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店子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互聯網+社區專家門診”模式方便居民
成華區龍潭寺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與省醫院、市二醫院、市六醫院、陸軍總醫院等多家上級醫療機構簽訂有雙向轉診協議。但與眾多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一樣,龍潭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面臨的最大困難,是基層醫療人才的缺失。
“沒有足夠的醫療人員,社區居民對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醫療服務滿意度仍然會有所欠缺。”該中心何先瓊介紹,與移動醫療平臺合作,搭建“互聯網+社區專家門診”模式,把專家請進社區,采用網絡預約專家的新模式,給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帶來了可喜的變化與好處。
“以前娃娃生病,我都硬著頭皮去大醫院排隊看病,時間耽誤不說,來來回回折騰,娃娃辛苦,家長也難受。”龍潭寺居民吳欣說,自從龍潭寺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與康大預診APP進行合作以后 ,她只需要從手機上進行預約,就可以很快在社區門診看專家了,“這種模式很好,娃娃能在最短時間內,得到最好的治療。”吳欣說。
相對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而言,專家的坐診,對中心的醫生團隊也起到了很好的指導作用,“專家坐診,居民放心,對我們的醫療服務也有提升作用。”何先瓊說,接下來,中心仍會積極創新“互聯網+社區專家門診”模式,為轄區居民帶來更好的醫療服務。
“來社區看病的居民病情相對較輕,因此在社區坐診更輕松,醫生身心更舒坦,居民和醫生關系也很融洽。而且醫生利用平時休息的時間在社區為居民服務,也對大醫院的就診壓力起到了緩解作用。”在龍潭寺社區醫院坐診的華西附二院副主任醫師鄧建軍說。
茶店子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互聯網+社區專家門診”為居民提供品質醫療
位于育德街的茶店子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是金牛區內相當有規模的一家基層衛生服務機構。據了解,該衛生服務中心自成立以來,為居民提供了切實的便民服務。而此次茶店子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康大預診合作,開設互聯網+社區“專家門診”,更是讓居民實現了在家門口就享受到三甲醫院稀缺醫生資源的夢想。
該中心院長周成華說,“我們的工作在基層,我們是社區居民疾病的守門神。而互聯網+社區的形式能讓社區當中的年輕人,通過手機APP了解,原來社區也有三甲醫生。居民就能信任社區醫院,有疾病也會首先想到來社區醫院就診,真正做到走出家門就能看病。”
據介紹,茶店子衛生服務中心還與許多三甲醫院簽有雙向轉診的協議,比如華西醫院第四附屬醫院、成都市婦兒中心醫院等等,還定期有名中醫來社區坐診。“社區醫生能幫助病人正視自己的病情,為他們判斷是否有必有要進行轉診而提供專業的服務和指導,這樣才是真正做到小病不出社區,大病及時轉診,康復回社區的理念。”周成華說。
曹家巷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過去3小時掛到專家號 社區醫院半小時看完病“以前想掛到梅醫生的號,要等個2、3個小時,今天在社區醫院,孩子看病只花了半個小時,專家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問診太方便了。”3月30日上午,蘇女士帶著孩子來到了曹家巷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因為呼吸道感染,孩子一直久咳不愈。得知曹家巷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設了社區“專家門診”活動,她便特地帶著孩子來看看,而坐診的正是成都市婦女兒童醫院兒科副主任醫師梅小平。
網上預約,社區醫院問診,專家坐鎮。省去在大醫院里擁擠的排隊和焦急的等候,讓蘇女士感慨十分方便。
梅小平也表示,互聯網+醫療給人們生活帶來了便利。“很多人看病都往大醫院擠,其實現在很多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條件也不錯。病人的分流也有利于避免細菌的交叉感染。”
百名三甲醫院醫生走進基層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正是摸索分級診療制度的有效嘗試行動。曹家巷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務科長衛翔覺得這是很好的嘗試,也是該社區醫院第一次與互聯網企業合作,引入三甲醫院資源。在他看來,名醫進社區醫院,一方面有利于人才交流和學習,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提升社區醫院的影響力。
營門口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互聯網+”助力分級診療社區醫院欲打造綜合平臺
營門口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郭主任表示,此次與康大預診合作,開通社區專家門診,讓居民們通過手機APP預約專家,到社區醫院進行專家問診,這是社區醫院主動擁抱互聯網,實現分級診療的一次很好嘗試。
“近年來,國家在醫改方面,對基層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扶持力度逐漸加大,無論是資金方面還是設備等,我們各方面條件都越來越好了。但在人才上,我們和三甲醫院還是有很大的差距。專家下沉,名醫進社區醫院,對提升我們自身的醫療服務水平十分有意義。”
當前,“互聯網+分級診療”制度正在加速推進。手機上預約專家、手機上查詢化驗結果、在線語音問診、名醫遠程問診等等……這一系列新型的醫療服務的出現無不說明,互聯網正在改變傳統的醫療服務模式。
“通過基層醫生的初步診斷,將患者盲目去大醫院看病的模式,變成規范的定向轉診模式;利用互聯網信息化手段,促進醫療資源的縱向流動,才能真正推動分級診療的落實。”郭主任表示,“互聯網+醫療”是一條持續性的道路。在未來,營門口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還將引進更多的資源,進一步打造綜合性醫療服務平臺。
郫縣犀浦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互聯網+醫療 帶來更多醫療人才
“一直以來醫療人才都是我們社區醫院發展的一個瓶頸。跟康大預診合作之后,將經常有成都市婦女兒童中心醫院的兒科或者婦產科醫生到中心來坐診。居民不用出遠門就可以享受高水平的三甲名醫服務,非常方便。”郫縣犀浦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賈院長說。該中心為了實現“首診在基層、重病到大醫院、康復回基層”的就醫秩序,目前已建立了相對穩定、緊密銜接的雙向轉診渠道。除此以外,中心還是成都市產科定點醫院、成都120急診急救網絡單位,也是四川省醫學科學院·四川省人民醫院集團醫院,目前該中心與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省醫院等醫院簽訂了雙向轉診協議。
(來源:華西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