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ture of young team or group of doctors working
小病去大醫院成本高,大病去小醫院看不好”,這句順口溜是很多群眾看病就醫的真實寫照。目前,我國醫改處在爬坡過坎的關鍵時期,該怎么解決這一問題,也引發社會各界廣泛關注。
對此,中國工程院院士陳洪鐸在“中國分級診療交流會”上接受新華網記者專訪時說,“醫療資源分布不均勻是我國的國情,要切實解決這個問題,一是要不斷提高基層醫療機構的就診水平,第二要對患者進行引導,通過各種途徑和方法,有領導、有計劃地做好分級診療。”
陳洪鐸說:“做好分級診療還要不斷提高基層醫療機構醫生的收入水平,為其解決后顧之憂,與此同時,要鼓勵人才的跨醫院交流,鼓勵一些大醫院的專家在適當時間到縣級或者縣級以下的醫院看病人、做手術,或者是有針對性地進行一些專項指導,幫助提高基層醫療機構的業務能力。”
1978年,陳洪鐸曾被國家公派到美國進修醫學,幾乎每年都要到美國進行學術交流,目前其兒子也在美國當醫生,可以說他對中美之間的醫療現狀都比較熟悉,他認為,中國要真正推行好分級診療制度,也需要不斷向歐美國家去“取經”。
在談到中美之間醫療差異時,陳洪鐸指出,美國對醫生的要求非常嚴格,他們在拿到即使醫生執照后,還會有一系列的業務考試,另外很重要的一點是,美國的社會環境對醫生都比較尊重,在當前醫患矛盾突出的中國,要做好分級診療,很多美國的先進經驗值得借鑒。
“此外,要不斷完善分級診療制度,還要鼓勵和引導社會辦醫,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多層次的醫療衛生服務需求,這也是解決老百姓看病就醫問題的重要途徑之一。”陳洪鐸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