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留守老人過得很辛苦,城市空巢老人空虛寂寞,看病就醫也不方便,好擔心這些老人的今天也許就是我們的明天。”3月9日,東湖社區網友“lcl408”托記者捎話兩會,問問代表委員們養老問題該怎么破?
城市小區不妨試試“托老所”
全國政協委員、平安銀行武漢分行行長萬安培認為,可以探索小區寄托式養老,也就是“托老所”。萬安培發現,現在養老院入院費用高,老人由于環境陌生,入住的意愿也不強烈。他建議,可以在有條件的小區,由政府支持、社會集資、民間出錢,來籌資興辦類似于托兒所、幼兒園式的養老、敬老院。
“每個小區都有出租房和相對閑置的住房,只要政府支持,稍加規范改造,就可以興辦,相比投資較大的專門養老院,價格上也會便宜得多。小區內的年輕人就近半托、全托式寄托,老人對環境熟悉,晚上就可以回到家里,也就愿意入住。”萬安培認為,“托老所”值得一試。
農村護理人員要加強培訓
全國人大代表羅功英在仙桃市陳場鎮社會福利院從事護理工作,已經干了30多年。“現在農村老人看病方便多了,小病在鄉里衛生院就可以解決,大點的病去鎮上或者市里的大醫院也很方便。”
但是羅功英也注意到,從事農村養老護理的專業人員不多,業務水平還有待提升,她建議對這些人員開展專業護理、心理咨詢、醫療知識等方面的培訓。
醫養結合是有益的嘗試
“我們醫院正在和一家養老行業的公司洽談合作,準備開展醫養結合的嘗試。那家養老院在蔡甸區,有約3000個床位,會面向全武漢市的老年人。老人平時在那里養老,生病了可以送到我們醫院進行治療。”武漢協和醫院院長王國斌代表說。
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開展養老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推進多種形式的醫養結合”。王國斌認為,我國目前養老機構和醫療機構沒有很有效地進行銜接,養老機構內醫療設施不完善。他建議,推行醫養結合,要加強職業培訓,健全醫療保險機制。
據統計,我國2015年60歲以上的老人已經達到了2.2億人,占總人口的16%左右。
“銀發潮”來襲,湖北今年將新建城市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350個,農村老年人互助照料活動中心2500個,還將鼓勵探索建設農村空巢失能老人幸福院,培育省級示范性城市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20個,新增養老床位3萬張。
(來源:荊楚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