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雋:
各位領導,各位專家,大家下午好!非常高興能夠代表中國電信跟大家分享中國電信在醫療產業這塊做的一些事情,我們是中國電信醫療信息化蘭州基地,稍后我給大家匯報這個基地是做什么的。我今天主要的目的,跟我們移動的劉總是一樣,是發英雄帖的,希望跟優秀的企業一起,為醫療健康產業貢獻一份力量。
我匯報包括三個部分,第一部分匯報我們中國電信在醫療產業和產業互聯網方面的一些簡單的思考,當然這個題目寫的很大,其實我們思考是很初級的,很簡單的,因為我們畢竟是一個運營商,在行業和產業里面的積累和沉淀還不太夠,所以希望能夠跟大家一塊共同來探討。第二塊會介紹一下我們中國電信在這個產業后面下一步的一個發展方向以及主要策略,另外也把我們醫療基地前世今生跟大家匯報一下,希望以后有更多的合作機會。
我們中國電信成立醫療基地以后,我們也對這個產業做了一些思考和認識,當然這個認識我這邊就不做一些展開介紹,這個是班門弄斧,在座都是行業和產業的專家,所以這塊我們簡單的把我們一些認識跟大家匯報一下。第一,我們認為整個醫療健康在產業互聯網化有一個演進的路徑,從周邊醫療服務和核心醫療服務的演進。這個演進路徑未來15年會有一個比較清晰的路線出來。第二塊我們認為整個產業互聯網,醫療產業這一塊有這樣兩個主要的趨勢,一是由內向外的趨勢,二是由外向內的趨勢。由內向外,業內從業者包括醫療新奇化廠商向內部向互聯網轉型,由外向內是互聯網公司從外部向醫院內部滲透。第三塊我們認為整個在消費互聯網向產業互聯網轉型的過程中,可能有兩個主要的力量,剛才提到的兩個主要力量,這里面BAT這一塊,我們消費互聯網最成功的三家企業它的策略,這里面百度剛才我也跟謝主任在交流,北京這邊在搞一個大數據的應用,跟中國聯通也在合作,在做一個健康大數據的應用。阿里巴巴最近也在石家莊,在搞一個跟藥品有關的一些產業互聯網的推進。騰訊通過微信支付,在廣州在搞一個廣州健康通。整個傳統醫療信息化市場也在這一年發生了一些重組,包括金融資本,互聯網醫療資本,前兩天剛看到一個數據,谷歌創投在2014年整個投資比例,30%以上投資到健康和醫療互聯網這個領域,所以可以說整個資本這一塊也是在向我們的產業進行重度的滲透。
整個醫療健康產業在關鍵流程上,我們有大量的應用在不斷衍生。從13年、14年的情況來看,主要在周邊行為上做一些包括資訊方面的還有健身類的一些簡單的指導,一些教育方面的東西,但是涉及到核心產業鏈包括健康管理,還有自診,診斷,導診治療以及康復這些領域,相應的產品和有價值的東西還不是很多,也是我們后續能夠產生大量發展和演進的一個主要的機會。
我們中國電信也是基于以上一些認識,對整個醫療健康產業的互聯網做了一些初步的規劃。我們依托于電信醫療基地,對健康領域會做一些深耕和操作,這里面我們定義了一個中國電信的醫療健康云平臺,這個可能跟我們移動的策略是很相似的。我們通過健康云平臺,來推進整個健康產業生態體系的一些進展。
我這邊不去闡述我們過去一些業績,或者我們曾經做過的一些事情,我直接跟大家講一些實在的東西,怎么在我們產業里面中國電信來支撐我們產業的合作伙伴去進行拓展和發展,我們歸納了五個中國電信存在的優勢以及相應的資源。第一是應用,中國電信在31個省成立了專項醫衛工作團隊,工作團隊都是和醫療基地進行直接對接,由醫療基地進行支撐和相關業務的推進。我們專項醫衛工作團隊對應的有十多萬人的直銷隊伍,把我們的產品和應用進行推進和落地。
第二塊優勢是能力開放的一個平臺,中國電信我們有基礎網絡,數據中心,以及一些業務平臺的支撐能力,通過這些應用能力的組織和統一加載,通過我們的基地,來為所有的合作伙伴提供產品全國的推廣和落地。
第三塊優勢,我們基地能夠實現合作產品的營銷渠道加載,通過我們醫療行業基地和合作伙伴共同前店后廠的模式,進行研發和生產,以及相應的推廣,為整個合作伙伴和行業應用提供足夠的空間去拓展。
第四塊優勢,依托我們現有的基地,實現面向醫療行業應用的共享服務模式。我們中國電信基地成立了4009電話,通過統一的服務界面,為我們所有的最終用戶以及我們的相應客戶提供服務支撐。
第五個優勢,我們可以實現行業市場的規范加載和一點結算,在我們現有產品中已經完成了大概有四個產品的統一加載,一點結算。以前大家跟我們電信打交道的時候,跟各個省打交道,我們有很好的產品,在每個省都要落地一次,加載一次,結算一次,我們要跟30個省可能都要打交道,現在比較簡單,通過只跟我們基地打交道,我們會幫大家把這些應用推廣到相應的省和客戶手里,實現一種加載,從而快速幫助我們把應用推進到全國的范圍。
以上五點的優勢,只有結合我們的醫療基地,才能把它發揮最大化。我們醫療基地是在2013年,當時這個背景是整個電信在做產業轉型的時候,提出的一個策略,孵化了八個行業,一共16個基地,南北分立,北方一個,南方一個,幫助我們整個電信體系進行相應行業的業務發展支撐。包括我們的教育、醫療、交通、物流以及政務、金融等等這些行業。我們中國電信所有基地的主要職責,也是集團定義的非常清晰,第一是行業應用的開發者,第二是營銷推廣的支撐者,第三是整個應用平臺的運營者。我們基地或者中國電信想做的事情,第一我們要建一個平臺,第二這個平臺上把我們產業合作伙伴匯聚在一起,共同去運營整個產業里面的業務和數據價值。
我們醫療基地現在是在南北兩方,北邊是蘭州基地,南邊是我們上海基地。整個基地定位是聚焦在醫療衛生和健康管理兩個領域,在醫療衛生領域打造醫衛綜合解決方案,為醫護人員移動化業務支撐服務,涉足公眾健康信息市場。我們在整個產業互聯網布局中,上上周我們在集團參加產業互聯網的研討會,集團明確對整個產業互聯網這一塊會做大量的扶持,相信在扶持基礎上,我們和合作伙伴會有更好的合作的機會和合作空間。在這一塊,我們對產業互聯網中國電信做了一個簡單的定位,我們會做一個健康云的平臺,面向我們最終用戶,提供健康管理服務,這是我們核心的一個發展目標。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可能橫向的會跟我們的衛計主管部門做一些溝通,因為這里面涉及到大量健康數據的管理和使用。同時和我們整個產業里面的合作伙伴,包括BAT,現有所有在互聯網領域里面的去運作的一些廠商,去做健康數據的交換。更多我們希望跟上游的產業鏈,包括線上資源的提供者,比如醫生專家,還有健康知識的供應商,以及線下資源的提供者,包括體檢機構等等,進行縱向的合作,來幫助我們把這個平臺打造的更完善,能夠給我們的用戶提供更有價值的服務。當然技術方面我們也需要大量的支持,包括大數據技術廠商,以及研究機構,還有包括我們終端設備的提供商。
我們整個基地定位,我們也規劃了兩大類的產品體系,一類是面向衛計主管部門,在健康云我們定義了四個產品線,一是面向企業這塊的一個健康小屋的建設,這塊我們在區域做一些初步的試點工作。另外在社區這一塊,我們面向社區的衛生中心和衛生服務站,提供整個社區健康服務。面向個人的,我們會提供一個基于手環的服務。我們管理點,主要面向我們衛生主管部門還有醫院辦公行為,另外我們提供合作伙伴的一個文獻資源。掌上醫療產品線為不同主體客戶客戶及用戶提供移動的醫療辦公、診療、醫護和監管等衛生信息服務和應用。包括管理版,基層版,醫院版,中醫版,臨床助手。另外我們有一個西醫知識庫的產品,整個我們掌上醫療產品在2014年發展情況,覆蓋了大概20多個省,用戶超過70萬。
另外健康小屋這塊,我們有一個產品線的規劃。我們面向企業,提供VIP的健康管理服務,幫助員工定期獲得健康評估報告、運動、飲食指導和健康干預服務以及線上醫療專家一對一的指導。面向社區,以服務政務民生為主要訴求,整合基層醫生隨訪工作,使居民獲得有效的公共衛生隨訪、健康評估、跟于以及就醫導診等服務。
我們這次來,我們也是發英雄帖,按照集團的思路,提出合作的一些方向和領域,希望我們的合作伙伴能夠跟我們做更多的對接和聯系。在醫療領域,我們希望能夠和一些解決方案供應商合作,包括跟線下機構做更多的對接和合作。另外我們在咨詢這一塊,也需要有更多的健康資源的加入。合作方式,在12月初的研討會上大概提了,我們希望有更多的不同層面的合作方式,包括一個是戰略層面的合作,第二個是在資本層面,包括合資、并購、參股等方式。第在產業層面,我們希望在更多的領域有更多創新型的產品和平臺,能跟我們一起來推進整個產業的發展。最后在業務層面,基于一些已有的成熟的或者正在推廣的產品,通過電信的能力,進行推動和演進。我的介紹就到這里,下面留的聯系方式是我們基地對外合作部張寧經理的聯系方式,如果大家有意向的話,可以通過這個途徑跟我們交流。謝謝大家!
主持人:
謝謝中國電信醫療基地的吳雋總的介紹發言,剛才看到現場有很多人很專注的聽,尤其兩家運營商介紹以后,不知道什么感覺,是覺得他們在發英雄帖還是在打擂臺賽,有一部分講得很細,特別產品規劃,小的創業公司當你面向正規軍的時候,他們都想的很細了,怎么做要認真考慮。醫療這塊他們在處于起步階段,他們現在目前從差異化的合作來看,目前他們最需要的是什么?是那些做硬件產品的能力,特別是做專業硬件,另外做一些小型的做軟件信息開發,特別是數據信息挖掘方面,創業公司跟基礎運營商的定位不要在他最強的地方進行挑戰,而是在弱項上進行補全,這是你們未來跟他們合作的優點。當然并不是說有了正規軍,就沒有我們機會了,他們很多東西還在構想階段。前面來自醫療行業的和來自基礎運營商的都講了,而且講的非常開放,把他們內部的規劃都拿出來跟大家分享了,大家應該是蠻有收獲的。接下來我們選幾家有代表性的,東軟集團的,還有來自IBM集團的,還有好醫生集團跟咱們分享觀點。第一我們想邀請來自東軟集團副總裁盧朝霞女士分享一下她對云醫院的思考和實踐,大家有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