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觀點 > 委員:增加優質醫療資源供給 推行分級診療等措施

    委員:增加優質醫療資源供給 推行分級診療等措施

    這段時間,從北京到上海,都對醫院里的“號販子”揮出重拳,短短幾天里,風氣為之一正。但來自多位來自醫療一線的委員都認為,要根治“號販子”這一頑癥,既要雷厲風行,更要春風化雨。他們呼吁通過增加優質醫療資源供給、推行分級診療等措施,從根本上緩解百姓就醫的供需矛盾。

    “這兩天很明顯,我們醫院門口已經沒有號販子了,抓到確定的話,要重罰,甚至于要入刑。不能輕易罰個一兩百塊,幾天后放掉,他代價太低了。”

    說話者是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耳鼻喉科主任周梁委員,他認為,打擊號販子不能單靠一時嚴查,更要建章立制,對其進行嚴懲。因為縱容他們的存在,就會讓醫院和醫護人員名譽掃地。中科院院士、中山醫院心內科主任葛均波委員說,以目前大醫院的醫生,尤其是名醫的忙碌程度來說,他們往往顧不上核實掛號的名字和病人是否符合,有時候出于人情幫忙加號,卻被號販子給利用了:

    “我們身邊一些,曾經是醫院的工作人員,因為認識這些老的專家,有時來加個號,你看我老家來個親戚看病,如果經常經常來,你就知道會有問題。把這個作為利益鏈的話,把它炒到幾千塊錢,在中間一層層加價。”

    “號販子”要嚴打,而且要加大他們的違法成本,這是委員們的共識。但解決了“號販子”問題,病人就能輕松看上病了嗎?葛均波委員說,“號販子”的背后,映射出的是優質醫療資源的供應和公平問題。要從根本上解決,建立完善的分診制度是關鍵。他以自己的科室為例:

    “90%以上的疾病不需要到大醫院來的,好多常見病、慢性病,可以在家庭醫生,或者叫社區衛生中心能夠解決的。那么現在所有的病人,不管輕的重的,全都到大醫院來。”

    一直以來,很多病人之所以不愿意首選社區醫院,是因為基層醫療水平普遍不高,這也加劇了病人對三甲醫院的依賴。周梁委員提出,加強基層社區醫院的建設和全科醫生的培養,是疏導就診人流的第一關:

    “全國各地情況不平衡,如果我們基層醫院的水平都很高了,他能夠第一步把關,什么毛病我可以留在社區醫院,什么毛病需要轉到二級、三級醫院去處理。”

    他還建議,借鑒新加坡的分級治療和分級收取診治費的辦法:一般社區的家庭診所看頭疼腦熱的常見病,收取的診費最低;收費稍高一些的是社區醫院,然后是公立綜合性醫院。周梁委員說,這不是簡單的要漲價,而是讓“專家號”更多回歸其價值,通過價格杠桿,疏導那些不那么急迫的需求:

    “最近各級醫院的掛號費調整以后,我們一個正高的掛號費是31塊,和星巴克咖啡的價格一樣。掛號費不止是掛個號,醫生要給他診斷,要治療,還有很多環節,化驗、護士都在為他服務。”

    (來源:東廣新聞臺)

    標簽:智慧醫療遠程醫療互聯網醫療醫療大數據移動醫療

    發表評論

  • 野花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