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縣級醫療資源分布不均、基層診療能力不足等現實問題,寧津縣中醫院堅持問題導向,在德州市率先推出“智慧醫護到家”“智慧中醫藥房”,開展縣級“互聯網+門診慢病”建設試點,積極探索“互聯網+”在醫療健康領域的場景應用,優質高效供給全鏈條“智慧”醫療服務,全力破解群眾“看病難”“流程繁”。
創新“互聯網+醫護到家”實現服務便捷化
針對醫療、護理“最后一公里”難題,寧津縣中醫院推出“智慧醫護到家”,有效解決患者“照護難”。依托“醫道365”微信公眾號,接入“醫護到家”服務功能,為患者提供“線上預約、線下上門”延續服務。目前平臺已上線6大類70項醫療護理服務,注冊醫護人員112人,并設置咨詢、評價等功能,實現“手機一點,醫護到家”。對注冊醫護人員嚴格把關,最低標準為5年工作經歷。創新推出上門服務“十步標準法”,贏得了群眾肯定和好評。截至目前,已成功服務815單,醫護人員總行程約1.2萬公里,服務范圍實現全縣域覆蓋,服務評價零投訴、零糾紛,系統好評率和電話隨訪滿意度均為100%。
創新“互聯網+智慧中醫藥”實現資源均衡化
為解決“候藥難”“煎藥難”“品質保障難”三難問題,寧津縣中醫院上線運行“智慧中醫藥房”系統。依托“泰和堂”中醫藥房,導入“智慧中醫藥房”平臺,專業藥師完成調劑、煎煮、分包后交快遞送貨上門,實現中醫藥一日內送達。開展醫共體合作,縣鄉資源通過遠程系統實現互聯互通。“智慧中醫藥房”兼有中西藥加工和配送功能,規范設置中藥房、中藥庫、煎藥室等三個工作區,配有設備32臺(套),實施“6S”精益管理,醫生像工人一樣“流水線”作業,目前已引入486種中藥飲片、近900種西藥,幾乎覆蓋了所有日常用藥品類。電子處方開出后,隨即生成唯一條形碼,可實現全過程實時記錄、隨時追溯。平臺運行以來,診療流程由原來的120分鐘縮短至30分鐘,累計服務患者13535人次,中醫藥治療費257萬,分別同比增長28%、31%。特別是疫情期間,平臺為一線醫務人員、高速路口執勤干警、密切接觸人群免費發放4205劑中藥,煎制中藥飲片2.18萬余劑,成為全市發放中藥制劑最多的醫院。
創新“互聯網+門診慢病”實現管理精細化
針對慢病患者科學用藥管理難題,德州市醫保局與山東互聯網醫保大健康集團合作,將寧津縣列為縣級“互聯網+門診慢病”建設試點。在寧津縣中醫院建設了慢病管理服務中心,設立慢病專區,通過“線上+線下”“院內+院外”數字化慢病管理,為患者提供診療、購藥、配送“一條龍”服務。慢病中心設置了現場取藥、藥店專柜取藥、手機平臺溝通后快遞上門3種方式,特別是通過撥打電話即可實現復診購藥、醫保統籌賬戶和個人賬戶在線實時結算,滿足了農村偏遠地區患者和老年患者需求,解決了老年患者線上支付難題。創新“互聯網+醫療+醫保+醫藥”慢病管理模式,推動醫保經辦機構、定點醫療機構、藥品經營企業“三醫聯動”,患者就診、開具處方和配藥等各環節,在慢病中心全部實現一站式辦理。自5月9日上線運營以來,累計為慢病患者線上醫保支付130人次,結算醫療費用6.3萬元。
來源: 齊魯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