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觀點 > 個人大數據、大健康服務 中國企業又走在了前頭?

    個人大數據、大健康服務 中國企業又走在了前頭?

    2017-10-19 觀點 Eli

    個人大數據、大健康服務 中國企業又走在了前頭?-智醫療網

    當我們提到大數據的時候,我們首先想到什么?是滴滴打車對出租車資源的合理分配?還是廣告、營銷計劃的精準投放?還是利用大數據提高制造業效率?

    今年3月,政府工作報告上強調,要把人工智能、大數據推廣到各行各業中,包括商業、醫療、制造、教育、城市等。

    國家對大數據的高度重視,意味著大數據將在中國繁榮發展,在世界遍地開花,在不久的將來,大數據將會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每一個環節,每一個場景應用中,那么大數據對個體的提高又有著怎樣的意義?中國企業將在推進“個人大數據、大健康服務”中起著怎樣的作用?誰又會成為這個行業的“引領者”?

    一、大數據對個體的核心價值是什么?

    從本質上來講,大數據就是分析海量數據,從而獲得有價值性東西的新方式。通過對數據的收集、挖掘、分析、反饋,從而實現為個人活動提供決策依據并做出干預,這正是大數據對個人的核心價值所在。

    以大數據在大健康領域的應用為例:根據瑞士公司Soreon研究預測,到2020年智能可穿戴設備能幫助挽救130萬人的生命,挽救人數主要來自于在醫院監測使用的可穿戴設備減少的死亡率。這正是可穿戴設備所收集到的離人體更近的體征數據所發揮的重要作用。

    通過對人體體征數據的持續監測,醫生可以根據數據信息持續跟蹤患者的后續治療,動態評價藥物的療效,及時跟蹤患者的康復進展情況,發現潛在的風險因素。同時對暫時無法痊愈的疾病,如糖尿病進行飲食控制和血糖監控。還有些疾病復發概率高,如心臟病,需要時時監測,及時復查以免病情突變。而對某些遺傳性疾病,數據服務可以通過個人日常生活和體征數據判斷其發病概率,并在大數據的基礎上對其日常生活進行干預。

    二、針對個人的數據服務的關鍵

    1。硬件載體

    隨著智能可穿戴設備從簡單的功能集合向數據服務和場景應用轉變,人們對數據來源的穩定可靠和持續性的要求越來越高。通過可穿戴設備獲得的人體體征數據、人體活動軌跡以及環境監測數據,在后臺算法和相關交互的聯系下,可穿戴設備成為連接人與世界的紐帶,使得大數據、大健康的落地成為可能。

    在眾多的可穿戴設備中,腕帶產品以“離人體更近、佩戴時間更長”在體征數據的采集上有著極大的優勢。然而,在傳感器而非計算中心的現實定位下,Apple Watch等與手機功能高度重疊,卻又不具備獨立使用價值,反而犧牲了續航和價格優勢的產品,儼然不符合穩定可靠性的目標。這就需要對可穿戴產品的功能進行取舍,保留低功耗且剛需的核心功能,以延長產品的續航和美觀度。

    2。軟件交互設計

    不同人群的需求在交互方式、交互反饋內容上都有著不同的需求。判斷一種交互方式優秀與否,關鍵在于它有多符合人的需求、它能覆蓋多少場景、它是否能提升任務完成的效率以及它的實施成本。綜上,在當下,智能手機的普及,利用手機App作為交互方式是一個經濟而又實用的方式。通過App與不同人群,不同場景可做定向匹配,從而滿足不同細分群體的需求。

    然而,在不同的人群、不同的場景、不同的行業應用分別展開,這對數據交互層面的技術層次和匹配協議都有著很高的要求,這不是一般的公司能做的。大企業如果在這件事上也沒有看清摸透,沒有長期積累,也不可能快速實現產品落地。

    3。后臺數據服務

    人們對可穿戴設備的需求已經發生了本質上的改變。從單純的功能化需求向場景化需求轉型,從簡單功能向各個細分群體的個性化應用轉變。這一切都不是單一的設備所能實現的,要讓腕帶產品與數據服務相結合,讓腕帶產品與其他智能硬件相結合,讓可穿戴設備滿足用戶需求。這就需要一個強大的后臺系統:從數據模型的搭建開始保證數據的精確性,對算法模型上的優化,保證數據分類挖掘、分析的針對性和準確性,通過機器自動學習自動建立起運動、健康等數據邏輯,預測未來的個體行為方式,提供分析、干預、建議,并可接入第三方機構和應用,提供更專業的數據挖掘和服務。

    大數據時代,大量的訓練樣本和豐富的特征維度使得學習算法更容易學到較好的模型。然而由于機器學習算法大多為迭代算法,加之算法復雜度的增加,使得模型訓練的計算量隨數據量和特征數量的增長極速增加,機器學習技術將始終面臨著計算資源相對不足的問題。

    因此,算法的設計便顯得尤為重要,往往決定大數據企業是否具有核心競爭力。計算資源不足的問題可以通過降低算法迭代次數解決,也可以通過優化算法解決,使其無需迭代即可訓練出較好的模型。

    目前,還沒有看到市場上有清晰的脈絡,并且在三大系統鏈條上打通的企業案例,但這又是個人大數據落地的前提。

    三、智芯:讓個人健康、場景應用和數據服務真正落地

    針對個人的數據服務真正落地,在這個領域,缺乏的是對行業價值梳理和定義的企業,是領導者,這是中國企業進去無人區后的茫然,也是中國企業的機會。

    據了解,國內企業如深圳智能表芯科技有限公司已經利用智能硬件、內容交互和后臺大數據等新興技術環境來構建一個離人體更近,更了解與人相關場景的完整用戶價值體系。率先在大健康、大數據領域形成價值閉環,并真正實現落地。

    一直以來,智芯致力于推動個人行為與健康數據服務,讓大數據為更多人服務。智芯推出PMPD個人行為與健康數據服務系統,推動可穿戴設備從簡單的數據呈現到場景應用和數據服務,讓用戶從時間管理、運動、看護、醫療、健康管理各個場景,都能有更加便利、高效的體驗。

    硬件上,目前從場景應用、人群細分和持續性數據價值推送三個維度,已成功開發出C、F、H三大機芯系列共18款智能表芯產品,支持幾十萬種產品形態。并且在多項技術參數上引領全球,例如智能表芯 C002的厚度僅有4.2mm,智能表芯 C003直徑僅有 25 mm,均為目前行業中的極限尺寸。由于在底層架構算法、元器件選型等方面的低功耗控制技術,C系列機芯產品做到了最短4個月,最長24個月的續航時間成績。

    App交互系統上,智芯近期推出App4.0,從交互方式的趣味性和個性化入手,為不同的人群提供個性化內容與反饋。讓產品更好玩,符合用戶使用習慣并滿足個性化、場景化體驗。

    后臺數據服務上,以數據應用為核心,構建出可多硬件終端、軟件平臺兼容的大數據后臺,形成完整的個人行為與健康數據檔案。

    智芯目前擁有有效專利62項,其中發明專利3項;授權專利62項、受理中專利44項。

    從去年開始,智芯就已經受到了來自國內外企業及投資機構的高度關注。

    據悉,隨著智芯公司股權結構調整的告一段落,接下來的工作重心將放在技術的升級和全球市場的拓展上,全球性市場推廣活動將在近期啟動,作為“引領者”的智芯公司調整后整裝待發,將會在“個人大數據、大健康服務”中給我們帶來怎樣的驚喜呢?不放我們拭目以待吧!

    發表評論

  • 野花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