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湖南省衛計委主任張健
?精準扶貧是當前社會的主旋律,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一環。在這一宏大背景下,農村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再度引起各方關注。醫療資源如何向邊遠、貧困地區傾斜,農民群眾如何才能實現“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鎮”的夢想?此次全國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上,駐湘全國政協委員齊齊將眼光投向“醫療扶貧”領域。
留住鄉鎮人才
湖南正在試點“縣管鄉用”
作為醫療衛生界別的委員,湖南省衛計委主任張健密切關注著醫療扶貧領域的問題。
“目前鄉鎮等基層醫療服務能力仍不夠強,政府在人才培養培訓、提升待遇方面還需花大力氣。”張健表示,從長遠角度看,除了醫療設備等硬件支持外,讓鄉鎮醫療人才引得進、留得住是個必須解決的課題。
“鄉鎮醫院醫師年平均收入約兩萬元,比起城區大醫院存在較大差距。”張健說,要留住基層醫療人才,除了提升他們的待遇,開拓他們的晉升空間,還要站在這些基層醫療人員的立場上,考慮他們的個人生活問題。張健介紹,湖南目前正在試點“縣管鄉用”制度,即醫護人員編制保留在縣級醫院,工作在鄉鎮衛生院,按周期進行輪換。“還有的省份在試點縣、鄉、村一體化管理,這可能也是留住醫療人才、緩解農村看病難的一個方式,但效果還待檢驗。”
建設鄉鎮隊伍
招聘與鄉鎮服務經歷掛鉤
無獨有偶。全國政協委員、湖南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副局長李赤群今年也將提案聚焦鄉鎮醫生隊伍建設。李赤群在株洲調研時發現,在該市鄉鎮衛生院醫務人員中臨聘人員占29.9%,大專及中專學歷的占72.9%,初級職稱及無職稱的占78.3%。
“職業收入只是其中一部分,讓投身鄉鎮的醫護人員,尤其是年輕的專業人才看得到晉升渠道可能更為重要。”對此,李赤群建議試行二級醫院新聘人員到鄉鎮衛生院服務3年制度,并將其納入招聘要求。同時把鄉鎮衛生院工作經驗納入二級醫院醫生職稱晉升必要條件,規定二級醫院醫生晉升中、高級職稱前必須到鄉鎮衛生院服務2-3年,通過臨床帶教等方式幫助提高鄉鎮衛生院醫療服務能力。
獻出扶貧良方
醫保報銷向貧困戶傾斜
“在走訪中我們了解到,有不少貧困戶都是因病致貧、因病返貧,醫療衛生方面的扶貧任務很重。”張健建議,醫保比例提升要更多地向貧困地區傾斜、向貧困戶傾斜,包括大病醫保等。他同時透露,目前湖南正在逐步建立遠程醫療網絡,農村群眾在鄉鎮衛生院進行檢查后,衛生院可將結果上傳至上級平臺,由上級醫院相關專家參與診療,提供治療建議。
此外,省衛生計生委等相關部門對湖南貧困地區尤其是武陵山片區和羅霄山片區醫療衛生情況進行調研發現,部分村級衛生室缺位,待撤鄉并鎮工作完成后,湖南還將加大財政投入,確保所有的村都有合格的村衛生室,方便農村群眾就近看病。
(來源:三湘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