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還在為看一次病去醫院排幾小時的隊嗎?這種很多人習以為常的就醫體驗或許在未來會發生顛覆性改變。
近日,一系列利好互聯網醫療的政策接連出臺,未來,網上不僅可以看病拿藥,甚至可以直接醫保報銷。
醫生線上“搶單”接診,
傳統看病模式將顛覆?
“10分鐘接診,23萬醫生搶單。”這是某互聯網醫療平臺App首頁上顯示的信息。
記者在平臺上體驗網上掛號問診,只需幾元錢的掛號費,通過平臺提交病情描述和過往診療單據等,不到三分鐘就匹配到一位副主任醫師接診,并進行線上實時交流問診。
對于很多有過掛號難、排大隊等傳統就醫體驗的患者來說,這種網上就醫的便捷和高效,顯而易見。
事實上,今年年初,受疫情影響,大部分醫院的診療活動受到影響,無接觸診療成為剛需,那段特殊時期,也催生了市場對于互聯網醫療的迫切期待。
國家衛健委今年3月透露的數據顯示,在疫情期間,互聯網診療成為醫療服務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國家衛生健康委的委屬管醫院互聯網診療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7倍。
而最近幾天,兩個重磅文件的發布釋放出更多政策信號。
7月15日,國家發改委等13部門聯合印發《關于支持新業態新模式健康發展激活消費市場帶動擴大就業的意見》,提出要將符合條件的“互聯網+”醫療服務費用納入醫保支付范圍;規范推廣慢性病互聯網復診、遠程醫療、互聯網健康咨詢等模式。
緊接著,國務院辦公廳又印發《關于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更好服務市場主體的實施意見》,再次提及醫保政策“松綁”的問題。
連續的政策信號,讓輿論熱議:“互聯網醫療”,這種新業態是否會在不遠的未來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而與此同時,將關系生命健康的看病就醫放在“線上”,如何能讓民眾既舒心又放心?
未來,患者究竟會
為什么樣的服務買單?
國家衛健委此前公布的《2019年我國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19年,全國醫療衛生機構總診療人次達87.2億人次,比上年增加4.1億人次。
一邊是龐大的就診量,一邊是長期存在的醫療資源稀缺、分布不均等問題,互聯網醫療的發展被認為可以很大程度緩解現存問題。
盡管目前互聯網醫療服務納入醫保支付還沒有實質性政策落地,但其發展空間卻被外界看好。
中國醫藥商業協會副秘書長馬光磊認為,未來,互聯網醫療所涉及的服務將不會僅限于現在的問診開藥,互聯網醫院可以參與的服務包含診前、診中、診后的各個環節。
此外,今后在互聯網醫療領域,包括隨訪、可穿戴設備的應用等,都還有巨大的拓展空間。
另一方面,也有業內專家認為,互聯網醫療還將顛覆醫生的工作模式,醫生可能從現在的坐在診室等病人,變為在線上主動尋找病人。
不過,無論是哪種改變和嘗試,立足于為患者服務,保證安全和質量,互聯網醫療才能真正迎來春天。
來源:新浪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