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召開的全國兩會,將“健康中國”戰略上升為“十三五”期間的國家戰略,而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被認為是實現“健康中國”戰略的重要內容之一。
記者近日從蘇州衛生部門獲悉,為響應國家戰略,蘇州已于日前下發《蘇州市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實施方案》,大力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并計劃于2017年底基本建成?“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制度,全面提升全市基層衛生服務機構的居民健康“守門人”功能。
?明年底全面實施家庭醫生簽約服務
分級診療制度中,基層首診是關鍵,實現先在基層看病,再到大醫院看病的就醫次序。家住蘇州市姑蘇區秦阿婆有十多年高血壓、高血脂的病史,這幾年還發了風濕病,膝關節也不好,腿腳不是很利索,秦阿婆有讓醫生到家里來量血壓、配藥送藥的就醫需求,但她所在轄區的社區衛生服務站,以前只對孤寡老人、臥床患者等提供上門服務,她并不符合條件。
秦阿婆們的需求,很快就可以通過分級診療制度中推出的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包來滿足。蘇州市衛生計生委社區衛生處處長計永昌介紹,目前,蘇州社區衛生機構已經開展的家庭醫生、慢病管理等服務,傾向于“基本化”,主要針對慢病患者、老年人、產婦嬰幼兒等特殊人群,提供統一的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而這樣的“一刀切”式服務,難免忽略部分家庭的個性化需求。接下來,蘇州將推出“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包”,相比現有的家庭醫生,這個服務包相當于“私人定制”。
“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包”指的是針對糖尿病、高血壓等病人,由全科醫生實施簽約服務,實行社區首診、雙向轉診工作,并實施“長處方”制度。據了解,到2017年末,蘇州所有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將全部開展簽約服務,全面建立鄉村醫生簽約服務制度,目標是二類重點人群的有效簽約率達到30%以上。
解決基層首診問題,首先面對的是人才問題。為此,蘇州將對實施有效簽約的全科醫師團隊采取激勵機制,根據有效簽約人數收取簽約服務費,簽約服務費由醫保基金、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經費和居民共同負擔,對收取簽約服務費的簽約居民,就醫時不再收取一般診療費,對超出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和基本醫療服務范圍的增值服務等費用應有居民承擔,并鼓勵二級醫院以上醫生和護士利用業余時間到社區多點執業,探索“雙簽約、雙守門”模式。
??“醫聯體”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
“不是不愿意在家門口看病,但是總歸覺得社區醫生醫術、經驗上不如大醫院醫生。”33歲的張女士告訴記者,擔心因為社區醫生醫術和經驗有限而耽誤治療,是她寧可花費更多時間忍受大醫院擁擠的主要原因。
要想改變患者的就醫習慣,實現首診進社區,就必須對現有的醫療資源格局作重新調整,提升社區衛生機構服務能力。下一步,蘇州將積極推動醫院與基層醫療的合作,組建醫療聯合體或者醫療保健集團,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以三級醫院為核心、二級醫院為紐帶組建1+1(n)+x或1+x形式的醫療聯合體,實現管理、人才、技術、信息資源共享。實施方案指出,到2017年,蘇州所有基層醫療機構均應與區域內一家或以上醫院組成專業聯合體,并實質性運行。
為了滿足不同居民的診療需求,蘇州還將進一步規范雙向轉診制度。每個接受上轉的醫院都將建立門診雙向轉診診療室,負責接診、協調、下轉等雙向轉診綠色通道工作;上級醫院倡導對門診診療病人實行限時限號,上級醫院專家門診號提前3天向基層醫療機構轉診平臺優先開放;各市(區)可以對省規定的基藥外新增的10%目錄進行區域內統籌、或由醫聯體內醫院采購后通過內部調劑、也可通過申請醫院網上采購平臺進行代采等方法,確保基層醫療機構提供與上級醫院相適應的用藥要求。
將好醫生留在基層提高基層衛生服務能力,蘇州將對愿意回戶籍所在地鄉鎮、村工作的畢業生在招收、錄用上給予優先,對愿意到遠郊地區鄉鎮、村工作的畢業生應給予相應的補貼。同時,對基層衛生人才隊伍推行一體化管理,每兩年動態調整基層醫療機構人員編制,人員實行區域注冊、統一管理、統一調配,并逐步建立基層衛生人才績效工資制度。凡經全科醫師規范化培訓獲得執業醫師資格證和規范化培訓合格證后到基層醫療機構工作的,按規定給予獎勵。
??“互聯網+”加快醫療資源互動共享
近日,蘇州“智慧健康”一期工程正式上線,包括區域遠程心電診斷平臺、區域遠程病理診斷平臺等多個衛生信息化平臺“抱團”上線,推動全市醫療資源加速共享。
據了解,目前,蘇州已建立遠程病理、遠程影像、遠程心電圖、區域臨床檢驗集中檢測和遠程培訓等多個區域中心,實現了在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拍X光片、抽血、做心電圖,由大醫院專家統一診斷,再將診斷結果發回社區供居民領取,大大提升了醫療資源的綜合利用水平。
下一步,蘇州還將建立慢性病網絡健康管理平臺,通過移動終端服務平臺向患者本人或家屬實時推送;加快區域衛生信息平臺的建立和完善,推進健康檔案云平臺建設,積極鼓勵和利用智能健康可穿戴設備,實現“我的健康我管理”的自我健康管理新模式。
(來源:新華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