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資訊 > 青島首個數字醫療平臺11月運行

    青島首個數字醫療平臺11月運行

    是否想過,不出街道,不用提前掛號,不用往返多次,就能有三甲醫院醫師專業診斷,而且三級醫院服務按照一級醫院費用標準繳納?隨著青島民生建設的推進,“看病難”問題正在被現代化渠道破解。

    日前,嶗山區召開“數字衛生項目建設”發布會。記者從發布會上獲悉,投資300多萬元的青島市首個區域級“數字醫療平臺”即將進入招標階段。預計11月份,青島首個區域級PACS系統和LIS系統將建成投入使用。屆時,青島市將構建起社區醫院與市三甲醫院遠程聯動的“智慧醫療”體系。

    從心電拓展到“醫學影像

    此次嶗山區首度嘗試的“數字衛生項目”,主要包括三個區域級系統的建設:基層醫療機構遠程視頻監控系統、區域級PACS系統和區域級LIS系統。這也是青島市首度嘗試區域級醫療數字化系統的構建。

    記者從嶗山區衛生局獲悉,2013年,嶗山區率先為全區101家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配備心電圖機,與青醫心血管病醫院合作,建設覆蓋全區的遠程心電會診系統,實現了街道社區醫院拍片,青醫醫師診斷的新型醫療模式。

    在良好社會反饋基礎上,今年嶗山區的“醫療服務”,將從心電領域,拓展到整個醫學影像遠程傳輸。嶗山區衛生局副局長高正佳透露,區域級PACS系統將實現X線、MR、超聲、窺鏡、血管造影等多個領域,這意味著嶗山社區居民可以在更多領域,享受門口看病的醫療便利。

    高正佳舉例解釋,北宅村民只要在北宅診所就近拍片,然后通過PACS系統,片子就會傳輸給齊魯醫院、青醫附院等三甲醫院的醫師,醫師作出診斷后,24小時之內回傳衛生院。一方面只需要繳納一級醫院的醫療費用,還避免了掛號和往返等諸多負擔。

    “享受服務”近在眼前。記者從發布會上了解到,8月中旬將進行統一招標,建設周期為1個月左右,各個嶗山基層衛生機構將完成設備與人員的調整配備。預計11月份,“家門看病”的服務就能在嶗山率先成真。

    “借力專業”的新醫療思路

    在PACS系統與三甲醫院合作,為市民就醫帶來來便利的同時,正在構建的LIS系統,則將借助社會化頂級檢驗力量,實現嶗山區域性檢驗信息管理與共享。這意味著嶗山區的社區居民,將就近享受協同大型三甲醫院、獨立檢驗機構的“綠色通道”。

    記者走訪了檢驗平臺支撐方青島蘭信醫學檢驗所。采訪中記者獲悉,區域性LIS系統建立后,嶗山區檢驗標本將不再需要掃碼,同時,各個“聯網”的衛生院系統,可以隨時對樣本進行監控。社區居民的大部分檢驗項目,當天就能看到結果。

    青島蘭信醫學檢驗所營銷總監王凱告訴記者,蘭信是青島人社局指定醫保定點醫療結構外送驗單位,出具的檢驗結果受三甲醫院認可。此次為嶗山區LIS系統提供檢驗平臺支撐,實現了醫療資源優化整合,也讓嶗山區社區居民便利享受三甲醫院級的檢驗服務。

    背后是“出錢買服務”的政府服務理念。高正佳表示,在當下的醫療資源配置環境下,系統的建立,便于引入外部高端醫療資源力量,讓社區居民享受更多民生紅利。

    三級平臺試水“醫聯體”模式

    當下,在率先嘗試區域性醫療系統建設的推進中,嶗山區還在嘗試“區域醫療聯合體”構建的最新模式。

    目前,嶗山區醫療層級推進清晰。截至目前,嶗山區全區104家基層醫療機構:4家社區中心和街道衛生院,以及83家一體化管理的衛生室和17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站,都已經與區級信息平臺通過寬帶網絡,實現互聯互通。下一步,嶗山區將在區衛生局建設醫療機構監管云中心及監管云平臺系統,在四個社區衛生院建設分中心,在各醫療機構部署和安裝監控云終端及相關設備,率先建設醫療領域的“云”平臺。

    在此基礎上,服務覆蓋更加無盲點。記者從發布會上獲悉,接下來,嶗山區衛生局計劃,為轄區內全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安裝視頻監控系統,內容涵蓋基層醫療機構視頻監管、日常考勤記錄、醫療行為統計分析、突發應急事件處置、公共衛生資源查詢等功能。系統建成后,將進一步強化醫療機構管理,方便群眾就醫。

    “在區域清晰的醫療分級鏈接體系下,通過與三甲醫院、社會化專業化檢測中心合作,能能夠實現城鄉醫療資源共享,為社區居民提供更優質的服務。”高正佳表示,嶗山區“醫聯體”的率先嘗試,將對城鄉結合部和偏遠山區的醫療服務推進,提供一種示范和方向。

    發表評論

  • 野花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