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旨在提升基層心血管醫師診療水平及規范化診療、推進分級診療實施的“心血管疾病診療技術培訓項目”,在多方協作下,于江蘇省宿遷市宿城區落地展開。
此次心血管診療培訓項目針對宿城區當地不同層級的基層醫生,以開展基礎和進階課程、臨床規范診療指導、病例探討分析等形式,為縣域心血管醫師搭建起了提升臨床業務能力的學習和交流平臺。參會的一位專家表示,這是推進縣域醫聯體建設、提升基層心血管診療能力的一次大膽嘗試。
(江蘇省宿遷市宿城區心血管疾病診療培訓現場)
數據顯示,心血管疾病是目前危害我國人民健康的第一大慢性疾病,患者人數已近3億,死亡率也居高不下。可見目前中國存在著巨大的心血管疾病患者群體和就醫需求。但就現實情況而言,三甲醫院往往是患者就診的首選,這無疑給三甲醫院的服務帶來了巨大的壓力,也影響了患者的就醫質量。醫療資源和就醫需求之間的不平衡,造成了患者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也引發了不必要的社會矛盾和資源浪費。
如何快速縮小縣域醫院與三甲醫院醫療水平上的巨大“鴻溝”,提升基層診療水平,造福基層百姓,成為社會各界近年不斷關注和探討的熱點話題。為解決此問題,我國目前正在大力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不同地區醫療水平差異較大的狀況未來將得到有效改善,專家學者普遍認為分級診療制度建立的關鍵在于加強基層醫療人才的培養。
“隨著國家加大對基層醫療設備設施的投入力度,硬件設備正在不斷縮短差距,但突出的問題在于,基層醫療機構由于以往心血管診療水平不高,讓患者失去信賴,基層心血管診療發展缺乏群眾基礎,基層心血管醫療人才一直未得到有效的培養。正是因為人才的制約,基層醫院心血管診療整體水平在分級診療制度推進過程中并沒有得到相應的發展。”長期關注基層醫療的專家分析稱。
(宿城區心血管疾病診療培訓班授課現場)
近日,在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推進醫療聯合體建設和發展的指導意見》中提出,開展醫聯體建設是促進優質醫療資源下沉,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完善醫療服務體系的重要舉措,是構建分級診療制度的重要內容。《意見》還指出,到2020年,我國將初步形成“基層首診、雙向轉診、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模式,基本建立起符合國情的分級診療制度,讓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看好病,改變目前醫療資源分配不均的情況。
“此次由宿遷市宿城區衛計委、醫協、區人民醫院攜手國內DSA設備領軍企業——樂普裝備共同舉辦的“心血管疾病診療技術培訓班”,全面提升了宿城區醫務人員心血管疾病的診治水平,很大程度上順應并響應了國家對醫聯體建設的要求。”宿城區心血管診療培訓舉辦方表示,“下沉優質醫療資源,整合區域資源優勢,通過建立統一規范的培訓體系,將高端醫療資源延伸至基層,有力推動了分級診療在宿城區當地的落地開展,同時為未來基層心血管診療發展提供了很好的合作樣板。”
(來自直轄市、省市醫院的專家為宿城區基層醫務人員授課)
“宿城區診療培訓的開展,實現了一舉多得、合作共贏的可喜局面。基層群眾得了實惠和方便,縣域醫院及合作單位得到了效益,政府機構促進分級診療的目標也得到了初步實現。”一位受邀參與宿城區培訓項目的授課專家稱,“雖然分級診療前行路漫漫,但是目標和方向都已經指明。”
伴隨著諸如宿城區培訓等項目的廣泛開展,加速引導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基層,實現了醫療資源的合理配置,助推分級診療制度落地生根、開花結果,惠及廣大群眾、守護基層老百姓健康的分級診療夢想將不再遙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