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鴻宇:
謝謝各位!感謝有這樣一個機會跟各位匯報一下我們的工作。上上周有一個消息,東軟熙康,鴻毅和高盛給我們投了1.7億美金,是移動醫療最大的一筆投資,這個事情一方面是一種認可,這只是資本市場的認可,另外也促使我們反思,到底在云時代,醫療健康的模式眼花繚亂,我們和其他同行區別在哪里,今天有機會跟大家做一下匯報。
東軟熙康背景介紹一下,熙康是東軟公司旗下一個子品牌,東軟已經有二十多年的歷史了,過去他做了很多行業解決方案,醫療有兩個方向做的比較多一點,一個是數字醫療設備,有CT、彩超等等,我們過去的關注點,總是在院內系統,現在把這一塊我們專門成立一個東軟熙康公司,實際像過去院內的系統向兩端延伸,從健康管理到最后的康復,是這么一個商業模式。整個傳統IT對整個信息化醫療發展起到很大的作用,通過開放互聯,與我們傳統社保、醫保等等打通。傳統電商可能我到網上買一個東西,在醫療領域是由第三方支付,因為它是一個社會化的基礎平臺。
今天重點給大家介紹在云時代,我們健康醫療行業五大根本訴求是什么,我本人以前做互聯網的,我加入到東軟熙康是今年3月份,我所有的醫療背景就是在我4歲的時候做過一次膻氣的手術,除此以外,我沒有進過醫院。但是我們在今年,因為我做電子商務的,很多人跟我探討互聯網的思維,包括這是一個體驗的經濟,講用戶的體驗,用戶的體驗在醫療行業里面究竟是什么呢?大家說我不用在醫院排隊了,看病貴,看病難,但是在醫療這個領域里面最大的訴求是什么?是安全可靠。如果沒有安全可靠,單純的是為了節約時間,甚至是節約金錢,這件事情本身并不是我們作為一個消費者最痛的一點。所以大家能夠感覺到為了看好病,醫生態度對我們稍稍差一點也沒問題,多花點錢就花吧,因為我們要安全,它跟傳統電商不太一樣,傳統電商同樣的標準化的產品,我希望找一個最便宜的。
第二個場景,由于我們對安全可靠的訴求,要求我們所有的IT技術方法、效果等等都是需要可靠的。如果沒有可靠,談不上所謂的安全。我從IT出身的,IT里面很重要的一點,利用現代技術,提高我們的效率,降低我們的成本,是不是必要呢?非常非常必要。這個社會并不能因為一個窮人他沒有錢,他就得到一個不好的醫療資源。但是現實的情況卻是這樣的,由于把醫療資源分成了三六九等,我有錢,就可以拿到一些好的資源,沒有錢的時候,沒辦法享受到好的資源,這是一個巨大的不公平。
基于上述這么幾點訴求,我們做了一個基本的判斷,在云時代,健康醫療行業的發展芳香油這么幾個,第一個方向就是分級診療。大家可能都有這種感受,我有點小病,比如感冒了,我跑到一個大醫院看病,其實這是一個不對稱的場景。我僅僅是感冒,但是我跑到協和去排隊,占了專家的寶貴時間。我以沈陽腎病醫院的醫生聊過,他說每年90%的病人不需要我看,作為我們消費者角度考慮是什么?因為你是專家,所以我相信你,你雖然讓我到社區去看,但是由于他水平我不信賴,所以我不敢去看,把我病耽誤怎么辦,事實上確實有這種情況,所以分級診療,科學分診,經濟診療,合理利用資源,是非常必要的。過去我們小的時候講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互聯網時代一個最根本的特征,沒有想不到的,只有做不到的。分級診療是一塊難啃的骨頭,還有就是協同醫療,我們希望優質的醫療資源下沉,提升基層醫療水平。我們不相信基層醫生,不相信你的設備,不相信你的社區基層醫生的水平,所以在這一點來講,我們所要做的核心工作,實現分級診療的前提,就是如何提升和放大基層醫生的管理水平。
第三點,通過IT手段,使資源放大。在熙康這個定位來看,希望全流程的去解決人從出生到最終離開世界所面臨的問題。第一個我們希望每個人不得病,但是不現實,即使得病,也要晚得病或少得病。第二個訴求,我們希望正確的看病,醫學是一個非常專業化的東西,讓你去找一個醫生,你只能從名氣或者醫院的規模來判斷,一般我們認為清華大學的老師水平高一點,家門口那個大專的老師水平低一點。我們對正確看病怎么判斷呢?第一要選擇合適的醫生,根據你的病癥,大數據就出來了,根據你的歷史數據,來判斷你的病應該找最合適的醫生,而不應該盲目的找最大醫院,最大的醫生。第二用正確的方法,在很多醫學領域有路徑的,而IT能起到作用,恰恰是把專家的思維,把專家的方法給它IT化。是不是要做計算機看病,機器人看病?不是,它起到一種輔助的作用。有些病是不是一定要到醫院里面去面對面呢?我在家里測了血糖,是不是一定要到醫院去測,我是不是可以把血糖發到主治醫生那里,他作出判斷,事實證明是可以的。由于醫學的嚴謹性,比如遠程會診,一定要醫療機構和醫療機構的協同,而不是簡單的互聯網會診。
在目前大家提到互聯網醫療的時候,我們可能見到一些常見的模式,首先是提高效率型,我們掛號再也不用排隊了,節約時間,確確實實對使用這樣軟件的節約大量的時間。我開玩笑,我說你是在助天為虐,專家就那么多專家,他一天還是掛50個號,并不是你用了互聯網,他就能看5萬個,最終還是要選擇50個,由于你可以采用最新的技術,可以搶到,我家老爺子就不行。我在家里面可以找一個專家掛上號,到了醫院以后,直接去看,做化驗的時候,我可以去喝杯咖啡,結果出來自動發到我的手機上,美不美,很美,但不是根本的東西。支付也一樣,還有一種就是求醫問藥型,大家經常會看到在網上問一問,比如今天早上起來感到頭疼,昨天晚上有一個聚會,有點風吹到了,我頭疼,問我的醫生,怎么辦,他對過去我體質很了解的情況下,給我建議,告訴我多開點開水,多睡點覺,這點是可以做到的。醫生本身他學科嚴謹,會導致最后的結果是什么?不行你來醫院來一趟,大部分就變成這樣的場景。熙康想做一件事情,希望把資源放大,我們認為在醫療專業性要求非常高的領域,有人講醫療領域比較保守,我們在互聯網這邊為什么醫學這么費勁?難道僅僅是保守嗎?不是,我個人認為,互聯網僅僅是一個工具而已,雖然當我們今天在大談互聯網醫療的時候,我更愿意去介紹我們在做的是醫療的互聯網化。就像當年大家都在說電子商務,我說沒有電子商務,只有商務的電子化。我要去顛覆醫療,有什么可顛覆的呢?不管你喜不喜歡,它是客觀存在的。現在移動醫療投資這么熱,也是因為很多創業者更多不是在考慮我們患者的需求,不是考慮我們醫生的需求,更多考慮投資商的需求。
回過頭來講,從我們熙康構建的云醫院來看,我們的目的是什么呢?并不是讓你看病更加快,也不是讓你看病更省錢,這是一個副產品,我們真正目的,讓好醫生變得更多,讓好醫院變得更大。好醫生變得更多,原來全中國有一百個醫生,大家都搶著去掛號,我們希望把他的方法給固化下來,用IT手段,我們需要為基層醫生提供各種各樣的知識培訓。好醫院變得更大,大家到醫院去看病化驗,未來是不是可以把一些好醫生資源通過一些遠程的方式去做協同。從這個意義上講,東軟熙康醫院由五大平臺構成,第一基層醫生我不相信他的軟硬件,我們現在在打造一個線上線下平臺,我們希望基層醫院擁有與三甲醫院同樣的管理流程與規范。第二點,我們可能會懷疑我們基層醫療機構的水平不行,這些人水平不行,他就是我家鄰居,他小時候賣菜,現在怎么當大夫了,我們希望基層醫生通過遠程方式,呈現在消費者面前,不再是一個個人,而是一個團隊,通過遠程會診的方式,專科醫生和基層醫生完成協同醫療。第三點,我們懷疑基層檢測設備不行,懷疑基層藥房藥不夠,我們要跟第三方合作,藥店可以,在社區開完藥之后,馬上有人給你送到家里來。東軟在做一個線下的平臺,在北京也有,我們在全國各地做一個健康管理中心,它本身就是一個醫療單位,在里面有CT、核磁,目前已經開了十幾家,就是開在社區一級,基層醫生有這樣一個能力,他可以把化驗單開在第三方平臺。光靠我們自己做不行,我們的計劃是在全國做50家,我們跟很多房地產公司合作。我們跟綠城合作,成立一個公司叫藍熙,未來在一些中高檔的小區里面,除了常規的超市、理發店、洗衣店,還有健康管理中心,這個健康管理中心它可以對我們居民日常做健康管理的支持,同時遇到疑難病癥,可以通過遠程會診的方式,以合理合法的場景,去為我們患者提供服務。在這個過程里面,我們還通過一個強大的IT系統,保證規范性。還要把我們醫生解放出來,我們打造一個平臺,能夠讓醫生合理合法情況下,國家多點執業逐步放開,給醫生提供醫療的淘寶或者天貓,我們有些醫生對他看的病人賣他的隨診服務,蔡醫生給我留一個電話,留一個名片,他一掃二維碼,關注了醫生的診室,現在沈陽做的蠻好的,一個月一百塊,買醫生的服務。我們有可穿戴的設備,也有第三方的,把這些數據傳上去。前提,這個醫生一定是線下本地的,而不是虛無縹渺的醫生,有問題,他可以解決,既符合國家的法律,又保證這個患者的一種體驗和信任感。
這是我剛才說到的,我們搭了五大平臺,從底層的基礎的設備投放,現在在一些大城市,像北京我們跟同仁醫院合作的,投了四五千萬,我們跟寧波投寧波健康管理中心,是混合所有制的,我們占了75%的股份,叫寧波云醫院管理有限公司,他可以把所有的醫生可以多點執業,注冊在這家醫院,同時在網上開出他的診室,為所有的患者提供服務。我們會搭建一個云端的信息系統平臺,他回家可以繼續利用他在醫院里面的數據,利用相類似的系統,為他的患者提供服務。同時我們開發了腕表,睡眠監護儀,包括心電監護儀,我們患者隨身攜帶,這種數據隨時傳遞到后端,可以家庭醫生做可靠的監控。還有協同醫療體系,目前我們創建了一個云醫生俱樂部,我們把醫生分成三類,一類叫做上帝,這種上帝我們定義都是一些專科的學科主任,他們的認為跟我們一起搞科研,提供方法,我們把這些方法IT化。還有就是主教,我們定義的是全國綜合排名,復旦有排行榜,前十名的優勢學科里面的副主任以上的醫生,我們定義成是我們的主教,最基層的是牧師。有上帝出一些方法,有主教提供會診,由基層牧師用上帝的方法,同時得到主教的支持,去給患者,給教民們提供面對面的服務。這個鏈條在打通過程中,我們通過各種各樣方式,建成一個強關系的醫生社區,給他們提供方法,提供工具,提供財政上的支持,當然還給他們提供市場化服務,我們跟寧波醫院策劃了四大類25種產品,醫生可以去賣,是一些服務類的產品。
我們云醫院是打造基于醫療健康數據的閉環協同服務,通過遠程協同,包括云上的協同,能夠提供進一步的支撐,這樣的方式既擴大了大專家的服務半徑,又可以使我們基層醫生的水平在過程中得到提升。給大家舉一個例子,過去每天有兩百多例的會診,最簡單的影像會診,基層醫生看到這樣一個影像以后,判斷不了什么病,發到遠端,由天壇的專家去作出診斷,返到基層醫生,去做治療。最終結果,基層診療,遠端診斷,回到基層檢驗,遠端診斷,回到基層里面去做治療。我們發現很有趣的現象,我們這個做了十年了,過去很多醫生頭頸部的片子看不懂,后來頭頸部的片子越來越少了,我們很多基層醫生已經掌握了看這樣片子的能力。這個是我們IT里面所能夠為我們醫改,所謂優質醫療資源下沉所做的實實在在的事情。現在看胸片的多一點,在我看來就是一項工作而已,有時候我們站在會診室里面,一個四川的農民,他突然之間能夠通過專家,找到北京一個大專家,可能時間不長,15分鐘20分鐘,通過遠程會診的方式看15分鐘20分鐘,我們在做一項工作,而下面的家屬確實痛哭流涕。遠程會診收費怎么收?總比現場看便宜,在這個過程里面,需要一個強大的分診團隊,專家需要看疑難雜癥,不能讓鐘南山看一個咳嗽。我們每天做的工作就是一種修煉,我們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幫到一個是一個。前幾天我們搞了一個全國的疼痛義診,好幾個專家主動提出來義務的為全國做這樣一個義診,他就變成了一個分級診療,我們把所有通知發到基層醫院,篩選出一些患者,先到主教一級的,主教不行再到上帝一級的。
這個不講了,云醫院有五大平臺,協同醫療的平臺,物聯網支撐平臺,醫療信息系統平臺,基礎設施支撐平臺,市場化服務平臺。像寧波是我們和政府合作,在杭州我們和房地產公司合作來建,未來大家感興趣,可以跟我們一起投資合作去建,目的是什么?就是把這樣一些基礎設施布到我們社區一級,讓我們社區醫生可以擁有同樣的監測手段和設備。這點國家越來越支持,最近雖然從衛計委的角度,很多政策還是相對來說看起來比較嚴格,但是各個基層的,各個地方的衛生主管部門一個比一個嘗試著去突破。前天我在長沙看到,鼓勵開設第三方檢驗中心,給你批地,給你優惠政策,浙江多點執業,不再需要主管醫院另行同意,包括我們看到合肥、成都,寧波云醫院徹底打通,突破網上不能診療的,要做就做網上可以診療的,但是一定要線上線下相結合,同時我要去和醫保、社保打通,從支付角度來講,讓遠程義務通過社保醫保來支付。
說到云醫院的模式,第一它一定以基層醫生為核心的,構建中國特色的家庭醫生體系。這種商業模式在國外已經流行很長時間了,甚至幾百年,家庭醫生的模式,在今天這個年代,需要我們用IT的方法和呈現形式,把一個成熟的商業模式呈現出來。這個過程中,可能有我們的觀念問題,有政策的壁壘問題,可能有一些技術實現的問題,這些不重要,重要的是這個潮流勢不可當。這件事情不管你是認也好,不認也好,已經現實發生,剩下就是我們怎么去主導它,做得更好。以云醫生與家庭醫生遠程合作的方法,合法完成協同分級醫療。在網上簡單就是一個互聯網遠端的,我問一個北京的專家,讓你給我開個藥方,出問題怎么辦,我們不是,我們是本地的云醫生與遠端的家庭醫生遠程合作的方法。以軟硬件平臺、可穿戴設備保證基層一身的服務水平與質量,以O2O的方式實現本地檢驗、遠端診斷、本地診療與服務的協同體系。以區域或學科的方式打造網絡醫聯體。
在這樣的過程中,首先脫離不開政府,大家講了互聯網醫療,互聯網醫療是自由的,我認為互聯網的精髓在這個網字,網是打破一切的不對稱,變成一個平等的東西,在醫學里面的互聯網與傳統有很大的不同。第一個,用戶體驗舒適感,甚至價格便宜并不是最根本的訴求,而是安全可靠,這個才是訴求。第二點,不能助天為虐,我們并不是搶奪某些資源,用互聯網搶奪某些資源,而是要放大某些資源。第三點,它一個很大的特征,它的支付往往是由第三方來支付的,這一點來講,必須與其他的系統去打通。還有一點,它不是一個標準化的產品,同樣的頭疼,可能由不同的癥狀引起的,過去我是搜索引擎,搜索資源,不是,這個里面更多是推薦引擎,根據你的病,根據你的大數據,最后推薦給你一個最合適的方案,未來場景我們打開手機,一看我周圍有五個人,有擅長高血壓的,有擅長兒科的,我可以選擇服務。在這樣一個大的背景下,一定是政府主導的,努力嘗試政策的創新。給醫院醫生做一個背書。第二點是市場參與,以市場化運營的機制保障平臺的長期運行。市場化這件事情,沒有一個合法市場化,就有一個模糊的市場化,大家都知道。再一個市回歸本質,我們要做的并不是簡單的互聯網醫療,而是醫療的互聯網化,我們需要對我們傳統醫療的流程來做一個新的匹配,新的構造,所以用到了互聯網IT的東西。再一個是清晰定位,我們從來不認為醫療是可以顛覆的,但是可以室外互聯網技術幫助重構產業漏乘,這就是我們所要做的。最終的目的,我們是通過構建這樣一個戰略平臺,最終目的,是要解放醫院和醫生的生產力,把選擇權交還給消費者。只有這一點,才真正符合了互聯網的精神。
這樣的話,大家都在談互聯網的體驗,希望用戶有很好的體驗,體驗是什么呢?我們總結了一下,一個放心,我們消費者是放心的,所有的服務,包括醫生也好,設備也好,方法也好,流程也好,都是可靠的,這樣的話,保證我是放心的,跟大醫院是一樣的。第二點是省心,所有事宜都有專業、可靠、信任、長期的家庭醫生搞定。未來消費者知不知道熙康,知不知道東軟,并不知道,他只要知道他有一個信任的家庭醫生就可以了。你可能住在八號樓,你可能住在五號樓,現在您波那邊一個人五百塊,就可以買一年德家庭醫生,他會定期提醒你老蔡該做體檢了,老蔡你做的體檢里面,有脂肪肝的問題,諸有此類的問題。安心,父母舍不得花錢,我父親八十多歲,你跟他講互聯網也沒有億我們做的做法是什么呢?我會為他買很多服務,我沒有時間照顧父母,我們在家里做了一個一體機,其實相當一個pad一樣,他每天上班的時候看到上面我在上海,我弟弟在廣州,他說我大兒子在哪出差,我二兒子在哪出差,氣溫怎么樣,老年人總是不斷的掛念,看到小孫子發了照片。我母親總是去買一些保健品,我知道這是騙人的,但是她說你天天出差,賣我保健品的人總是叫我老媽,我要的就是這種感覺。事實上很多家庭醫生是這樣來做,他每周穿個白大褂,到老人家里聊一聊,老人家就非常開心。有時候我家也是這樣的,送快遞的,我爸拉人家說半天。還有一個就是開心,治未病。
這個圖是非常有名的圖,這個就是習大大在我們遠程會診節點上,當時與中日友好做遠程會診的時候這套系統,當時習大大說的非常好,他定位非常準,用信息化系統提高醫療水平,叫如虎添翼,要利用好這套系統,更好為群眾服務。為群眾服務是互聯網體驗,如虎添翼是什么,工具而已,人家這兩句話,看到了所謂醫療互聯網的本質問題。
我們現在在做幾個試點,在寧波跟政府合作,打造整個城市一級的,形成了一個遠端的,外地的大專家,是一個美國專家的協同,以及本地專科醫生的協同,以及基層家庭醫生的協同,現在已經進入到這個系統的部署階段,給基層培訓的階段。再一個,我們現在在四川,跟一個大的醫聯體合作,他原有就有醫聯體,只是沒有市場化,我們希望給他提供一個平臺。希望能有機會,跟大家多溝通,多匯報,我們從來沒有想過我們是一個互聯網醫療企業,我跟年輕人講,我們做事情不為書,不為上,只惟實,只要我們能夠徹底的站在用戶的角度去想問題,用戶是誰?一個是消費者,社區居民,一個是基層的醫生,做的所有事情就是為基層醫生提升他們的水平,使好醫生越來越多。能不能做成,我們會努力的去做,也希望和在座的各位一起努力,去打造這么一個生態系統。謝謝大家!
主持人:
蔡總雖然他很謙虛,提自己原來在電商做,但是我們能感覺出來他在醫療信息化領域當中有相當獨到的一些見解,這里面有很多觀點也是相當精辟,包括提到醫療對信息化的根本訴求,提到安全信任高效公平和全流程,我也有幸,通信學會在移動醫療大會上每次聽到熙康一些發言,或者一些見解,應該來說每次都有一些新的進展。去年的時候我也有幸去同仁那邊,同仁那邊有一個新建的健康管理中心,當時沒有運營,已經裝修完了,設備進場了,我們當時有幸去參觀了。我們能夠感覺到熙康這些年都是在一個穩步的發展,包括從去年的時候,熙康腕表,熙康一體機,熙康已經開始做的健康管理中心,熙康確實在穩步的從兩端去發展,從前端的服務整合和后面的資源整合,都是在穩步的推進。我們再次感謝蔡總給我們分享的一些觀點,謝謝蔡總。接下來發言的嘉賓是來自百年養生集團的董事長馬宏達,馬總在健康服務領域有二十多年的工作經驗,他給我們帶來的主題演講是糖尿病健康管理O2O模式研究與實踐,有請馬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