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互聯網醫療,耐力長跑者
在我們發布《當前時點如何看互聯網金融》后,市場出現了短暫震蕩,互聯網金融依然獨立風騷,10月8日至今,大漲40.67%;互聯網醫療一向表現平穩,然而今日大漲6.06%,居板塊第二位,引發市場對醫改政策的猜想。誠然,醫改政策的推進從未放緩,隨著“十三五”的臨近,PBM、醫療信息化的政策預期仍有望強化。我們認為,需求個性化、體制復雜化、以人為服務主體等產業屬性的不同決定了互聯網醫療注定是耐力長跑者,互聯網金融是反彈急先鋒。
行業:醫保掌控全局,醫院貼近用戶
醫療體系作為一個信息封閉、渠道繁多、利益冗雜的非市場化系統,包含醫藥、醫保、醫院、衛計委、患者、醫療信息化企業等6大參與者。醫保作為醫療體系的最終支付方,產業鏈地位最為強勢。伴隨醫療體制改革的推進,醫保的話語權將逐步由核保(牽制醫院)擴大到PBM、GPO(影響藥企,美國模式)與醫保的緊密結合將成為企業稱雄PBM市場的關鍵,而醫保支付價的調整也將重新劃分醫療體系的利益格局。醫院作為患者和藥企的雙向壟斷方,亦擁有較強的話語權。憑借專業信息化服務能力,與醫院搭建起多年友好關系的醫療信息化企業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向醫療服務的全流程延伸也極為便利。
趨勢:積極綁定醫保,深耕數據沉淀
為獲得產業鏈上的話語權,醫療信息化企業紛紛通過承建醫保控費(PBM)系統的方式,加深與醫保的綁定;為切入個人健康檔案、商業保險等藍海市場,深耕醫療數據成為其另一戰略重點。從數據流動角度來看,醫療數據由患者產生,在醫院積淀,首先進入CIS系統,再由HIS系統結算;醫院墊付醫保費用后,通過HIS與PBM的接口,尋求醫保的支付,醫保范圍內的數據向PBM系統匯集;而為了保證醫療、醫改、醫藥的實時監測,醫院的HIS系統未來均需要導入所在區域的衛生信息系統,從而區域衛生信息平臺將匯集各類醫療機構的數據。因而,從邏輯上來看,PBM、HGIS將成為最全醫療數據的獲取方。由于醫保覆蓋了人群的常見病種和極特殊病種,其數據內容與HGIS差別不大。
案例:深耕不同入口,數據決定價值
我們判斷,下一階段的互聯網醫療將圍繞“入口”和“數據”展開競爭。從中長期來看,擁有最強大醫保控費引擎、卡位醫保支付方這一入口的海虹控股,具備最專業的醫療IT技術、擁有豐富的醫院資源的衛寧軟件值得重點關注。
(來源:長江證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