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南海:謝謝各位專家,各位同道,每年來參加咱們的移動醫療大會,都帶著很好的心情。是因為每年都看著大家,都在這坐著,而且每天都在努力的工作著。而且移動醫療走了這么多天,走了這么多年,大家都在說有模式了嗎?賺錢了嗎?其實我們都在說,有的說賺了,有的說還沒有。但是我覺得移動醫療的方向真的挺好的,關鍵在于應該怎么講?我從另外一個角度,從圈外來看我們的移動醫療,因為我畢竟是做IT行業的。從IT行業來走,那么今天我的題目就寫得很有意思,叫家庭健康信息化。為什么叫家庭健康信息化呢?因為在座很多專家,還有團隊,都在做的醫療信息化。醫療信息化包括醫院的信息化,另一方面家庭信息化基本上沒有人去考慮。
利安科技董事長馮南海? 第七屆移動醫療產業大會現場圖
所以在這個方面,我就在想我們國家的政策給了這么多,包括去年,一直連著幾年這么多的政策,一直在給。那么促進了互聯網醫療政策的動作呢,我們看到了最重要是如何描繪我們美麗的城市。那么從大眾健康,患者的角度呢,他就是考慮到一個動作,就是如何便捷的就醫,降低醫療成本。那么從醫生的角度,他也很希望增加黏性,擴大他的范圍。那這就是芯聯達提出來的一一協同。那么另一方面呢,就是從政府。它就很愿意把這些大數據拿出來以后,要互聯互通。但是在這個方面也遇到了很大的困難。第四個就是從社會如何盤活社會資源。
那么在這些方面,我們永遠在看到大家都在路上。那么我們看看健康管理與疾病治療的區別,那么為什么健康管理跟疾病有區別呢?是因為大家所謂的,剛才談到的,還有很多專家談到的健康管理和疾病治療,我認為還是兩個概念。
第一個,到醫院去治療的時候,這個模式要是不轉變,是根本沒有辦法完成的。因為我們真正的健康管理是指的全生命周期人的管理,這就包括著除了醫院之外的健康管理。因為現在我們醫院里說到的健康慢病是指什么呢?指的是他到醫療機構去了以后得到的。比如說走到了很多的地方去調研,調研的過程中,給人測血壓,都達到高壓180了。到了180的時候,他仍然說他這輩子沒有測過血壓,而且他不知道他有高血壓病,他就說我有一點頭暈。所以在這樣的時候,我們的慢病到底還有多少人不知道呢?所以這個時候我們所謂的國家衛計部門提出來的慢病管理只是在醫療機構的一個數字,這個數字不是全面的健康管理。其實全面的健康管理,是包括著全民的很多的東西。
所以這個方面呢,我們就在想我們能不能通過覆蓋全生命周期這個過程,通過可穿戴設備,或者是醫療設備,還有很多家庭信息化的設備來走,那么在這些方面我們能不能做得更好。那么健康管理真正分級診療提出來的政策,現在國家提出來的,還有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就是為了一個大健康的過程,在大健康里面,我們過去的健康守門人沒有了,因為我們的赤腳醫生也沒有了,馬背上的醫生也沒有了。
今天為什么又讓我們的全科醫生翻回來了?是因為中國的健康出了最大的問題。一個在世衛組織都很清楚的,對健康的貢獻度只有8%這樣一個額度的醫療,結果承擔著全民所有人的健康。所以把大量的資金全投入到醫療上面去了,沒有投入到全科醫生上面去,我們都知道全科醫生太少了。所以到今天為止呢,我們永遠看到我們現在急需要的是全科醫生這樣的人,但是全科醫生又不存在這么多的時候,又怎么辦呢?那么就一定要有一些新的東西出來。
如何要通過健康管理,第三方的公司來做,或者人工智能的方面來做,都會給我們帶來一些的機會。所以我們在說家庭信息健康化,就是智能健康設備一定要部署到家庭里面去。部署到家庭里面去了,能夠讓每一個家庭互動,自己對自己的健康進行管理。因為在這些方面,我們才能真正做到把家庭的信息化做起來,把健康管理做起來,才能跟醫療的健康合起來的時候,我們才能夠真正完成一個大健康的動作。
那么家庭健康信息化,這個市場現在真的挺大的。我們想到了過去,一個歐猛龍的血壓計,一個單個的血壓計,它也不是網絡版的,現在的銷售量也是很高的。那么血糖儀也是這樣的,每個家庭都買了很多這樣的設備。那么技術到了今天的時候,我們完全可以把它做成云的服務。所以這些方面我們就在講我們如何使專業的醫師操作非常簡單,而且也讓用戶不要那么復雜的設備,是不是要誕生呢?
那么這個時候最重要的要考慮這樣一個家庭信息化。在過去我們做這方面產品的企業,都在做什么呢?大量做的都是一個一個單一的,比如說血壓計是一個,血糖計是一個,然后串起來,用一個盒子做,所以就叫隨訪包。但是這種健康管理呢,對于家庭來講,不太適用。那么對于醫療基層衛生機構,這個箱子又很大,背著又不方便,這樣的話,它的價格也很貴。所以這個時候也會帶來很多的困擾,這個難點我們講的是什么呢?我們現在有太多的手機APP,也有太多管理的東西。
那么我們現在真正考慮到什么?我們智能手機APP的慢病管理,到底是干預,還是在干涉。所以我覺得干涉的居多,而干預的不多。所以大家都會說我們首先是檢測、采集,采集完了以后就是分析,分析完了以后去干預,等等一系列的。但是在這些方面都把框圖畫得非常完美,但是真的做到了嗎?這些方面真的有待于探討。那么我們覺得在很多APP的習慣當中,老人還是很不習慣的。所以我們認為到底是干預還是干涉,一字之差會帶來很多的麻煩。
那么我們企業在5年的時間里面,我們一直在考慮一個東西,如何通過多參數的集成。那么集成的過程中這是最難的一件事。
第一個,我們考慮到這種APP,一定讓用戶、使用者參與,因為只有參與才能使得盤活和激活,這是第一個動作。
第二個設計APP,或者APP平臺一定要吸引客戶使用的。功能應當融入到客戶每天的生活和工作當中,否則的話,你就是干涉而不是干預。
所以這些方面呢,我們做了很多的動作。我們在智慧銀川的動作當中,我們在智慧城市走到銀川,是在全國現在走到比較前列。因為智慧銀川的做法,就是通過一帶一路打造了一個智慧銀川的過程。我們在這兒做的這個案例,大家可以看到,我們就是把這樣一個設備部署到家庭里面去。在每一個智能小區都會放著我們的設備在家里,我們主要在家庭里。家庭里有這樣的設備以后,最主要是40歲到50歲之間人的使用,帶動了他的老人,還帶動他的下一代,所以這個中堅力量是非常重要的,他們也是非常愿意做的。所以在這個管理的理念當中,我們就是促進健康醫療設備產業的升級。那么真正完成了多參數的智能設備往前的推進,然后進入了家庭。這是第一個理念。
第二個理念,在這個過程中,發展智慧健康醫療便民、惠民服務,最重要是什么?這個APP如何和老百姓的家里面有更好的融合,在這個融合當中,我們還有很多的合作伙伴要一起來完成,而不是一家任何一個設備能夠做到的。所以在當今這個社會里面,我們可以看到分級診療,智慧銀川的智慧醫療當中最重要用了五級體系。
第一級體系,就是家庭的健康保健。那么把這個設備就完全部下去了。
第二級體系,社區醫生。社區醫生這個聯動呢,就是一定要幫助社區醫生,不是給他加活,而是給他減活,讓他非常簡單處理他的事。以前的社區醫生,現在我們國家規定他必須每年對重點人群和慢病患者,要有一年四次的隨訪,而且他還要上門去服務。這些工作我們替他做了,所以他節約出來更多的時間去學習全科醫生的知識,而更好做好全部管轄區域內的全民健康管理。所以這些方面,我們也是重要的抓手。
再往上走,我覺得大家都很熟悉了,三級醫院分級診療,北上廣的醫療資源,這些我們都很清楚。所以在分級診療落地的過程中,我們到今年年底一共能夠完成多少呢?一共能完成500個社區的小區的服務,能夠覆蓋將近100萬居民,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現在這幾個月走下來的動作,最重要是一云三端的服務。所謂的一云,我們要有自己檢測的云平臺。三端的服務,一方面要有醫生端的,還有客戶端的,還有微信端的。這些三端服務,一定要和伙伴們共享這樣的成績。
那么這這樣的成績在今天,我們國家做得比較好的,比如像我們的數動力公司,對健康風險的評價這些方面都會做得很好,它在這些方面,我們平臺的數據傳到數動力以后,它有會給我們做分析,就能夠把微信的服務和大家融合。在這個融合當中呢,剛才楊博士已經講了這些數據的分析了,它能給我們客戶帶來更多的黏性。
再接下來我們和醫康云的合作,醫康云的合作,它能夠使得,不管是你在居家的測量,還是你的健康服務站出來的數據,還是醫療機構出來的數據,都可以通過健康管理這樣的動作來去完成。那么這里面就包括生活方式,飲食的管理,運動的管理,心理的管理,體重的管理,慢病的管理,還有康復管理等等這些。那么在這些方面呢,我們又把這些數據跟數動力的數據進行融合,我們再進行二次的挖掘。二次的挖掘是多次的進行清洗。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才能把很多優勢的數據完成一個真正的健康管理的時候,我們才能夠拿出很好的評估報告,而且能夠使得我們健康的居民。
這個照片就是我們在社區做活動的照片,智慧醫療走入家庭,政府補貼群眾受益。在這些方面,我們的核心技術,要把大家的優勢融合在一起,為健康中國去努力。而不是一家去完全做全這樣的動作,那么再下來我們看到這個核心技術呢,我們首先是在那里成立了健康管理中心。那么負責統籌技術支持考核,包括我們的市長在內,包括衛計委主任在內,要形成很好的健康管理體制。那么從我們的醫療機構來講,社區服務中心一般來講都能開出兩個處方,一病兩處。一個是患者的治療的處方,一個是健康的教育處方。這些方面呢,我們還是很欣賞數動力動畫式的這種感受,那么動畫式的感受出去以后,讓我們中年人、老年人能夠很好通過這種感受去做。
那么這樣的話,我們不管他是有高收入還是低收入,我們的多樣化的管理呢,在我們這種管理當中呢,我們在北京、河北、青海、浙江,我們做了很多的省份。在這些方面呢,我們主要做的都是全民健康管理工程,那么我們講的不是醫療,而是全民健康,指還有很多人不知道自己有慢病,讓我們篩查出來以后,得到很好的效果。
那么在上海有一個案例,一個孩子才20多歲,就發現他心臟不太好,結果他自己還不知道。經過我們的測試查出來之后,到醫院去看了之后,這個老板還非常的感謝,孩子也非常感謝,不然的話,他容易猝死的。所以個人的健康一定要交給自己管理,因為我們每個人的健康數據都是幾個醫院在管,但是我們希望這個健康數據自己管,自己平常能看到自己的健康曲線。因為每天我們的身體都在跟我們說一些什么,但是我們永遠不太在意它。但是為了自己的健康,為了家人的健康,我希望健康的居民通過我們這樣智慧醫療的服務,能夠使得建立一個完整的健康檔案,也能夠給自己建立一個很好的健康檔案,自己管自己。
第二個,對于已經得了慢病的居民,通過我們的這種多方的優勢的合作,能讓我們的這種慢病患者的依從性,以及他的控制力各方面達到更好。所以這些方面呢,我覺得智慧銀川給我們帶來的一個感受,就是說智慧醫療融入尋常百姓家,家庭健康信息化助力分級診療和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是需要我們在座的各位聯合起來共同打造,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