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資訊 > 互聯網醫療如何定價才合理? 專家:線上線下無明顯差別,銜接才是真難題

    互聯網醫療如何定價才合理? 專家:線上線下無明顯差別,銜接才是真難題

    2021-07-02 資訊 Eli
    互聯網醫療如何定價才合理? 專家:線上線下無明顯差別,銜接才是真難題已關閉評論

    互聯網醫療如何定價才合理? 專家:線上線下無明顯差別,銜接才是真難題-智醫療網

    新冠疫情促進互聯網醫院快速發展,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從市衛生健康委獲悉:時至今日,上海已有50余家互聯網醫院。線上線下診療同質化,診療服務到位之時,一個繞不開的話題成為焦點:互聯網醫療如何定價才合理?

    近日,上海市衛生和健康發展研究中心等聯合召開的“新形勢下醫療服務價格改革高峰論壇”傳出消息:至去年底,我國除西藏外,30個省市均出臺有關互聯網收費政策,二級以上城市也出臺了相關收費政策。互聯網怎樣定位價值,凸顯新技術對群眾健康的管理?專家帶來真知灼見:線上線下定價無明顯差別,銜接才是真難題。

    近半世紀互聯網醫療“前世今生”

    上海市醫保局價格采購處副處長晏嶸開門見山:早在上世紀70年代,世衛組織就提出概念,醫藥從業人員可借助信息和通信技術,開展遠程醫療服務,這其中包括診斷、治療及預防疾病、研究與評估、繼續教育等。

    2016年起,我國學者開始對互聯網診療進行定義。2018年,國務院發文著手推進“互聯網+醫療”的服務。直至2020年,國家衛健委財務司下發10個項目界定,由此為互聯網定價收費明晰界限。

    “從服務供給來看,醫療項目主要是線下服務在線上的延伸”,晏嶸說,服務供給可從三個層面來實現。首先是公立醫療機構,如徐匯互聯網醫院、中山醫院互聯網醫院等。其次是平臺型網站,如微醫、好大夫在線、醫藥相關產品電商平臺等。最后則是新出現的業態——“長三角互聯網醫院”,專門以互聯網服務為主要形式的機構。

    國外線上線下定價無明顯區別

    放眼全球,互聯網醫療價格項目主要分為診前、診中、診后三個階段。這其中,診前主要是鑒別;診中關乎診療(心理治療、遠程會診等專科疾病管理);診后則是跟蹤隨訪行為,如居家康復、藥物管理、遠程監測、遠程隨訪等。

    在美國,互聯網醫療定價分為兩個層面:聯邦政府制定medicare保險價格和保險政策,州政府則主要“兜底”基本保障。medicare針對包括互聯網在內的所有醫療收費,均分為兩個部分,一邊是對醫生支付,一邊是對機構支付。互聯網首診患者大約是27.07美金,相對于美國整個就醫水平,價格并不太高。

    至于日本,遠程支付、醫保支付均有門檻。例如,首診必須面對面,在線診療時間不得超過12個月,超期必須再次面對面診療等。針對初診線下費、預約線下費、在線網絡費等均有相關規定,普遍看來,線上價格低于線下價格。

    通過美日兩個國家的例子來看,全球對互聯網醫療項目定價關鍵因素主要有六個,服務科室(科室不一樣,定價水平不一樣)、服務區域、服務強度、服務時間、服務形式(實時、圖像、電話等)、服務場景(普通門診、急診、監測等),結合上述定價要素,對國內乃至上海定價頗有指導意義。

    上海已確定三項定價并將厘清更多

    目前上海針對互聯網醫院的定價收費如何?晏嶸說,上海定價主要覆蓋三種,互聯網復診費用全國統一(與線下一致)、居家血透遠程監測和指導、居家自動腹透監測和指導,后兩項是上海“地方特色”。

    為何要推后兩項上海特色項目?專家解釋,新冠疫情期間,許多病人需要定期治療,但醫院無法滿足服務,可以在家完成的服務,既滿足了病人,也減少了院內交叉感染風險。疫情當口推出互聯網服務,大大減輕了病人負擔。

    后續科學合理定價,還需厘清認知“模糊地帶”。晏嶸直言:醫生期望利用碎片化時間,實現線上問診;病人或醫保部門則認為,診療服務線上不做、線下也會做,供方與需方價格預期有所差距。

    另外,政府定價與自主定價之間也有區別。互聯網醫療在上海這樣資源充沛的地區,屬于補充服務形式,線下滿足需求,線上錦上添花,根據服務定位來定價,應有所區分。至于咨詢、輕問診、互聯網復診三者收費有何區別,咨詢(免費)與收費如何界定,尤其是網上配藥領域,則應進一步明確。

    記者同時獲悉,下階段,上海還將拓展優化復診項目界定,推出遠程會診、遠程診斷、超聲診斷等特色項目定價,逐步拓寬互聯網醫療應用領域,讓更多病家從中獲益。

    來源:上觀

  • 野花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