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老齡人口在2014年已達2.12億,預計這個數字還將攀升。針對當前嚴峻的養老形勢,2015年11月,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了多部委聯合出臺的《關于推進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相結合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進一步推動“醫養結合”的落地實施。隨后,各省市陸續響應,結合自身實際,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其中,亦有不少實力企業發動民間資本,投身到致力于推進“醫養結合”落地的養老產業的時代浪潮中。
醫療資源“入區進戶”有助突破養老困境
縱觀整個養老行業,四川陸禾智慧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陸禾智慧科技)用“互聯網+健康管理+智慧養老”的創新模式落實“醫養結合”的思路,讓許多人眼前一亮。
隨著老齡化的加劇,養老問題逐漸成為中國社會的頭號問題。目前社會很多倒金字塔家庭與失獨老人、大規模人口流動導致的空巢老人,使得傳統的家庭養老模式難以為繼;未富先老的現實,使得西方的成熟養老經驗難以照搬;加之公共養老資源難以滿足當前社會的養老需求,以及老人受傳統觀念影響不愿住進專業養老機構帶來的制約,使“中國式養老”面臨多重難題。“必須找到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養老之路,才能打破這一局面,讓幾億老人老有所安、老有所樂。”陸禾智慧科技負責人說,“這條路,最關鍵的一步就是要打破‘醫養分離’的困境。”
老年人最大的問題是健康問題。“醫養結合”就是要在最大程度上,實現醫療資源與養老資源的相互轉化,從解決健康問題入手,進而解決養老問題。
按照《意見》的要求,各地要大力推動醫療衛生服務延伸至社區、家庭,讓足不出戶掛號預約乃至完成看病流程成為可能;要為老年人提供連續性的健康管理服務和醫療服務,讓每位老年人擁有如私人醫生一般、對自己的身體狀況了如指掌的專業醫療人員。這樣一來,老人們可以安心在家生活,不會因為無人照料而面臨風險,無須給兒女增添負擔,不用為了不必要的小病小痛往返醫院,不僅有效解決了養老問題,還緩和了老人長期住院導致的醫療資源緊張,可謂一舉多得。
那么如何利用“醫養一體化”的發展模式,集醫療、康復、養生、養老等為一體,把老年人健康醫療服務放在首要位置,將養老機構和醫院的功能相結合,把生活照料和康復關懷融為一體,真正實現醫療資源“入區進戶”?陸禾智慧科技正在著手打造的陸禾健康管理云平臺或許能為我們提供一個答案。
“互聯網+”讓“醫養結合”不再是設想
醫療資源專業性強、地點固定、數量有限,而養老需求形形色色、無處不在、數量龐大,要前者遷就后者,根本沒那么多資源;要后者遷就前者,老人行動不便,禁不起奔波勞累和等待。在陸禾智慧科技負責人看來,“醫養結合,還得依賴新興的互聯網技術,這個很關鍵。”
“互聯網+”作為國家戰略,2015年掀起了各行各業的創新創業浪潮。養老產業也不例外。“它能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實現資源的有效配置。換句話說就是把浪費掉的時間利用起來,本來只有一個醫生,現在也許變成兩個、三個甚至更多。” 該負責人表示。
據介紹,陸禾智慧管理云平臺是通過現代先進互聯網技術投入打造的智能健康管理平臺上,依托互聯網實時傳輸,通過大數據分析,從老人的實際需求出發,將其所需的健康醫療資源、便民生活資源、生活配套服務資源等精準地呈現下老人“指尖”上,簡單的動動手指、打個電話,所有健康、醫療、生活所需皆可“自動上門”。“沒有醫生貼身照顧,但老人的身體狀況盡在子女、醫生和醫院掌握之中。”該負責人強調,這正是《意見》所強調的“醫療衛生機構與養老服務融合發展”的生動實例。“無須子女貼身照顧,不必聘請高素質的護理人員,不用住養老院,如此一來,困擾中國老人的種種難題都將迎刃而解。”
“功能還不止這些,健康是一方面,快樂是另一方面……”一談起自己的產品,該負責人就滔滔不絕,“陸禾提供的一個無門檻的平臺,老年人在這個平臺上,坐在家里就能享受到外面世界的一切資源和樂趣。”如今,陸禾智慧科技的平臺和產品上線已經進入最后的倒計時,研發團隊變得異常忙碌。但高強度的工作并沒有影響大伙兒的熱情,“因為大家都明白,自己正在做的是一件有意義的事情。”
(來源:齊魯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