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百度血友病吧被出售一事的持續發酵,大量疾病類貼吧被“野雞醫院”染指或承包的幕后利益鏈條浮出水面,這其中“莆田系為最大金主”。眼下賣吧事件的負面新聞爆出,莆田系不光彩的影子再一次閃現。遙想2015年初,百度公司與莆田系因競價排名鬧得沸沸揚揚,時任福建莆田市委書記梁建勇曾公開表示:“百度2013年的廣告總量是260億元,莆田的民營醫院在百度上就做了120億元的廣告。”民營醫院巨頭莆田系名聲不好人盡皆知,而除了莆田系外,許多中小型民營醫療機構也都存在斥巨資競價搜索排名的現象,“網絡醫托兒”遍布互聯網。
在百度病種吧的商業化運作中,民營醫療機構愿意投入大量廣告;但民營醫院機構良莠難分,在完全商業化的形態下容易滋生各種問題,尤其是以虛假信息、違法廣告誤導用戶。履歷造假的名醫、被反復曝光陋行的醫院,不僅沒有絕跡,反倒在百度病友吧中找到了打廣告的溫床。雖然百度于近日對外宣稱所有病種類吧全面停止商業合作,但是百度糖尿病吧的原吧主表示,他依然沒有得到想要的公正,在他看來,事情只是表面上消停了,實際背后的商業利益關系并未徹底斬斷,等到風頭一過,醫院廣告說不定又將卷土重來。
既然不法醫療廣告橫行互聯網,為何人們還這么依賴網絡問診?歸根到底是源于“看病難”問題。一方面,中國的很多醫患糾紛都是源于醫療資源分配不均、醫患信息不對等,而通過網絡問診,基本90%以上患者都能找到自己想看的專業,實現更為精準地就醫。另一方面,作為國內搜索市場占有率超過50%的百度,表面上只是一種搜索工具,但其在大眾眼里就如同一本教科書,很多人遇到不懂的事情下意識地就要“百度一下”,站在網絡問診的角度看,百度病種貼吧更為方便患者了解自身病情。
“看病難看病貴”已然是行業痼疾,長期就醫尋醫的不便捷迫使患者不得不通過網絡平臺獲取醫療常識,而網絡平臺的不規范運營、不法份子的錯誤引導無疑讓患者雪上加霜。患者需要一個規范、響應及時、便捷的就醫問診平臺,以實現科學就醫、便捷問診。然而,縱觀互聯網醫療領域,不法之徒發布虛假商業信息,謀取個人利益的情況不勝枚舉,這些違規行為不僅損害了病友的體驗和利益,也擾亂了互聯網醫療產業的發展。要知道,互聯網畢竟只是個工具,最終還是控制在人手中,也要服從于社會規則和法律,如果依仗壟斷市場優勢一味任性耍蠻,一再突破公序良俗和法律底線,必將遭受市場和法律的雙重懲罰。
企業不是公益機構,本質上仍是要盈利的。掙錢沒錯,但原則得講,必須要守住法律底線和“不助惡”的商業倫理底線。當騙子傍上技術巨人之肩,騙局的迷惑性、危害性也隨之放大,給監管也帶來新課題和新要求。騙子升級了,監管也要與時俱進,不能原地踏步。
(來源:通信信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