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見的癌癥,全世界每年約有50萬人死于乳腺癌,您在人群中的位比——20.92%,表示您乳腺癌的易感風險低于79.08%的人,這就說明您在該檢測單項的易感風險提示為低風險。”拿到不久前做的基因檢測報告,濟南市民魏女士松了一口氣。
據悉,魏女士所做的“基因檢測”,是通過收集一滴唾液而“洞見”人體患病概率,也是時下大熱的“精準醫療”——將個人基因、環境與生活習慣差異考慮在內的疾病預防與處置的新方法。自去年開始,山東德翰健康咨詢有限公司董事長薛克跑就在這一領域嘗到了一絲甜頭,發現了山東市場的空白。
其背景是,去年我國精準醫療產業步入發展快軌。其中,基因測序作為精準醫療的產業基礎,占比高達63.7%。4日,復旦大學生物工程領域碩士培養基地、國內基因檢測權威機構——上海光瀚健康集團產品經理程越博士向經濟導報記者表示,基因檢測行業標準和規范尚待完善。
從空白到2000余萬元
市場巨大
這兩天,薛克跑奔波于一場又一場健康講座,繼續推介基因檢測“菜單”。“做了一年,山東市場的營業額從空白到2000多萬元,讓我們看到了巨大的商機,所以,要乘勝追擊。”據悉,在這之前,因為政策不甚明朗,“精準醫療”還是民資謹慎踏足的領域。薛克跑像是一個冒險者,他的戰略合作方——上海光瀚健康集團,依托于復旦大學生命科學院的基因檢測技術,在濟南發力精準醫療領域。
今年3月底,在山東省衛生計生規劃信息工作會議上,省衛生計生委主任襲燕表示,今年要“推進基因芯片與測序技術在遺傳性疾病診斷、癌癥早期診斷和疾病預防檢測方面的應用,重點加強疑難疾病等方面的研究,推動精準醫療技術發展。”精準醫療在山東落地實施的步伐正在加快。去年7月,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精準醫學研究”2016年度項目獲批,在政策的刺激下,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加入到精準醫療行列中。
根據我國精準醫療規劃,2030年前,將在精準醫學領域投入600億元,政策和資金的扶持,成為我國精準醫學發展的推手,這也是薛克跑投身基因檢測的動力所在。
今年1月,我國生物產業“十三五”規劃提出,加快發展精準醫療新模式,以個人基因組信息為基礎,結合蛋白質組、代謝組等相關內環境信息,整合不同數據層面的生物學信息庫,利用基因測序、影像、大數據分析等手段,在產前胎兒罕見病篩查、腫瘤、遺傳性疾病等方面實現精準預防、診斷和治療,這給了薛克跑在這一領域繼續奔跑的信心。
程越表示,目前國內市場上從事基因檢測業務的企業和機構已超過200家,但高水平的醫療級基因測序服務公司仍很少。2015年1月,國家衛計委發布無創產前基因檢測診斷試點單位,全國共有109家機構入選,國家層面對基因測序行業“規范化”整頓正在推進。程越分析說,行業的快速發展尚需國家標準和規范的完善,并打通與保健、健康引導類機構的合作渠道之后,才有望實現。
應用廣泛
在規范中發展
近日,薛克跑已與太平洋保險(601601,股吧)山東分公司顧問、經理劉劍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
目前,薛克跑的客戶群主要分布于保險、銀行、通訊等行業,并且由于本身不具備檢測技術,需要將客戶的唾液樣本送往上海進行檢測,因此,其消費群體還難以輻射至普通市民。
劉劍對經濟導報記者透露,其與薛克跑的合作,是以一種“升級服務”的形式,即通過為部分太平洋(601099,股吧)保險客戶進行基因檢測,幫助客戶建立自己的精準大數據報告,督促客戶自覺改掉不良生活習慣。“拋開‘禮品回報’這種粗放式的‘拉’客戶思維,基于保險事業和大健康產業之間的一種天然內在聯系,通過延伸服務來重構我們與投保用戶間的關系。”劉劍說。
根據中投顧問對2017-2021年中國基因檢測行業市場規模預測,2017年我國基因檢測行業市場規模將達到133億元,未來5年(2017-2021)年均復合增長率約為36.86%,2021年市場規模將達到421億元,但動輒萬元的檢測費,缺乏統一標準,檢測機構參差不齊……在薛克跑看來,這些都是基因檢測推廣的“攔路虎”,像他這樣的“正規軍”面臨著突圍的壓力,而其現能做的,就是盡可能降低成本,調整檢測項目的價格。
據悉,基因測序的下游應用包括醫院、獨立實驗室的臨床醫療應用及用于高校、研究機構的科研應用,以及用于企業的商業應用。隨著基因測序技術的不斷成熟以及相關法規的不斷完善,其下游應用領域將會不斷拓展。在非醫療領域,如環境研究、地質研究、司法鑒定等方面的應用也會越來越廣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