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
非常感謝,最后一個演講嘉賓隨著超了一點時,講了很有意義的話題,怎么起死回生。按照計劃,還有一個小環節,由我們一位女士,北京云計算大數據實驗基地的熊云女士,邀請下午演講的嘉賓做一個選答題,做二十多分鐘的一個個性化的選答題,前面幾位嘉賓都是必答題,充分展現了對某一個領域的專深理解。下面有請熊女士主持一個非常短的對話,謝謝大家。
熊云:
首先感謝陳總的重榜推出,我主持高層對話的環節,我是云基地大數據實驗室的熊云,也是感謝通信學會搭建移動醫療產業年會的一個平臺,我是從12年開始關注移動醫療行業,這些年也是目睹了移動醫療行業由淡變熱,由常溫變火爆的一個過程。下面高層對話環節希望跟各位嘉賓探討我的一些疑問,下面有請高層對話的嘉賓,首先有請東軟集團高級副總裁盧朝霞女士,IBM中國醫療及生命科學事業部總經理劉洪先生,好醫生集團董事長高瞻先生,萬達全程健康副總經理余偉晟先生,慈銘集團代表逄仁秋女士。
在座的各位嘉賓投入到了移動醫療行業這個火爆的熱潮中,我心中有很多敬仰之情。下面高層對話環節,我還是站著為各位主持,把我心中的疑問分別的拋給大家。我們今天2014中國移動醫療產業年會高程對話的主題是區域醫療健康大數據建設與發展,所以我覺得下面我們除了盧女士、劉總和高總剛才已經分別對公司的業務做了一下簡單介紹,再邀請余總和逄女士把貴公司在區域健康大數據的實踐做一些介紹。
逄仁秋:
我是來自慈銘集團的,我們慈銘集團在韓曉紅的帶領下,已經成立12年,今天大家都在講大數據,我們慈銘體檢經歷了12年,積累沉淀下來的大數據,也要把它有效利用起來,所以我們經過了一年多的研發,終于找到了一個同樣跟我們韓博士擁有同樣經歷的一個留德女博士,研究出了一個慈銘O2O健康管理產品,這個健康管理產品,我們目前的健康管理產品主要是能夠把我們在我們慈銘體檢數據進行一個存儲和對比分析,另外借助我們一些智能設備,對動態數據的一個監測,還有就是我們在慈銘注冊的四千名醫師為提供在線遠程醫療咨詢,另外輔助一些企業做團隊文化的建設,個人和企業健康評估。通過這些數據,可以很好地達到一個個人行為習慣的促進,還有就是有一些健康風險干預的手段,從而能達到把全民的私人醫生都帶到我們每個人的身邊。謝謝!
余偉晟:
非常感謝今天大會和在座的各位能夠留到現在,能夠參加我們這樣一個高層對話。我是來自于萬達信息下屬的萬達全程健康服務有限公司的余偉晟,我們公司目前主要從事個人健康管理以及慢病管理的這樣一個服務機相關應用系統的建設的廠商。全程業務將開展跟上海衛計委全面的合作,目前來說,我們公司整體的業務會隨著整個戰略框架協議的簽署,同時也會伴隨著我們全新O2O模式下面這樣一個全程健康門診部的開業,來給我們整個上海市以及全國的個人帶來整個完整的健康管理。所有未來我們全程健康所服務的每一位居民和個人,都將享受到我們所有的居家健康監測的數據,與上海市所有醫療機構信息網絡的互聯,也就意味著所有未來個人健康信息將會補充到他個人的健康檔案。未來任何居民在上海任何一家醫療機構就診的時候,都能隨時調取到相關的診療數據,為我們醫療機構全面的開展醫療服務提供有力的數據支撐。同時,基于這些大數據,我們也與上海相關醫療機構開展了基于糖尿病的課題研究。未來我們糖尿病患者會隨著這些大數據的深度挖掘,來給他們制定更加完善、更加好的治療和改善方案。這是我們全程目前所做的業務,謝謝大家!
熊云:
謝謝余總的介紹,各位嘉賓所在的公司在移動醫療細分領域的業務上,目前醫療健康大數據碰到的最大問題和困難是什么?
盧朝霞:
最大的問題是缺人,缺復合型人才,無論是屬于個人的需求還市場的需求都是有的,不止八萬億,這個過程是不可逆的,需要安全可靠,是和生命相關的。你買了一個商品,你可以退貨,但是吃完藥還能吐出來嗎?所以我們特別需要既懂醫,也有互聯網思維,還有服務態度的這方面人才,很缺。這幾年我們也發生很大的變化,從目前人員結構,從我們過去的時候,可能IT占多數,現在我們調的基本上是醫療健康服務人群已經占多數了,未來發展,我們會在人才的吸引方面,會加大力度。作為第一個重中之重,來吸引這方面的人才。謝謝!
婁軍:
作為IBM來說,我們市場定位是提供一些基礎的軟硬件產品,但是在服務整個醫療健康產業或者這個行業的時候,對我們的挑戰來說,就是怎么更往前沖一下,能夠跟我們這個產業界像盧老師或者高總,萬達他們,我們能深度合作,能夠帶來可持續發展的商業價值。另一方面,我覺得中美之間,因為IBM畢竟是美國為總部的一個公司,中美之間我們在大數據或者云計算新的技術落地到健康產業的這種能力,或者這種案例,這方面我們實際上有很多地方可以更好地借鑒。作為IBM來說,我們在北美地區有很多案例,我們怎么能盡快的把它移植到中國來,讓它符合中國的水土,市場環境,這也是一個挑戰。
高瞻:
其實剛才盧總講的和我想的差不多,因為我們做醫療行業,最頭疼的就是你要把很多知識融合在一起。缺了一點都不行,平時這些事情我們也認了,也沒啥心不甘的,總還能克服。最不爽的事情有兩樣,一個是明明知道這個事情是對的,比如剛才我說的農村濫用抗生素,你到那兒說叫人家別輸液,醫生和患者都把你踹出來,這是有一點心里不太爽的,所謂傳播真理的辛勞,我們自己覺得特別大的困難。我們做的所有事情都是改變某種現有習慣,自從知道人家可以花錢買高補貼以外,知道有一招,用野蠻對付野蠻的方法以后,也不是太憂慮了。還有一個,我們自己行業內部越來越像誰都是大忽悠,理論上來說十年以后我們肯定是知道的,會有我們專門的長項,為什么現在大家合作,明知道要發生的事情,但是我們還在集體犯錯誤,心里有點郁悶。
余偉晟:
我覺得目前對于企業發展來講,像盧總講的這樣一個復合型的人才,基于互聯網也好,基于運營思路,我們缺乏醫學的人才,同時又缺乏互聯網的人才,最好的是這兩者兼得的人才。這是目前來說整個行業里面都是非常稀缺的,第二塊還是來自于個人或者政府對健康管理,或者醫療行業的互聯網思路的理解。雖然國家鼓勵各級政府去購買服務,但是現在我們可以綜觀,國家在各個省市的項目,他都是以項目的形式來做的,而不是以服務的項目來做。一旦一個項目變成一個真正的工程項目,或者一個信息化項目來建設的時候,把本來該有的更好的技術,或者更好的服務,演變成一個價格的競爭。導致許多我們可以去看醫療信息化的建設,很多項目都是走了表面的形式。并不是承建商能力有問題,而是市場整個大背景,造就了信息化供應商沒有把這個項目建設好。這樣一個情況其實在中國是普遍存在的,我也是希望,也看到了未來,像目前全程在上海的業務很多區縣都是以購買服務的方式來進行的。既然上海能子,我相信各個其他的省份都能逐漸改變這樣一個思路,把各個信息化廠商,把每家長處發揮到極至,這樣的話,使中國醫療信息化這個行業能夠更好的發展。
逄仁秋:
我覺得作為我們慈銘體檢,畢竟是專業做體檢的,我們過去12年畢竟主要做的還是以體檢的檢前檢中,檢后為大家做的工作比較少,所以我們積累這么多年的數據,我們更想在檢后為大家多做一些健康管理相關的數據。所以我們希望在未來能夠跟像IBM、東軟這種更高科技的公司,在一些技術方面、平臺方面、物聯網技術方面,能夠集大家所長,為14億國人提供檢前檢前檢后全過程的服務。通過健康管理,發現一些疾病的趨勢,也可以為后續的全民健康做一些貢獻。
熊云:
謝謝各位嘉賓對自己面臨最頭疼問題的闡述,下面這個問題,移動醫療這個行業發展到現在,非常短,又是集合了物聯網、健康管理,包括醫療,包括醫療器械還有大數據、云計算很多細分行業。我也是在最近一篇文章中看到,移動醫療或者互聯網醫療下一步的趨勢就是跨界和融合,在座各位已經有一定的代表性了,比如東軟熙康現在在介入移動醫療,IBM是IT行業的長青樹,好醫生最早是從遠程醫生教育切入,現在在做一些和大數據相關的業務,包括萬達信息從信息化切入,慈銘從體檢介入,下面問題問各位嘉賓,你們對下一步可能會帶來的一些跨界的融合,這個事情怎么看?可以跟通信學會的領導提一個建議,如果明年再搞這個會的時候,我們可以邀請一兩位從互聯網角度做移動醫療的人,大家一起探討,觀點會更加充分和完善一些。
盧朝霞:
實際跨界融合是個趨勢,因為本身現在技術是一個支撐,你說互聯網,互聯網它是一個支撐工具,支撐業務在發生創新、重構、優化。醫療健康是一個特殊的行業,現在所有的醫療機構還有相關的從業人員,他是把互聯網,把可穿戴設備作為是一種支撐工具在發生相應變化。比如說在醫院里面,移動查房,實際是為了提高效率,為了讓數據更加準確,為了方便病人、患者來實現移動查房。比如現在從醫院里面發起的掌上醫院,既可以網上掛號,也可以網上支付,網上支付完了以后,他可以看到化驗單。我認為跨界,技術永遠是支持業務的,業務是為主的,根據市場需求,相應的技術來作相應的變化。從醫療行業,由于它的特殊本質,它無論是從互聯網醫療還是醫療互聯網,最后歸結到一起,是走到一起的,是安全可信的互聯網。從這個角度來說,熙康它已經不是一個IT公司,也不是一個產品公司,我們是一個平臺,是一個O2O的協同醫療平臺,所以我們也是會和很多家公司,我們既然叫平臺,我們還是要聯合。比如我們做了一個體檢管家,我們有很多體檢中心用這個體檢管家,你就可以管理你檢后的人員了。我們的遠程教育,好醫生,我們將來遠程教育咱們就可以連起來,IBM后臺做智能診斷,下一步可以在熙康上來運行,看一下智能診斷,我覺得跨界融合是一個趨勢。IT或者其他的技術只是手段,為業務服務,為客戶和市場發展來服務。謝謝!
劉洪:
確實有點晚了,這個問題也比較復雜,我簡單說幾句觀點。這個跨界融合可以是三個方向,一句話,一個是院內發生了很多事情,一個在社區里面,像慢病管理,像剛才高總談了很多關于EHR健康檔案怎么有效利用,怎么能讓社區醫生怎么更多產生價值,我特別看好的是第三種,就是跨界撞出一個新的市場。剛才演講中說到小微的力量,醫生為中心的,不一定是創業,帶來一種新興的,無論在疾病的篩查、預防還是一些通常的健康管理,還是我們慢病患者的一些服務,或者重癥手術后的康復,我覺得這個融合是非常有價值的。現在有一些醫生,國內有微信的社區,微信的朋友圈,他可以經營自己一塊市場。我覺得這個方向值得大家關注。謝謝!
高瞻:
我覺得跨界是肯定要的,我們今天坐在這都是跨界的。我以前也不是從事這個行業的,但是至少在醫療領域里面,我敢這么說,跨界過來行,但是你必須在這個行業里面成為專家,否則肯定不會給這個行業創造價值。這句話我比較深信。
余偉晟:
目前從整個行業來看,目前我們只是完成了第一步,就是大數據的收集。第一步也只是剛剛起步,所謂大數據收集,目前來說,可能各個企業都是以自己的一片市場去收集數據,這些數據其實各個企業之間并沒有分享。我覺得未來的發展,如何把各個企業手上所收集的數據能夠分享出來,能夠真正的把這個數據變成大數據,這才是一個關鍵。第二點,怎么基于這些大數據,做真正的業務挖掘。就像剛才高總講的抗生素的應用,別看這么一個小的領域,我們需要研究,什么樣的疾病適合用什么樣的藥,需要基于大數據做分析。在中國這個領域里面,這塊只能說是剛剛起步,所以未來這方面的發展應該是比較好的發展方向。
逄仁秋:
跨界是我們慈銘體檢已經開始做一部分的跨界工作,像我們在前年的時候已經開始有一個奧亞醫院,原來的體檢那一部分延展到一個私人醫生的管理。未來,會把這個私人醫生的面會更加普及,為了普及這些私人醫生,我們可能會借助于更多的平臺。比如像東軟、IBM,還有好醫生的醫生資源,可以給在線醫生提供更多支持和幫助。我們可能希望到時候能夠借助大家的技術力量,為我們大家的跨界做到一個更好的融合。謝謝!
主持人:
謝謝逄女士,逄女士的話已經為東軟、IBM和好醫生包括萬達,可能尋求一些合作的機會點。因為時間很晚了,今天2014中國移動醫療產業年會應該會是2014年最后一屆圍繞移動醫療產業的一個聚會了,剩下這些天應該不會再有一個機構再組織一個大會討論這件事情,正好是圣誕新年之際,請各位嘉賓從兩個角度,第一2015年對移動醫療這個產業的寄語,第二個,據我了解,其實臺下有很多是在做移動醫療創業的一些初創型公司,他們一直能堅持聽到現在,也是想從各位企業家和老總獲得一些建言,請各位老總給各位初創公司有一些寄語。
盧朝霞:
2015年移動醫療會有一個更快更好更健康的發展,我們在座的各位做移動醫療的創業者和正在路上的這些同仁們,我們需要有一種堅持,在這個行業里面我們堅持發展。最后也是圣誕節和新年都將要到了,祝各位圣誕快樂、新年快樂,身體健康,身體健康了,才能合家幸福,才能夠各方面工作好、身體好、家庭好,其他都好。謝謝!
高瞻:
移動醫療肯定會發展,移動醫療會幫助我們整個醫療行業的發展,是效率的提高,包括醫療本身的改變,作為好醫生,我們做好我們的事情,誰有好的模型,誰想認真干活的,醫生這塊不用擔心,來找我們幫忙就行。
余偉晟:
我覺得明年來說,對于移動醫療來說是一個非常好的一年,無論從國家也好,政策也好,都是非常扶持移動醫療的發展,希望在座的同行能夠堅信自己公司所秉承的這樣一個理念,把自己的服務作出特色,不要去跟風。作出特色,會帶動整個行業一個新的發展。預祝大家新年愉快。謝謝大家!
逄仁秋:
移動醫療將來在2015年的時候肯定會有一個更大的發展,也希望大家在2015年都身體健康,秉承了我們慈銘集團新拍的MV,陪你一起活過100歲。謝謝!
熊云:
把嘉賓發言凝練一下,無論移動醫療產業發展是火爆還是平靜,還是它的發展是個常態,可能都需要我們勿忘初心,堅持戰線,能和健康醫療相關的事做好,這是我們在座和今天堅持到最后這些嘉賓心里說的一個共同的心聲。下面我就把麥克風交給今天的最后一個環節,也謝謝各位嘉賓,跟你們近距離接觸和交流,也能讓我學習到更多。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