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對健康中國戰略的實施提出了一系列明確的要求,這也是為應對人口老齡化和整體醫療不足全球性挑戰所貢獻的中國解決方案。”
目前擔任英國醫療局中國顧問和華人醫療信息協會執行主席的廖晨妤女士,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這樣表示。
廖晨妤女士說,十八大以來的5年,是中國衛生與健康事業投入力度大、發展速度快、人民群眾得實惠多的5年。我們國家的醫療改革和養老事業穩步有序發展,是人民群眾獲得感和幸福指數不斷提高的保障,這為實現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宏偉目標打下了堅實基礎。
她表示,雖然歐美等國在醫療信息化方面的起步比中國早,但幾乎均走過較長的彎路。中國應該汲取以英國全民醫療系統每年持續投入數百億英鎊所換來的經驗,利用市場競爭機制,以及廣大人民對政府和科技的信任,在應對人口老齡化和整體醫療不足的全球性挑戰中貢獻中國的解決方案:
一是建立醫療大數據戰略。把目光放在高于測序等技術本身的層次,重點放在如何系統性理解數據所包含的信息;開發人工智能輔助診斷;加強醫藥供應鏈管理和改革醫療保險產業鏈;利用可穿戴設備和生物傳感器搜集健康數據預測病例,推廣預防性醫療保健;為傳統中醫制定標準,使得病人可以相信病例和處方。
二是建立臨床信息共享機制。以患者為中心打造跨越醫療機構的信息共享機制,實現醫養結合的臨床路徑和信息支撐,武裝護士團隊,利用區塊鏈技術實現電子病歷可交互性。
三是注重醫療集團和醫聯體管理。通過分享患者信息,明確轉診標準和流程,建設創新型財務制度,以減少三甲醫院過度醫療;提升基層醫護人員的水平和服務內容,建設質量管理標準,最終實現高效最具成本效益的醫療服務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