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6年起,云計算花費十年時間,落地應用,下一個十年內,云計算或將成為全行業“標配”。
賽迪顧問發布的《2016-2017年中國IaaS市場研究年度報告》顯示,2016年,阿里云、騰訊云、金山云分別位居中國公有云市場份額前三。而在垂直醫療領域,金山云也開始逐漸發力。金山云合伙人黃國華用“ABC”向雷鋒網形容金山醫療云的核心理念。
在他看來,A代表Algorithm(算法),B代表BigData(大數據),C代表Cloud(云計算),金山醫療云希望以其深厚的技術積累為醫療行業賦能,將云計算專屬安全云技術、AI/語音/影像/文本識別技術、醫療數據互聯互通技術、大數據分析技術、區域影像云技術、智能硬件/物聯網技術等應用到醫療行業,重塑醫療健康信息化服務,致力于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打造區域醫療與健康數據互聯互通。
金山分級診療輔助管理平臺架構圖
基于“ABC”的核心理念,金山醫療云構建了一體化的“1+4”結構,即1個云數據中心,4個面向不同人群的平臺——面向醫療管理者的金山大數據分析平臺,面向醫院的金山基礎設施云平臺和大數據分析平臺,面向基層機構的金山基層醫療衛生服務云平臺,面向居民的金山公眾健康云平臺,這些平臺覆蓋IaaS、PaaS、SaaS三個層面,打造互聯互通一體化的醫療健康服務平臺。
金山云公司技術人員的占比及醫療云年限
目前整個技術平臺人員應該是在五百多人左右,占50—60%。2015年年底啟動醫療云項目,在之前也做了一些探索,但真正啟動是在2015年年底。
金山醫療云的成型及商用
IaaS這一層云平臺的成熟是在2015年,醫療云用的是一樣的基礎架構,所以應該說在2015年成立之前就具備做包含醫院備份、科研、實時容災等項目的能力,2015年下半年成立醫療事業部之后,主要發力于PaaS產品與SaaS層面。
金山云是如何解決服務性能、安全保密性能、計算性能三方面
從云計算的角度來說,安全是大家都很關注的部分,這個是需要時間去教育和積累的。
首先,云計算行業國家有制定一些安全規范,比如云本身是否獲得云等保三級,此項國家是有數據處理規范的,只是說這些規范下來之后在醫療行業的認可程度如何,所以在云的安全性部分,是需要有一個過程的。
其次,金山云根據醫療的特殊性,提出專屬云——將數據備份在云上,除了做脫敏之外,這塊云資源跟其他行業的云資源是完全隔開的,你可以把它想象成物理隔斷,這是專屬云,北京某三甲醫院用的就是這樣的一個服務,解決了安全問題。
至于計算能力和存儲能力,這是我們云廠商的強項,所以當把安全的問題解決之后,我們可以幫他們很大的忙,隨時擴充計算資源;另外一部分是分布上,不需要一開始就把所有東西都上云,對于三甲醫院來講,可以先把相對沒有數據敏感的放上云。
針對服務性能,科研與臨床方面是如何實現上云?
不只是做到數據的雙向傳輸,還要做到數據備份。國家要求醫療數據做到10年以上的備份。如果是CDR,每個人的健康備份,電子檔或電子病歷,這部分數據量小,但是影像醫學數據量很大,總的來說占50個T,且每天都有新增量。醫院可以把三年五年以上的數據備份到云上,需要的時候再把它從云上拉回來,這就解決了它存儲的部分。從業務角度上來說,醫院也有必要去做這樣的事情。
因此,我認為,分布上云可以把一些科研項目往上搬,數據備份往上搬,未來可以延伸到容災。容災是什么?現在所有三級、二級醫院的機房都在醫院里,它的安全程度其實是沒有過等保層級的。
當發生水淹等災害問題,機房系統產生問題,醫院的業務連續就無法完成——沒有系統就沒辦法接門診、接不了超聲,醫院業務就會受到挑戰。針對這樣的狀況,其實是可以把系統備份,容災放在云上,從而通過云上保持醫院業務的連續性。
醫療領域里,初期要做到異地容災備份,甚至確保做到業務連續性,因此很多二級醫院三級醫院開始思考上云。
金山醫療云的分級診療落地
金山醫療云的所謂1+4結構——即一個云數據中心+4個不同人群的平臺。
在整個醫療環境里面,有四種用戶,也就是四個重要的人群:一個是大型醫療機構,如三級醫院、二級醫院等,針對這部分有專屬云服務,備份云解決方案,更多的是在IaaS的層面;第二部分是管理者,管理所轄區域的各種狀況,如疾病狀況等;以及基層醫療機構和居民。
分級診療的這些功能,我們在東北某個省三個地市、在安徽有三個地市能做到。
基層配備新式設備
基層現在的硬實力做得還不錯,是軟實力(信息化)不行,金山醫療云更重視的是軟件的配套,將軟硬件整合在一起,針對這些設備可以做到互聯互通。金山云覆蓋到最基層,基層是不缺設備的,它可能缺會使用設備和解讀結果的人,金山醫療云系統會給出提示、建議,幫助基層醫生彌補能力不足的地方。透過軟件或人工智能的方式,幫助基層醫生做輔助決策,而不是取代這些醫生。通過算法、大數據、軟件、云計算來賦能基層醫生,把一部分問題留在基層處理,把它鑲到診療系統里。
金山醫療云為基層機構提供信息化建設是否存在障礙?
基層鄉鎮醫院是想信息化建設的,但他們的能力比較薄弱。而金山醫療云信息化系統,不需要將每一個服務器都布到鄉鎮衛生院,只需要在一個專屬云上部署,只要有網線,再通過加密的方式,就能實現連接。當出現狀況的時候,本地也不需要有信息化人員,會由我們來運維做支持。對基層醫療機構來講,這樣一個簡單好用效率高的信息化系統,自然能夠吸引他們的興趣。
如何解決因標準不一而導致醫療數據無法實現?
要一次性把所有數據統一是不可能的,國家針對每一種數據都有標準規范,具體落到某個信息化建設又有做一些具體調整,所以是不統一的。
金山醫療云現在做的,就是先把能打通的數據全部統一規范。打造一體化系統,透過EMPI把所有公衛資料、健康檔案等電子數據全部打通,在這種情況下,EMPI就會是一個指標,也就是代碼,透過EMPI,就可以跟其他的醫院去做互聯互通。
此外,金山醫療云的一些數據交換技術,與傳統的數據交換技術不太一樣,傳統的數據交換技術所有人按照一個統一的表格來填,如今全國都這樣做,中間一環、一人填錯,就無法實現聯通。如今,金山醫療云通過人工智能,可以去學習不同系統的結構。
挑戰和問題?
三個挑戰。第一,資源不均衡;第二,如何真正做到互聯互通。第三,在整個過程中要更關注個人,以人為中心。分級診療以個人為主,而不是以下面的醫療機構為主。
總結回來,金山醫療云就是有一個全周期機制來進行分級診療,以個人為中心,以居民為中心達到信息化,這個信息化系統和本來的系統應該是一體化和無縫聯合的。
金山云在醫療云上比較獨特的側重點?
云廠商其實都希望從技術的角度切入進去,云廠商的能力基本也都是云計算和大數據。對于金山云來說,它的技術賦能一定是要協助到現在需要的人。回到基層來看,技術能力能不能幫助到他們真的很重要。金山醫療云希望能夠有個高性價比,能夠保護到個人,這是金山的定位。
黃國華,咨詢公司從事咨詢工作12年,從分析師到企業合伙人。主要負責高科技行業,信息行業,以及醫療相關行業的戰略咨詢工作,一方面幫助企業剖析解決自身存在的問題,幫助他們找到未來的發展方向,另一方面梳理行業的痛點,為行業提供發展方向的建議。后就職知名外企,負責互聯網企業和醫療相關行業。2015年,負責金山云政企與醫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