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一篇《論春雨醫生的倒掉》在業內引起了巨大的反響,數萬人的微信群大討論,足見這個行業的火熱程度。
不過與早期一路高歌猛進的聲音不同,這次春雨醫生“被倒閉”,引來了大量的唱空者,迫使春雨醫生不得不緊急發文反駁,并組織了媒體沙龍來自證公司沒有問題,仍在按照既定的軌道發展。
此一時彼一時。針對移動醫療企業的批評若是放在去年,那一定會有人嘲笑批評者不懂互聯網,已經被時代淘汰了,許多A股上市公司也紛紛借助移動醫療概念吸引投資者。
但是如今的移動醫療,既有支持者,也有反對者,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也是一種進步,才能讓投資者和創業者更理性地看到整個行業的風險,才能在創業初期用更多的時間來思考商業模式,而不僅僅是融資圈錢。
筆者與多位移動領域的投資人士交談中,發現資本已經開始冷靜下來,投什么樣的企業他們會觀察很久,考慮的因素會更多。隨著數千家的移動醫療企業不斷涌現,資本在做選擇時占據了主動地位。
然而,面對冷靜的資本,創業者顯然是后知后覺并且盲目的。筆者接觸過一位從別的行業跨界而來的創業者,她本身并不了解醫療行業,甚至也沒有互聯網從業經驗,只是認為只要找到了這個行業的某一痛點,用互聯網的方式將其鏈接,然后就會有諸如保險類的企業來投資入股或者直接付費。至于行業內有沒有類似的企業,她并不關心,只是認為她一定會比其他企業做得更好。
在移動醫療領域,創業者、投資者、醫療圈三者的關系頗為微妙。
最早是醫療圈的人士恐懼自己被動地成為互聯網企業的改造者,隨后又積極地擁抱互聯網,到如今步入冷靜觀察互聯網醫療;投資人則最早由盲目搶移動醫療投資項目,步入到冷靜篩選項目;而變化最小的則是創業者,不斷地涌入這一領域,思維卻還停留在這個行業的創業初期。
一位業內人士說,目前這個行業陷入一個怪圈,那就是一些企業虛報自己擁有的用戶量和醫生資源量,甚至把本身鏈接關系很弱的醫生資源稱為自己的醫生,通過這樣的數據來向投資人募集更多的融資,而號稱的融資額又在實際融資額上再擴大幾倍。
這樣的現狀,想必被拿來當做融資依據的醫生們顯然不會認同。因此《論春雨醫生的倒掉》這篇文章的支持者多位醫療行業的人士,而他們反對春雨醫生的原因應是行業內的一些虛假現象讓他們開始對此產生厭倦。
事實上,再具有發展前景的行業,能夠發展壯大的必然是冷靜思考、具有戰略眼光的企業,這種企業無論是在行業不斷遇冷的資本寒冬,還是在企業發展的如火如荼之時,都會不斷給人以驚喜。
因此,當下無論是春雨醫生、還是掛號網,或者是丁香園、好大夫在線,都需要拿出可持續的盈利模式,能夠真正觸及改變現存醫療體制的東西出來,別讓最后所有人都對互聯網醫療極端失望,發現它根本改變不了醫療傳統業態。
(來源:中國經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