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建設在我國正風生水起。目前,住建部已公布了兩批193個智慧城市試點單位。智慧城市建設涉及方方面面,但最終目標是要最大限度地為老百姓的醫、食、住、行、游、教等方面提供便捷服務。在青島世園會上的青島海爾智慧生活體驗館,游客就能提前感受智慧城市的接地氣。
信息技術使智慧城市變成現實
城市智能化背后依托的是大數據的支撐,目前,數據開放和共享已經顯示出強大的力量。但由有線寬帶網、移動通信網等眾多子網組成的通信網絡,由于采用了不同的傳輸技術和終端設備,需要不同網絡之間協同擴展,才可以滿足智慧城市跨網絡的無縫銜接。
時下,正在提速的三網融合,正是基于智慧城市建設的大背景。海通證券指出,三網融合建設由于監管體系的原因,融合的時間進度屢屢低于預期。隨著智慧城市對網絡設施需求的拉動,預計三網融合建設將迎來加速,而同時網絡基礎設施的完善也為智慧城市的發展提供助推力。
智慧城市帶來萬億元產業機會
智慧城市的背后,是萬億元的產業機會。據世界銀行測算,一個百萬人口的智慧城市建設,當其達到實際應用程度的 75%時,該城市的 GDP在不變條件下能增加 3.5 倍。這意味著,“智慧城市”可促進經濟翻兩番。而智慧城市的經濟價值不僅在于能提高 GDP,更在于促進城市服務轉型和可持續發展。
據市場研究公司 MarketsandMarkets 報告顯示,未來 20年投資于智慧城市的基礎設施資金將累積達到 30-40 萬億美元。該報告指出,智慧城市在 2011 年的整體市值為 5263 億美元,預計 2016 年將翻一番達到 10234 億美元,2011-2016 年的年復合增長率將達到 14.2%。
國都證券預測,十二五期間,我國智慧城市的投資總規模將高達 5000 億元,隨著更多城市啟動智慧城市建設,十二五期間各地智慧城市建設將帶來 2 萬億元的產業機會。
上下產業鏈分享大蛋糕
目前,我國已經形成較為完善的智慧城市產業鏈。產業自上而下分別包括設備提供者、軟件應用開發、系統集成、云計算、網絡提供和運維服務提供者等。產業鏈上的各家公司都在積極分享智慧城市大蛋糕,甚至一些傳統企業也在積極轉型。
如服務于智慧政務的萬達信息,主要提供的智慧政務解決方案包括行政審批管理軟件、電子監察與績效管理軟件、政務一體化平臺、社區精細化管理平臺。積極進軍城市智慧交通的易華錄是最主要的智能交通管理系統提供商之一,其核心產品“公安交通指揮中心集成平臺”在全國的市場占有率高居行業第一。
作為傳統企業的青島海爾也通過積極轉型,以期在智慧城市中分一杯羹。在青島海爾世園會上展示的智慧醫療體驗區,就是智慧城市的一部分。這個系統依托青島海爾U-home智慧生活云平臺,實現了家庭、社區乃至城市的各種設備、設施和資源的互聯互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