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觀點 > 構建醫養結合的一體化養老服務體系

    構建醫養結合的一體化養老服務體系

    關心老年人,就是關心我們的明天。我國人口老齡化挑戰,引發政協委員對養老問題的關注和熱議。

    養老的方向在醫養結合

    “與人口老齡化伴隨而來的是老年人健康和照護問題的增多,老年人患病率高、患病種類多、患病時間長、并發癥多、治療難度高,對長期醫療護理服務的需求不斷增加。”全國政協委員、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保險學院副院長孫潔說。

    “老年人對養老服務的需求著重表現在情感慰藉、方便就醫、生活照料。因此,社會化養老服務體系建設需要抓三個關鍵因素,一是便于老人獲得感情關懷;二是便于獲得醫療服務,老年人往往容易生病,一旦生病,這是必需的救治需要;三是便于老年人獲得生活照料,這是失能老年人的基本生存需求。”全國政協委員、民建廣西區委主委錢學明說。

    國務院在2013年頒布的《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中,要求加強醫療衛生服務隊養老服務的支撐,推動醫養結合。2015年11月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家衛生計生委等部門《關于推進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相結合的指導意見》,對醫養結合進一步提出了要求。

    “但是,醫養結合的養老模式在我國發展緩慢。醫養結合養老目前存在公益性不強,商業性不活的現象,使得醫養結合養老‘最后一公里’的問題沒有很好解決。”全國政協委員、天津慶達投資集團董事長孫太利說。

    在孫潔看來,國家政策在醫養結合機構保留更多“公益性”還是更多“市場性”的爭論中不夠明確,制約了老年護理保障的順利發展。而缺乏頂層設計和銜接機制,制度碎片化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目前,養老服務由民政部門實施,醫療服務由衛生部門主管,醫療保險則由社保部門負責。民政部門負責養老服務,多數情況下需要與醫療服務結合,而衛生部門有自己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很難將養老服務結合進去。”孫潔對中國婦女報記者說,此外,醫養結合機制尚無法解決老年患者的醫療費用報銷問題,收費、報銷等標準還不明晰,與醫保報銷政策銜接還不夠緊密,政策導向性不強,導致基層醫療機構對開展“醫養融合”服務還存在一定畏難和觀望情緒,目前開展相關服務的機構數量還較少。

    推動醫養結合需要整合各方資源

    “醫養結合有助于養老服務業提高經濟效益,促進養老服務業的發展,也有助于緩解醫療機構因老年人長期住院造成的床位緊缺問題,提高醫養機構的服務效率。”錢學明委員在他提交的《關于建設社會化養老服務體系關鍵在于一體化的提案》中提出醫養結合的養老服務的具體模式。

    錢學明建議,一是建設具有養老功能的大型綜合性醫院,作為母體承擔醫療和養老的雙重功能。

    二是以醫院為依托,開辦大型的養老服務機構,并設置分支機構進入社區,連鎖經營,集團化管理。三是醫院和養老機構分支機構將服務送到社區,讓老年人不出社區獲得專業的養老服務和日常醫療服務。

    孫潔委員建議,由國務院協調衛生計生、民政、人社等相關部委,將“醫養融合”養老模式建設納入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發展規劃、衛生規劃和醫療機構設置規劃,建立政府主導、部門聯動、社會協同的“醫養融合”養老溝通協調和工作推進機制。

    其次,她建議推動出臺“養老機構內設醫療機構管理辦法”,支持有條件的養老機構內設醫療機構或與醫療衛生機構簽訂協議,鼓勵社區醫療,養老機構融合發展,為老年人提供優質便捷的醫療衛生服務。通過醫師多點執業、多級醫院聯診等方式,鼓勵醫生到養老機構兼職,使醫養結合落到實處;構建人員充足、體系健全的定期家庭巡診制度,這是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醫養結合”的操作實處。

    孫太利委員建議,醫養結合養老要兼顧好公益性和商業性。要把公益性放在首位,突出政府對困難老人群體的兜底作用。同時,又要實行差異性養老,體現醫養結合養老的商業性,滿足不同收入老人的需求。同時,政府應注重培養醫養結合類型的專業護理人員。可以在職業教育的學校設立“醫養護理”專業,既具備醫院護士專業知識,又具備老年人護理知識。同時,在專業護理人員的職稱、待遇方面,給予相應的支持。

    鼓勵民間資本進入養老產業

    “政府在制定醫養結合養老服務標準的同時,要積極拉動民間資本參與,鼓勵民營資本投資養老機構建設。”孫太利委員說。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家庭模式的變化,老年人逐步接受了“機構養老”的觀念。全國政協委員、重慶市沙坪壩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劉江龍對中國婦女報記者說,現階段是民間資本進入養老產業的最佳時期。

    “但是,單靠自有資金投入,很難加快養老機構建設和運營,因為養老產業投資大、運營成本高,利潤低,回報期長,急需銀行融資支持,而我國民辦養老機構具有非營利和福利性質,我國政策規定民辦養老機構不能獲得商業貸款,機構的資產不能進行抵押而獲得貸款,向金融機構貸款受限。”劉江龍說。

    為扶持民辦養老機構健康發展,首先,劉江龍建議政府通過公共資源、稅費優惠、購買公共服務等方式,幫助民辦養老機構削減養老經營成本,比如低價租用政府房產資源給民辦養老機構;在地租、房租、水電氣費用方面優惠,幫助民辦養老機構降低經營成本,從而降低其服務價格,吸引更多老年人入住。

    其次,劉江龍建議政府盡快出臺相對靈活的貸款政策,加大對民辦養老機構建設和運營的信貸投入和資金支持,倡導根據行業創新信貸風險緩釋手段,弱化對抵押貸款的風險評價,對貸款準入及貸款金額、利率政策給予政策傾斜。

    (來源:中華女性網?)

    標簽:智慧醫療遠程醫療互聯網醫療醫療大數據移動醫療

    發表評論

  • 野花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