高于獲取健康科普信息的76.4%。
積極預防的健康理念深入人心。93%被訪者認為“積極的健康管理方案”因素對健康更為重要,而選擇“更先進的醫療技術、設備、治療方案”的僅為6.8%。
家庭健康管理意識提升。約93%被訪者認為,每個人都是家庭的一部分,每個家庭成員的自我健康行為和意識會相互影響,所以應以家庭為單位進行健康管理。
亮點:健康掌門人年輕化、家庭醫生受重視和在線就醫增長快
該報告由中國衛生信息與健康醫療大數據學會家庭健康專委會聯合新華網、中國家庭報社、微醫集團共同發布。通過對線上就醫行為數據中健康需求與醫療健康服務供應的匹配情況進行比對,報告呈現2017年家庭健康三大亮點:
1.家庭健康掌門人功能逐漸浮出且年輕化。通過對主動為家人建立健康檔案的用戶數據發現,一個家庭中某成員為其他人建立健康檔案、掛號、在線問診、購買健康險的現象非常突出——他們大多是家庭健康管理的組織者、引導者、影響者和決策者,統稱為“家庭健康掌門人”。
大數據分析發現,家庭健康掌門人為家人發起在線就醫行為多于自己,平均每位家庭健康掌門人會為兩位家庭成員主動設立健康檔案;為家人發起的線上預約掛號平均數量是為己掛號的1.3倍,為家人發起在線問診的總規模是為己問診的5倍。
本年度家庭健康掌門人顯著變化之一,是年輕人開始積極承擔起維護家人健康的責任。主動為家人建立健康檔案的用戶中,18-30歲區間比例增加較明顯。從性別比例上看,男女趨近各占半邊天,女性略高。同時女性掌門人成為購買家庭健康險的主要群體。
2.家庭醫生作為健康守門人的職能日益清晰。數據顯示,醫護人員在線提供健康宣教服務初具規模。以全國家庭健康服務平臺為例,有1349名認證醫護人員入駐,癥狀、疾病、檢查、治療、藥品等各類詞條總數量超過兩萬條;超過4900名醫生入駐內容開放平臺,提供健康宣教的醫生幾乎覆蓋所有科室,涉及5000多種疾病,科普文章累計發表35萬多篇。
同時,居民對智能化、遠程化家庭健康管理服務的期待更高。超過75%的被訪者使用計步等運動監測功能,約5成被訪者有記錄健身運動數據習慣,通過智能終端購買健康管理方案也展露苗頭,比例為17%。53.5%被訪者希望能夠對家庭不同成員的健康狀態進行分別記錄管理,52.7%被訪者希望獲得家庭成員的血壓、血糖和體檢數據等。
3.在線就醫成為居民健康需求的一種重要形式。根據微醫平臺數據顯示,在線就醫人次保持較快增長,在線問診人次持續攀升,2017年日均接診量突破6萬。
在線就醫嘗試通過互聯網延伸醫療服務,響應用戶的非標準化健康醫療服務需求。如微醫平臺推出“醫生服務包”,將醫院不便于提供的非治療性服務轉化成穩定供應。從平臺購買數據來看,帶有人文關懷服務類別,如專病就醫指導,以及診后隨訪的增值服務等非常受用戶歡迎。其中,二孩時代的優生優育咨詢服務最受關注。
從需求端來看,用戶使用線上資源滿足自身醫療需求的意識增強。用戶自主性問診行為中,有48%是“身體不適,直接尋找線上專家問診”。數據顯示,通過上傳報告單、影像圖片進行在線復診的行為最常見。
從科室上看,在線咨詢比例內科為23.5%、外科為19.6%。孕婦準媽媽和對兒童日常健康狀況的在線就醫需求比較突出,產科、兒科的在線復診量較大,比例分別占到9.8%和6.4%。
趨勢:慢性病增加、患者年輕化不容忽視
從報告公布的一組由在線就醫大數據提取出的年度疾病情況看,國人健康狀況仍不容樂觀,尤其是慢性病增加和患者年輕化的趨勢令人警惕。
調研數據顯示,居民線下就醫在內科占比達21.1%,中醫科緊隨其后達18.4%。而慢性病多發科室線上問診數據也反映出這一變化,2017年在線就診中,慢性病多發科室的患者量達到了總患者量的32.2%,較2013年增加了8.2%。
數據還顯示,白領階層健康狀況出現下滑。不良生活方式導致的普遍性“亞健康”狀態,出現進一步惡化趨勢——高血壓、糖尿病等傳統意義上的老年疾病,開始向更年輕的群體蔓延。通過統計微醫平臺已確診高血壓的患者年齡,與2013年數據相比,2017年我國一線城市白領中高血壓患者平均年齡下降了約0.8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