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可穿戴設備到在線醫療咨詢,歷來處于強勢供給地位的醫療體系如今也正在接受新一波互聯網思維的洗禮。幾乎所有人都意識到13億人的健康管理市場規模有多么驚人,哪怕只聚焦1億老齡中產階層的市場,其商機就足以令人垂涎不已。
騰訊研究院高級研究員劉瓊在日前舉行的第14期互聯網前沿沙龍上表示,之所以互聯網+醫療受到如此廣泛的關注,首先是來自用戶的需求,簡單來說痛點多加上剛需;另外醫療和我們每一個人息息相關。世界衛生組織公布了一組數據2014年底全世界真正健康的人只有5%,我們大部分是亞健康狀態,對健康的需求不斷提升,促進了互聯網+醫療的爆發式發展狀態。
尤其是在中國,如何幫助早已不堪重負的醫院提升門診效率?如何讓病人不再為掛一個專家號再苦等幾個月?如何為醫藥醫療企業找到更好的渠道?如何幫助政府改善公共衛生管理?這些困擾各方的老大難問題,如今正成為互聯網投資的新風口。
劉瓊認為,目前醫生、醫院、患者三方都均在大量心塞的痛點:對醫生來說,高負荷工作、收入低、病患不匹配、壓力爆棚;對醫院來說,三甲醫院人滿為患、運行效率低、醫療事故頻發;對患者來說,看病難、看病貴、用戶體驗差。當前我國的醫療市場上存在嚴重的供需失衡,相比英國每10000病人配有27.4名醫生的水平,我國僅能達到17.4人,優質的醫生資源極度稀缺。
演講中,劉瓊首先回顧了中國“互聯網+醫療”的歷程,在2010年以前,主要以醫療信息系統建設為主,2011年有大批醫療移動APP上線,2013年以后資本開始密集地投資移動醫療行業,并創下十年來的投資新高。但互聯網如何深入連接醫療,劉瓊建議,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力:診前環節可以引入健康管理APP和穿戴設備,院前環節可以通過遠程醫療的方式實現輕度問診,就診環節通過采用掛號網等在線掛號預約智能分診,診斷環節可以采用輔助治療、管理工具,在購藥、隨訪、評價環節等都可以引入O2O等互聯網的新的連接方式提升效率。
考慮到醫療具有很強的嚴謹性和科學性、醫療是知識密集度極高的行業、法無授權不可為、試錯成本零容忍,劉瓊表示,“互聯網+醫療”的重點應該放在醫療上,這首先需要醫生和醫院主動擁抱互聯網、資本驅動以醫療資源為核心的業態發展、把互聯網+醫療新興業態納入醫療改革的統籌范圍;其次,還需建立通用的醫療信任體系,建議統一的移動醫療業務開展標準和規范、提高移動醫療服務透明度,明確醫生、患者、平臺的責任劃分和處理方式;此外,還需打破數據使用的“三座大山”,將醫療數據轉換成生產力,提高數據采集、分析能力、促進數據合理的流動共享、打破隱私壁壘;最后,還需要建立標準、實施細則,實現從“一刀切”管理向“準入式”管理的轉變,通過通過制定標準、細則等手段,規范業態。
丁香園董事長李天天在發表題為“如何讓移動醫療動起來”的演講時表示,丁香醫生診所未來主要將在以下幾個方面取得突破:建立適合診所的醫療信息電子管理系統;嘗試醫生教育和患者教育;提升以數據為中心的疾病管控型服務的質量與控費流程。李天天表示,當前在國內設立診所也面臨著一些難以回避的制度成本:牌照申請時間漫長、審評流程繁瑣、醫生多點執業政策落地困難、單店模式無法連鎖等等。
e陪診CEO?岳建雄在發表題為“以患者為中心而非醫生為中心才是移動醫療的未來”時表示,e陪診不僅能夠讓護士的職業更有尊嚴和出路,同時還有助于現有醫療體系實現從以醫生為中心到以患者為中心的轉變,從掛號、排隊、取藥、繳費到記錄醫生交代的事項,如果一件陪診的事情能夠連接一個老人,讓老人對護士信賴變成一個健康管家,將對老人的養老甚至人生的最后階段產生影響,這個事情就非常值得一做。
春風創投合伙人畢磊在發表題為“移動醫療下的顛覆式創新”時表示,春風創投對移動醫療未來投資機會的理解,第一,去中心化,三甲醫院被過于關注了未來更看好圍繞社區醫院、家庭的醫療項目;第二,碎片化,碎片化降低醫療成本的手段;第三,數字化管理,包括線上診斷,慢病輔助,數字化管理有可能把邊際成本降下來,因為醫療優質資源在全世界范圍內都是稀缺的,只有數字化的方式才可能緩解這一緊張的關系;第四,廣闊市場,未來農村、老年群體、垂直病種管理、跨界醫療都是很有潛力的市場。
(來源:經濟觀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