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老齡化進程加快,公眾的健康養老需求日益增長,老年健康管理水平亟待進一步提升,老年健康管理與現代科技聯系亟待加強。近日,北京醫院院長王建業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為科學應對老齡化挑戰,建立老年病大數據平臺是題中之義,“了解我國老年人總體的健康狀況、生理指標、慢性疾病譜等信息,有利于更好地開展臨床診斷和治療。同時,大數據平臺的統計和分析,可以為重大老年疾病防控決策提供科學依據,提高衛生政策的精確性和有效性”。
我國老年患者臨床診治標準待完善
當前,我國正處于人口老齡化快速發展期,根據國家衛計委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底,全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已經達到2.3億,占總人口的16.7%。為進一步摸清我國老年人群整體健康水平、主要疾病負擔和發展趨勢,更好地滿足日益攀升的健康養老需求,《“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提出,推動健康科技創新,加強資源整合和數據交匯,建設老年病臨床醫學數據示范中心。
王建業表示,目前我國缺乏收集和分析全國老年人口健康狀況、生理指標、慢性疾病譜等信息的大數據庫。“比如,一般認為人體血壓應該控制到120/80毫米汞柱(mmHg)以下,但是對于老年人說,這樣反而不好,所以國際上臨床一般要求老年人把血壓降到140/90毫米汞柱以下,有些甚至把高壓控制到160毫米汞柱以下即可。在我國,判斷老年人是否得病的臨床診治標準,往往還有待進一步完善。”
“不少健康指標的‘正常值’都是針對整體人群而言,沒有考慮到老年患者的特殊性,針對不同年齡段老年人口的細分數據統計更為不足。”王建業表示,建設老年病大數據平臺關乎國計民生,是一項長期、系統的工程,離不開國家政策支持、資金投入、技術升級、人才隊伍建設、數據安全保障等。
國家老年病大數據平臺計劃明年啟動信息收集工作
2015年,在國家衛計委批準下,國家老年醫學中心正式落戶北京醫院。該中心主要承擔國家層面有關老年群體健康和疾病的醫教研防工作,其重要職責之一就是構建老年疾病防治網絡,定期發布我國老年人群健康狀況報告、老年重大疾病監測及防治報告,以及老年用藥綜合評價報告,預測我國老年重大疾病發病和死亡、疾病負擔、危險因素流行和發展趨勢。在此基礎上,國家老年醫學中心成立了國家老年病大數據平臺。
王建業介紹,目前,國家老年病大數據平臺正努力和地方衛生系統、各地老年醫學中心建立合作,實現信息互聯互通。“國家老年病大數據平臺的最終目標是建立覆蓋全國的信息中心,實現全國老年人口醫療、健康信息的集中。但是我國地域遼闊,不同地區的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公共衛生硬件設施等差別較大,所以我們目前的規劃是,首先聯通京津冀的健康醫療信息網絡,收集好區域性的信息,這也符合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戰略需要。在此基礎上,再逐漸擴大到其他地區。”他說。
同時,在數據收集層面,哪些健康數據應被列入國家老年病大數據平臺的第一批統計目錄,目前正在由全國相關領域專家進行論證。對此,王建業表示,健康數據有很多,一開始不可能面面俱到,“大數據平臺首先要了解正常老年人的健康數據。接下來,還要逐步開展專病數據調查,比如心血管疾病、腫瘤等在不同性別、地域、年齡段老年群體中的發病率等等”。
王建業指出,預計明年,國家老年病大數據平臺的信息收集工作將在京津冀和一些經濟較發達的省份率先鋪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