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資訊 > 京張醫療合作 緩解群眾就醫難就醫貴

    京張醫療合作 緩解群眾就醫難就醫貴

    2017-07-25 資訊 Eli

    京張醫療合作 緩解群眾就醫難就醫貴-智醫療網

    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大背景下,2015年2月,北京市衛計委、河北省衛計委、張家口市政府簽署了醫療衛生協同發展框架協議,明確北京天壇醫院、北京積水潭醫院、北京中醫醫院、北京同仁醫院對口幫扶我市第一醫院、第二醫院、中醫院、第四醫院,將通過3至5年的技術支持,把我市的4家醫療機構打造成張家口地區的醫療中心。如今兩年過去了,市第一醫院、市第二醫院、市中醫院成功對接北京3家醫院,市第四醫院也已與北京同仁醫院簽訂了合作協議。目前全市共有30所市、縣區醫院與北京大醫院開展對接,合作項目達50余個。京張醫療的深入交流合作使我市及周邊地區患者實現了在家門口看北京專家的愿景,轉診北京相關合作醫院也能獲得優先就診的便利,患者、醫療機構實現了“雙贏”,群眾就醫難、就醫貴問題得到了進一步緩解。

    張家口新聞網記者 胡程利 通訊員 張佳佳 尹思思 李清龍

    診療水平提升疑難病癥“不出門”

    68歲的李某是我市萬全人,三年前于前額處發現一腫物,由于家中經濟條件有限,一直未進行系統治療,后來腫物越來越大,侵占了整個前額,到北京天壇醫院(張家口)腦科中心就醫后,被確診為巨大腦膜瘤。

    “要是放在兩年前,這樣的病例我們就直接建議他去北京治療了。”腦科中心神外科主治醫師丁奇解釋說,一般的腦膜瘤,在形狀規則、未發生侵襲的情況下,多數醫師都能妥善處理,但像李某這樣的巨大腦膜瘤,由于血供豐富,已侵襲到顱骨、皮下、頭皮及腦組織,哪怕是在北京大醫院,亦屬危重病例。“得益于京張醫療協作,我們得到了與北京專家學習的機會,開始對一些復雜手術進行嘗試,因此也更有底氣接診這樣的復雜病例!”丁奇說,在此之前,他們還先后完成了多例疑難病例:為一名保定患兒成功完成了我市首例腦干腫瘤手術;首次開展與北京天壇醫院間的急遠程醫療會診,為一例轉移性腦膜癌患者調整治療方案……

    另一邊,與北京積水潭合作的市第二醫院也在不久前成功完成全市首例髖關節鏡下微創術,填補了我市在運動醫學及關節鏡領域的空白,日前又先后通過“經椎間孔鏡頸椎管狹窄后路減壓神經根松解術”和“骨小梁反置式肩關節置換手術”,分別為一名82歲頸椎椎管狹窄患者和61歲的右肱骨解剖頸粉碎骨折患者解除了病痛之苦,在創傷骨科方面實現了新的突破……

    “多學科手術治療實現‘零’的突破,這是建立在醫師診療水平不斷提升的基礎上的,而醫生診療水平的提升,離不開京張醫療協作的推波助瀾。”市第二醫院副院長劉正富說,正是由于這種政府主導的合作模式,使越來越多的“京專家”扎根到張家口,讓我市及周邊地區的患者實現了“家門口”享受北京專家診療服務的福利,緩解了群眾的就醫難題,達到了疏導首都非核心功能的目的。

    檢查結果互認群眾就醫“少跑路”

    很多患者都曾經有過這樣的經歷:即使近期做過醫療各項檢驗,當換一家醫院看病時,醫院仍會要求重新進行各項檢查,對于患者而言,這種重復檢驗不僅費財而且費力。但不久前,我市患者張先生卻收到了一份“意外的驚喜”。

    去年12月,出現強烈頭痛、惡心癥狀的張先生打算去北京做檢查,偶然聽說北京天壇醫院(張家口)腦科中心購入了核磁共振3.0儀器,可以通過核磁檢查明確診斷靜脈竇血栓,便來到這里先進行了前期檢查,結果意外得知此次檢查的結果與北京多家醫院是互認的,這令張先生贊不絕口:“我要是去北京看病,一呆就是好幾天,家人還得請假陪上,這一家老小食宿就是一筆不小的花銷,現在檢查結果可以互認,我拿著在張家口做檢查的片子和結果就能在北京的醫院拿藥看診,治療時間被大大縮短,太方便了!”

    原來,2016年9月,京津冀區域內啟動了三地醫療檢驗結果互認試點工作,確定了27個互認項目和132家互認的醫療機構,有些重癥患者在北京接受治療后,復查項目在張家口做,北京一樣認可其結果。2016年底,北京市醫管局又委托京醫通掛號平臺研發了“北京市醫管局遠程轉診預約掛號平臺”,將北京天壇醫院與市第一醫院作為試點,首先使用這個平臺,如果有到北京天壇醫院就診的張家口及周邊地區急、重、疑難病患者,可以到市第一醫院掛號。為改善醫學影像重復檢查,既造成醫療資源的浪費,又增加了群眾就醫負擔的情況,從2017年1月1日起,河北北方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市第一醫院兩家醫院頭部CT、胸部X射線檢查、頸椎磁共振成像等17項影像檢查資料可在京津冀102家試點醫院共享使用,患者不必再做重復檢查……

    “一體化不是說把外地患者趕出北京,而是要對真正需要進京求醫的患者,設法幫他們‘少跑路’,讓他們以最快的速度看上病。”北京天壇醫院專家、掛職市第一醫院副院長、腦科中心主任邸飛如是說。

    眼界思路拓寬合作形式“更多元”

    京張醫療協作,也為各個醫院的管理者提供了一個全新的發展思路。

    王曉靜,市頤健口腔醫院院長,此前,她一直在思考如何將醫院的品牌打出去。

    京張醫療協作的發展模式,讓她意識到,借勢北京是一條不錯的路子,于是她輾轉與北京大學口腔醫院取得了聯系,并最終促成了雙方的合作。去年至今,她已先后組織專家來張進行大型義診6次,今年2月以來,北京專家幾乎每周都會來院進行坐診,醫院知名度因此進一步提高,門診量增加30%以上。

    萬生醫院是一所以耳鼻喉為診療特色的民營醫院,他們一面主動“搭臺子”,一面主打“感情牌”,最終從北京武警總隊醫院邀請到出生在我市陽原縣的“京專家”張東山,成就了另一種合作模式。

    此外,市婦幼保健院(三醫院)作為公立醫院,結合自身實際多管齊下,先后與曾就職于解放軍總醫院的小兒骨科專家于向華、沃醫婦產名醫集團及首都醫科大學朝陽醫院、北京醫院等簽訂合作協議,重點打造了小兒骨科、婦科、乳腺科三大專科品牌,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發展之路。

    ……據市衛計委相關資料顯示,除市第一醫院、市第二醫院、市中醫院分別與北京天壇醫院、北京積水潭醫院及北京中醫醫院確立合作關系外,其他市直、縣區醫院也積極與北京醫療機構建立合作關系。其中,宣化區醫院與北京和平里醫院簽署對口合作協議;宣化區中醫院加入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聯盟;赤城縣、萬全區中醫院分別成為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中醫院合作醫院……目前全市與北京開展合作的醫療機構已達近30家,合作項目近50個。

    “不僅限于醫療機構,我市還加入了京津冀傳染病防控、應急、采供血、衛生監督等專項領域合作,使醫療協作范圍不斷拓展,合作層次進一步深化。”市衛計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按照北京市醫管局的方案,目前我市與北京已形成6+6的對口合作,即河北北方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市第一醫院、市第二醫院、市第四醫院、市中醫院、市沙嶺子醫院分別與北京市安貞醫院、天壇醫院、積水潭醫院、同仁醫院、中醫醫院、回龍觀醫院搭建信息平臺,實現政府管理下規范的遠程會診、轉診。

    ■百姓聲音

    “醫療合作把北京專家給我們送到了家門口,看病再不用奔波去北京排隊,真是解決了我們的大問題!”

    —患者家屬陳先生

    “檢驗結果可以互認、重病急病可以直接轉診北京,老百姓看病不僅可以少花錢,還可以少跑路,你說它好不好?”

    —市民劉先生

    “京張醫療協作,給我們這些當地醫師提供了更多了解前沿醫學技術的機會,對于我們醫術的提高是極為難得的!”—北京天壇醫院(張家口)腦科中心神外科主治醫師丁奇

    發表評論

  • 野花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