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觀點 > 醫療類付費問答應該建立相應的規則

    醫療類付費問答應該建立相應的規則

    2017-06-15 觀點 Eli

    醫療類付費問答應該建立相應的規則-智醫療網

    無論對患者是免費還是收費,涉及醫學,人命關天,最根本是要基于內容可靠責任分明,建立可實施的規范和可追溯的制度。

    最近微博上關于網紅醫生“白衣山貓”付費問答事件非常熱鬧。前央視評論員、調查記者王志安發文列舉“白衣山貓”四宗罪,包括與“職業提問者”分成;跨界回答不屬于自己專業領域的問題,刻意回答低俗甚至色情問題吸引圍觀;答案被同行質疑存在大量抄襲;注冊小號,充當職業提問者,自問自答等。多位微博上的醫療大V也紛紛站隊,要求“白衣山貓”道歉。

    “白衣山貓”是新浪微博上的活躍分子,認證身份為“前浙江援疆外科副主任醫師、微博簽約自媒體”,微博粉絲數量超過250萬。這次被曝光利用付費問答規則“無底線”賺錢后,當事人也做出回應和反擊,雙方唇槍舌戰,好不熱鬧。這場鬧劇不知道何時會收場,目前也沒有看到消停的痕跡。當事人已經重出江湖,從網友評論來看,擁護和批判者皆有。只要有人愿意圍觀他的問答,利用互聯網付費問答機制賺錢就仍是一條財路。你當成杜撰故事來看也好,隱私窺探也好,內容本身的吸引度就注定它自有它的生存空間。

    然后這件事中,我更關心的是跟醫療有關的問題。執業醫生在互聯網平臺上做付費問答,其實和利用互聯網醫療平臺問診或咨詢,有異曲同工之處。患者沖著醫生的名頭而去,將自己的病情和盤托出,并希望獲得相應的醫學指導。醫生從平臺方或患者方收取相應費用,給出專業建議。假如內容經不起推敲,或者存在牛頭不對馬嘴的情況,那么最終一旦發生醫療糾紛,是否應該承擔相應的責任?

    目前春雨醫生、好大夫在線、平安好醫生等各大互聯網醫療平臺都提供在線問診服務,執業醫生可以通過圖文、語音、視頻等方式,在線與患者交流病情,甚至直接開出“處方”連接網上藥店送藥上門一條龍服務,可以說極大方便了患者的就醫。但嚴格來說,這些問診只能算是健康咨詢。在醫學界,在線問診的醫學嚴肅性和準確性飽受質疑,相關政策也遲遲未能開閘。2015年4月,國家衛計委新聞發言人曾對互聯網遠程醫療做出界定,指出“遠程醫療一類是醫療機構之間的遠程醫療,醫療機構之間特別是條件比較差、醫療水平比較低的機構向一些專科的或者綜合力量比較強的大型醫院的專家來尋求幫助。第二類是醫療機構利用信息化技術向患者直接提供醫療服務。”也就是說,做遠程醫療的必須是醫療機構。而且,“互聯網上其他一些涉及醫學診斷治療是不允許開展的,可以做健康方面的咨詢。”最近風聲鶴唳的互聯網醫院監管“征求意見稿”,也明確提出互聯網醫療要有實體醫院支撐。種種爭議或限制,或許根本就在于醫療的復雜性和專業屬性。

    回過頭來說,和互聯網在線問診類似,醫療類的付費問答也應該有相應的規則去規范它的權責。兩者無論對患者是免費還是收費,涉及醫學,人命關天,最根本是要基于內容可靠責任分明,建立可實施的規范和可追溯的制度。而醫生也應該非常明了,互聯網平臺不僅僅是賺外快的地方,當患者利益一旦受損,無論線上線下,都要承擔相關風險和責任。

    發表評論

  • 野花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