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行業熱議的“打壓互聯網醫療”、“互聯網醫療的‘紅旗法案’”等議論,著實在網絡火力一把。這也讓移動醫療圈動蕩了一把,一些報道鋪天蓋地而來。
而僅僅過去兩周,事情突然反轉,5月19日,受國家衛計委黨組委托,在2017中國衛生信息技術交流大會的開幕式上,國家衛生計生委副主任、黨組成員金小桃,對近期行業高度關注的互聯網診療征求意見稿進行了公開表態:國家衛計委高度重視互聯網健康醫療服務,支持這一新生事物走向更高境界。
金小桃副主任表示,借助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先進信息技術的應用,包括預約掛號、流程管理、臨床路徑、分級診療、在線咨詢、遠程服務等方面已經取得的積極成效,國家衛生計生委正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抓好完善、引導和推動互聯網健康醫療服務管理。這無疑是給移動醫療吃了一顆定心丸。
那么移動醫療對于患者來說,究竟能夠解決什么問題呢?
首先,遠距離解決咨詢、診斷、看病等醫事服務;
其次,針對病情變化進行及時跟蹤指導;
第三,解決當下病情惡化,突發求助的問題,這也是移動醫療與面對面看病的主要區分點。
時下,移動醫療以文字、圖片、聲音和通話為主。而針對現在的醫療需求,這顯然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
如果是小病小災,時下的移動醫療平臺在答疑解惑方面是可以滿足患者需求的。但是,患有重大疾病,基于疾病的復雜性、患病的階段性、病癥的監管性等方面,輕問診明顯不能滿足患者需求。
因此,患者對移動醫療的需求不止于輕問診,如果可以實現面對面交流,在眾多醫療產品中,將具有很大優勢,滿足患者的現實需求。
在眾多產品中,在線問診、通話、語音的較多。視頻雖然也有,但是并沒有真正實現到應用上,更不用說多方視頻。
經過比較多款移動醫療產品,小編發現,一個2017年產品剛剛面市的9K醫生。它不同于以往的移動醫療產品,不是以文字描述,或者在線問診的方式,而是主打多方視頻,并可實現視頻、語音的切換。
眾所周知,我國的醫療資源分布及其不均。數一數二的三甲醫院,大多數集中在北上廣。生活在較偏遠地區的人們也想享受到良好的醫療服務,這也就造成知名三甲醫院都人滿為患。
據相關數據統計,在總人口為13億多的中國人中,中國高血壓人口有1.6~1.7億人,高血脂的有將1億多人,糖尿病患者達到9240萬人,超重或者肥胖癥7000萬~2億人,血脂異常的1.6億人,脂肪肝患者約1.2億人。
在這么龐大的數據下,北上廣的三甲醫院根本就不能完全承受。更不要說偏遠地區的病患,而視頻會診恰好緩解了這方面的需求。偏遠地區的患者不用再花無用的時間、物力、財力,盲目去北上廣城市看病。
移動醫療產品無疑是解決了患者的需求,也落實了國家倡導的分級診療制度、雙向轉診,“大病三甲,小病社區”。因此,在現代的醫療體系中,移動產品中的多方視頻、線下陪診是不可或缺的,也是實現共贏的最佳手段。而這也需要醫院逐步開放資源。
據了解,目前9K醫生真正通過視頻詢診的技術手段,滿足了患者、醫生、醫院、平臺等多方的需求,并通過線下服務獲得了不錯的口碑。
然而,移動醫療不能止步于此,為了更好地服務患者,還將要更多的與醫院合作,建立更完善的移動醫療生態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