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總理李克強4月6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會議確定了2016年深化醫改重點:將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城市由100個擴大到200個。
會議指出,新一輪醫改取得積極成效,人民的健康水平和人均預期壽命進一步提高。
會議確定了2016年深化醫改重點:
一是將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城市,由100個擴大到200個。開展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示范;
二是在全國70%左右的地市開展分級診療試點,開展公立醫院在職或退休主治以上醫師到基層醫療機構執業或開設工作室試點。年底前使城市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覆蓋率擴大到15%以上。力爭全部三級醫院、80%以上二級醫院開展臨床路徑管理工作;
三是健全補償機制,新增試點城市公立醫院取消藥品加成,嚴控不合理檢查檢驗費用。年內實現大病保險全覆蓋,讓更多大病患者減輕負擔;
四是全面推進公立醫院藥品集中采購,建立藥品出廠價格信息可追溯機制,推行從生產到流通和從流通到醫療機構各開一次發票的“兩票制”,使中間環節加價透明化。患者可自主選擇在醫院或零售藥店購藥。建立常態短缺藥品儲備制度,增加艾滋病等特殊藥物免費供給,加強醫療和藥品質量監管;
五是完善基層醫療機構績效工資制度,鼓勵試點城市制訂公立醫院績效工資總量核定辦法,建立與崗位職責和業績相聯系的分配激勵機制,凸顯醫務人員技術勞務價值;
六是推進基本醫保全國聯網和異地就醫結算。提高基本醫保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人均補助標準。新增規范化培訓住院醫師7萬名,其中兒科醫師5000名。統籌推進各級人口健康信息平臺建設和互聯互通。
解讀
薪酬制度需凸顯技術價值
中國人民大學醫改研究中心主任王虎峰認為,公立醫院改革經過幾年的探索,形成了一整套比較成熟的改革路徑和政策措施。今年,公立醫院改革的方向明確,既有量的擴大,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城市進一步增加,同時也有質的要求,提出開展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示范。同時,從配套政策來看,也對管理體制,包括人事分配、編制、薪酬等的改革提出了配套要求。比如要求完善基層醫療機構績效工資制度,鼓勵試點城市制訂公立醫院績效工資總量核定辦法,建立與崗位職責和業績相聯系的分配激勵機制,凸顯醫務人員技術勞務價值等。
分級診療不能一刀切
王虎峰認為,分級診療是我國當前醫改的重要內容,扎實有序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標志著我國醫改進入新階段,醫療服務發展模式開始轉型。由過去幾年重點建立和完善醫療保障制度,強化患者費用保障機制,到同步重視精細化管理服務;從強調包括公立醫院改革在內的體制改革,到同步重視醫療資源配置和使用,分級診療將供方和需方有機連接起來,將改革和發展統一起來,將管理和服務結合起來。
他建議,我國分級診療的推進既不可能照搬國外的某些方式,實行強制“一刀切”的辦法,也不能等到所有問題都解決了再推行,比較可行的是由各地研究制定適合當地的分級診療病種,成熟一個納入一個,找到既符合國情,又能夠為百姓接受的分級診療辦法。
促進醫保“可攜帶性”加強
國家衛計委衛生發展研究中心醫療保障研究室副主任顧雪非認為,今年的醫改重點更強調“醫療、醫藥、醫保”的三醫聯動,醫保在改革中將發揮更重要的作用。鞏固完善全民醫保體系,簡單說就是整合城鄉居民醫保、全面推行大病保險、加大醫療救助力度、發展商業健康保險。提高醫保基金使用效率,開源節流,同時加強各項制度的銜接,發揮制度合力,提高保障水平,優先保護困難群體。整合城鄉居民醫保制度,加快推進醫保全國聯網和異地就醫結算等,使醫保待遇的“可攜帶性”更強,群眾看病就醫更為方便,這也需要配套政策的推進,比如改進參保方式、加強與分級診療的結合等。
(來源:北京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