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本土藥企醫學事務部如雨后春筍般涌現,而針對藥企普遍面臨的棘手的問題,產品數據緊缺,如何快速高效挖掘呢?如何實現數據與市場的轉化呢?面對醫療大數據,結合藥企需求,又能給我們帶來什么啟示呢?
9月1日,CMAC2017——“洞見醫學之數據為王-第二屆中華醫學事務年會”之國內藥企專場在上海召開,大會上400多位同仁圍繞洞見醫學新時代、數據挖掘(上市后研究、大數據環境下RWE)、數據溝通與轉化等議題一起探討,共話中國醫學事務未來。
作為贊助商,杏樹林首席商業官毛及以“多渠道醫學溝通策略”為題,從醫學介入、醫學規范、真實世界證據三個方面,分析了醫療行業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溝通和轉化。
深度 理解市場 探尋 醫學介入
醫療市場龐大復雜,運用互聯網技術運用得好,可以起到抽絲剝繭的作用。其前提就是通過深度理解市場,結合醫生行為,貼合藥企目標,找到著力點,即探尋醫學介入的過程,杏樹林提出有效醫學介入式方案。
毛及認為,傳統醫療體系面臨關鍵診療環節中醫生對高危患者標準化管理的認知率低;缺乏便攜的工具導致很少對復發風險進行常規分層的現狀;缺乏對醫生工作協助等薄弱環節。
介入薄弱環節,杏樹林通過實現高危患者的規范化診療,提升產品滲透率;為醫生開發有效且便攜的高危患者篩選工具;通過疾病領域的學術指南與學術循證強化高位患者規范化治療觀念。介入式解決方案在醫生教育、診療路徑、患者隨訪、真實世界研究等方面為藥企帶來了增長機會。
杏樹林運用數字技術,從院前急救和轉運一直到康復和依從性管理,將服務進行有效延伸,打造可復制的整體醫學規范。運用這種規范化邏輯,杏樹林提供數字化咨詢、標準化方案、標準化流程以及標準化運營維護。最終,通過項目向導流程、協作系統和標準化數據,提升整體行業診療水平。
快速 生產 數字化 的真實 世界 證據
大數據在醫療領域最直接的產生便是真實世界數據,快速生產真實數據,需要人工智能化技術。杏樹林的“病歷夾”和“醫口袋”工具,其背后是強大的人工智能工程:遙遙領先于行業的拍照識別技術,病歷或檢驗單據照片到電子化結構化數據;強大的數據采集方案體系,應對萬變情景;方便高效的患者管理,迅速積累患者資源和真實世界數據……快速產生真實世界證據,有效開展真實世界研究。
有效的醫學介入,規范化的整體醫學流程,形成長期大樣本的大數據聚集,從而實現數據與市場的轉化,深度貼合藥企需求和市場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