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分享 > 移動醫療研究人員有望通過紋身、植皮等技術監測人體各項數據

    移動醫療研究人員有望通過紋身、植皮等技術監測人體各項數據

    來自哈佛和麻省理工大學的研究人員正致力于開發一種傳感器。它可以被紋在皮膚上,當某些生物標志物(如葡萄糖、鈉)發生劇烈變化時,紋身顏色也相應發生變化。移動醫療研究人員有望通過紋身、植皮等技術監測人體各項數據-智醫療網

    在最新的項目開發中,研究人員正在努力克服可穿戴設備外形尺寸的限制,開發一種僅利用紋身就可以佩戴的傳感器。

    深層真皮項目是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醫學院共同開發的項目。合作雙方的研究人員利用可變色的生物傳感器來代替傳統的紋身油墨。皮膚接入這種傳感器后,傳感器能感應出人體間質液的變化,比如當葡萄糖和鈉等生物標志物發生變化時,傳感器顏色隨之發生改變。

    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總醫院的博士后研究員Ali Yetisen告訴哈佛公報說:“我們一直想象下一代可穿戴式產品,所以現在產生了將生物傳感器植入皮膚的想法。”

    Yetisen和他的同事們強調,該項目目前僅用于學術研究,但在未來這種紋身技術可以應用于檢測高血糖、低血糖、脫水,或由慢性病引起的某種人體生物標志物變化,還可以遠程監測患者出院后狀態。

    而對于那些對紋身有抵觸情緒的人來說,研究人員可以使用一種的特殊的墨水,它平時不可見,只有在特定顏色的光的照射下才能看到。

    所謂的智能紋身雖然避開了傳統可穿戴設備諸如續航、無線連接等弊端,但是對快速顏色反映,以及耐磨方面的要求頗高。

    將生物傳感器植入紋身這一概念在醫療保健領域來說是相當新鮮的,但是在特拉維夫大學,東京大學和加利福尼亞-圣地亞哥大學等地,研究人員正研究通過腕帶、手表、衣袖等地方使移動醫療傳感器與皮膚接觸。此外,一些企業和健康機構一直在嘗試像紋身這樣的能直接貼在人體皮膚上的項目。

    在2015年,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了一種由金屬和硅制作成的太陽能生物電子紋身,這種紋身通過靜電力而不是粘合劑貼在人體皮膚上,檢測人體各項生命體征和肌肉運動狀況。

    助理教授Nansha Lu告訴“UT新聞”說:“表皮電子設備最有吸引力的一方面就是它是一次性的,不用充電,不用無線連接,如果我們能夠將它的成本下降到很低,比方說一美元,這將會開啟許多移動醫療及其它方面應用的大門。”

    去年二月份,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收到了聯邦150萬美元的撥款,用于開發可穿戴的可持續監測周圍組織氧氣含量的傳感器。由Profusa共同開發的智能繃帶,旨在幫助臨床醫生治療患外周動脈疾病(PAD)的患者。

    Profusa首席技術官兼計劃的主要發起人Natalie Wisniewski博士在新聞稿中說:“我們公司所合作開發的項目一種繃帶式的光學讀取器,它是靈活且一次性的,而且適用于監測PAD患者血運重建和再狹窄期間的組織氧水平,這一合作開發是一種變革,不僅僅對PAD患者,對廣泛的移動健康監測領域來說同樣是一種變革。”

    同時,波士頓布里格姆婦女醫院正在進行一項調查,用于確認由Vital Connect公司開發的生物傳感器能否幫助臨床醫生遠程監控患有心力衰竭、肺炎、COPD、蜂窩組織炎或復雜的尿路感染的患者,這些監控行為并不是在醫院完成,而是在患者家中完成。

    Vital Connect產品管理高級副總裁Valeska Schroeder在一場由公司在拉斯維加斯舉辦的產品展覽會上表示:“五年前,沒有人在說這件事,因為實現技術真的不存在,但是現在已經成為現實。”

    與此同時另一家名叫MC10的公司,已經開發了三種貼片產品:與皮膚護理公司歐萊雅合作開發的UV貼片,可以用來監測太陽光對皮膚的影響;BioStampRC,旨在測量心率等生物特征信號;WiSP,一種心臟監測貼片。

    發表評論

  • 野花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