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全面兩孩”落地元年,兩孩生育高峰還沒到來,但社會早已關注兩孩給醫療資源帶來的壓力。記者連日來走訪廣州市內三家三甲醫院發現,現在開始最忙碌的是醫院的婦科和生殖醫學科室,醫院管理則層表示,隨著時間的推移,產科和兒科也將成為“壓力山大”的科室。
對此,有醫院管理者和科室負責人一致認為,希望盡快對兒科服務價格體系改進,提高兒科醫生待遇。而在京出席全國兩會的全國政協委員、省人民醫院副院長王啟儀則表示,必須建立起完善的轉診網絡和通道,讓完善分級診療制度,才能夠從根本上緩解醫生尤其是兒科醫生緊缺的現狀。
問題
醫科生不愿選兒科
醫院招人招不滿
去年底,全面“兩孩”政策尚未正式實施,但是兒科醫生緊缺問題就已經凸顯出來了。僅廣州市為例,先后有中山三院(蘿崗院區)、廣醫二院等四家綜合醫院的兒科急診采取“限診”措施。此時,兒科醫生緊缺的問題才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不少家長也開始擔憂:以后誰來給我們的孩子看病?
廣州的兒科醫生有多缺,任務有多重?根據廣州市衛計委給信息時報提供的一組數據顯示,2014年全市兒科醫生近2400人,實際開放床位數4700張,共計完成診療1153余萬人次,住院23萬余人次。橫向對比醫院外科及內科診醫生的診療人次,兒科醫生不算數量最多,但在現有醫院分配薪酬體制下,他們收入低;面對的是小患者,同樣的項目,他們要付出的精力和勞動更多;在醫患矛盾日趨緊張的現狀下,壓力更大。
“最后造成的局面則是醫學生選兒科方向的少,畢業后當兒科醫生的人數減少。”廣東省婦幼保健院副院長陳運彬表示,現在很多醫院兒科醫生招人招不滿,該院今年計劃招30人,他預估也會招不滿。曾采取過急診限診措施的廣醫二院,醫院相關負責人透露,已經三年招不到住院醫師。一些醫院管理者表示,生源少的情況下,兒科醫生招不滿,醫院招聘也陷入了一個尷尬局面:三甲醫院往二級醫院挖人,二級醫院往基層醫院挖人,最后基層醫院的專業兒科醫生“一人難求”了。
提高現有兒科醫生待遇
今年是全面兩孩政策實施第一年,醫院管理者更重視在短時間內如何穩住現有兒科醫生隊伍的問題。有醫院管理者和科室負責人一致認為,希望盡快對兒科服務價格體系改進,提高兒科醫生待遇。
“兒科單次診金、治療費,藥費等單張處方的金額,對于成人來講都是偏少的。同樣的一些治療項目,兒科醫生需要花費更多的經歷和時間。如照核磁共振,成人不需要鎮靜,兒童需要檢查前鎮靜和喚醒服務。收費一樣,就不合理。”有關人士表示。
然而,業內呼吁提高兒科醫生待遇的聲音不少,但是關于如何改進兒科醫生現有薪酬體系,業內人士有不同意見,如“財政專項補貼兒科醫生”,“提高兒科醫生診金和服務費用”,“按醫院兒科床位補貼”等等。對此,陳運彬表示,財政補貼給兒科醫生并非長效機制,最有效的措施是合理提高兒科基本醫療服務項目的收費,同時,有相關具體的政府文件來規定醫院內部的薪酬考核應向兒科醫生傾斜。否則兒科醫生待遇現狀和地位難改善。他認為,“第一步還是要先把兒科醫生非正常時間上班的診金提高”。
記者從省市兩家婦幼保健院專家處獲悉,廣東正在對兒科基本醫療服務項目收費開展調研,將著手界定可提高收費項目的范圍。
病人基層下沉 留住兒科醫生
緩解當前兒科資源緊張的思路和方向,廣州市還提出扶持婦幼健康服務機構兒科和新生兒科建設,與區級兒童醫院一起,按照“大綜合,小專科”的方向,承擔兒童常見疾病防治工作任務。另外一個方法則是,鼓勵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提供兒童保健和兒科常見病、多發病診療服務。
將兒科常見病和多發病病人往基層下沉,專家認為大方向是對的,但廣州還有很多工作要做。一方面是兒科醫生能力和家長的信任程度問題,陳運彬表示,社區醫院的全科醫生需要通過專業培訓才能夠擔起這項任務,“畢竟兒童診療與成人不用,用藥放面也有更多講究。全科醫生沒有兒科專業背景,家長也不放心帶孩子去。”一方面是人手和規范化培訓問題,“基層醫院本就人手緊缺,招了人送到醫院規培三年。這三年不僅沒人干活,最后醫生也不回來了。”陳運彬認為,基層兒科醫生規培也應“分級”,多發病常見病的規培一年左右的時間應完成。“醫生能夠滿足基層患者的基本需求則夠,真的疑難重癥病例肯定要轉走的。”
全國政協委員、廣東省人民醫院副院長王啟儀:
加強分級診療
緩解兒科醫生荒
“目前,整個醫療資源的配備就存在不少問題,單就廣東而言,醫生的總量是不足的,而更嚴重的情況則是結構不合理,這里面就包括了兒科醫生。”全國政協委員、廣東省人民醫院副院長王啟儀在接受信息時報記者采訪時指出,整個醫療資源的總量、配備等問題,并不是今天才出現的,而是在全面二孩政策放開時,才引起社會關注和重視。
王啟儀指出,統計數據顯示,僅廣東省來說,平均每千名兒童只有0.43位兒科醫生,而美國平均每千名兒童就有1.4個兒科醫生。“兒科‘看病難’是全國性問題,而廣東省而言,目前的現狀也遠未達到本省制定的標準。”
對此,王啟儀認為,無論是大人的病還是小孩的病,目前的趨勢來講都應該先到基層醫院進行首診。“在多年前,省醫就對包括兒科在內的全院科室進行了改革,探索轉型。以省醫來說,我們要解決的就應該是重病、大病以及疑難病的問題,因此我們逐步地壓縮普通兒科的接診人數,另一方面則增強了接收重癥病人的資源。”
王啟儀指出,不僅僅是廣州市內基層醫院,目前省醫在全省范圍內都建立了完善而暢通的轉診機制。“因此,在政府加大投入的前提下,建立起這樣完善的轉診網絡和通道,讓普通的病人在基層醫院就能夠看好病,讓大醫院騰出精力來救治患重病的病人,這樣才能讓病人更好、更便捷的就醫。”
(來源:信息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