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上午,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開幕,李克強總理作政府工作報告,其中最受關注的內容之一,就是三醫聯動。何為三醫聯動?為何要推行?醫改是成功還是失敗?騰訊新聞獨家專訪國家衛計委新聞發言人毛群安,直面犀利提問,回應網友關切。
現在網上有一些聲音對醫改不滿意,您怎么看?您認為接下來的醫改有哪些方面需要改進?
毛群安:我確實收到了不少類似的提問。目前大家提到的現象確實存在,但是,它們并不是醫改導致的結果,而正是醫改想要解決的問題。比如公立醫院看病難、優質的醫療資源配置不夠合理、分級診療體系還沒有完全建立、醫療衛生人才短缺、醫務人員薪酬制度不合理、藥價虛高、醫療服務價格偏低等。事實上,這些問題恰恰要通過改革去解決。
醫改必然是有一個過程的,由試點探索、單項突破,到逐步轉向系統配套、全面推進,從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綜合改革,到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全面推開。我這里有個數據,我們已經在100個城市開展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4個省開展綜合醫改試點,這些地區的群眾獲得感可能更加強烈。2016年試點的城市和省份數量還將增加,越來越多的民眾會享受到醫改帶來的實惠。
當然,還有一些地方執行國家重大政策不到位,有的地方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只進行了藥品零差率單項改革,財政補償和調價機制沒有跟上;有的地方通過藥品集中采購擠掉了虛高的價格水分,但沒有同步調價,騰“籠”卻沒有換“鳥”,這都是我們要下大力氣加以解決的。
那目前到底有沒有成功的試點經驗?總理報告中提到的“三醫聯動”到底是啥?
毛群安:有,我可以跟大家分享福建省三明市的經驗。自2012年以來,三明市在市內22家公立醫院同步實施綜合改革,用的就是“三醫聯動”,即醫療、醫保、醫藥聯動,由一個領導負責,加強統籌協調。
除了領導體制這一塊,三明市改革還有一個關鍵點:騰空間、調價格、重考核三步棋,實現醫療衛生服務公益性回歸。其實他們就是分三步走嘛,斬斷利益鏈條,降低藥品虛高價格;及時調整醫療服務價格,建立運行新機制;建立激勵約束機制,提升醫療服務能力。
我們始終堅持,公立醫院改革必須重視三個“回歸”,即公立醫院回歸公益,醫生回歸看病本職,藥品回歸治病功能。
(來源:騰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