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靜丹: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來賓,歡迎大家來參加今天的會議,今天的會議來了這么多朋友,足見得移動健康智慧醫療在我們行業的熱度,大家都知道從新一輪醫改一開始,信息化定為四兩霸主之一,在我們推進信息化之一,又迎來了大數據時代和人工智能的發展,那么這些領域里面和健康的疊加,向我們展開了無限的可能性和美好的未來,要推進這些領域的發展,我們覺得往前推進可能不是各個業界力量的簡單疊加,需要政府的制定的政策、規則的支持,需要社會資本的投入,也需要如此專業的醫療和IT行業的共同協作,這些力量的整合,是需要一個平臺的,健康報社作為一份有80多年經歷,創刊80多年帶有紅色基因的媒體,我們不單是作為這個行業的觀察者和報道者,也是移動互聯領域,互聯網+的實踐者。
肖靜丹(健康報社副社長)致辭
2014年我們建立了移動健康研究院,我們推進了在移動互聯基礎上進行了醫患友好度的實踐,另外我們單獨創立或者是聯合創立了這樣的交流平臺,這個平臺上我們把各方的力量都聚集在一起,給大家提供溝通和互動的平臺,這些平臺上也產生出很多好的研究的結果在這上面進行交流,今天的這次大會我們希望能夠各方的交流能夠產生出智慧的火花,希望大會獲得圓滿成功。
?
王才有(CHIMA主任委員)主持
王才有:感謝肖社長的致辭,媒體對推進信息化建設,對推進健康醫療信息化的發展,可以說是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發揮了平臺的作用,一個信息傳播的作用,以后還會發揮出評價和評估的作用,感謝肖社長的致辭,下面我們請另一個主辦單位,北京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謝副院長致辭。
?
謝冰(北京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副院長)
尊敬的各級領導以及來自醫療信息行業的嘉賓,大家上午好,我是北京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的副院長,作為本次會議的主辦單位之一,我們非常關心這個方向的發展,也非常愿意和各方面積極的合作。所以我們學院很高興能夠參與到這次會議的舉辦,并且推動這方面工作的發展,也感謝會議各方面主辦人員辛苦的工作。
醫療健康是關系到國家發展前途的關鍵領域,其實也是我們每個人切身幸福之處,我們搞信息技術的人沒有人不去關心,至少自己有病總得找個地方看病,同時信息技術本身發展到今天,以及具備了極好的基礎融合到各行各業去。
這些年來我們可以看到,醫學和信息學的學科融合在不斷的發展,以北大為例,這兩年北大提出了發展北大醫學的概念,這個詞是由北大醫學部提出的,大家也應該知道北大的醫學部和北大校總部合并已經有十幾年了,實際上我們還是兩個主體,現在由醫學部主動提出來建立北大醫學,沒有部字,意思就是把醫學作為北大的總體發展方向。
這個工作其實也得到了現任林校長大力的支持,林校長我們的會上談到,醫學是所有學科交叉融合的核心點,這句話將醫學和北大其他學科的關聯關系給了定義,學校為此建立了臨床醫學+X委員會,X是北大校內的信息科學技術學院、工學院、生命科學學院,甚至包括人口所所有的單位,由委員會來統籌發展北大在醫學方面的前景。
學校為此也確定了明確的投入,北大信息科學技術學院來承辦這么一個會議,有傳統的歷史,信息科學技術學院是北大最大的學院,教職人員400人,每年本科生招生占了全北大的1/9,我們有四個一級學科,分別是計算機科學技術、軟件工程、電子學、通訊工程,實際上我們都跟醫療信息技術直接相關。
在探索過程中,我們也意識到醫學將是信息技術科學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2014年起信息科學技術學院和醫學部建立了一個學科交叉基金,從各位行業來看,我想反應一下大學的狀況,大學跨學科的融合是很困難的事兒。我們信息學院的老師們愿意從事醫學研究,但是我們不知道需求在哪里,醫學部的教授需要有信息技術支撐也不知道到哪里找。
所以我們2014年起由醫學部和我們學院共同發起成立了醫信種子基金,就是說醫學部掏錢我們也掏錢,我們來支持兩個不同方向的老師共同進行研究,具體的操作模式是醫學部的老師可以提出方向,發到信息學,信息的老師愿意做他們倆談,通過我們醫信種子基金支持。經過兩期的工作,在北大信息學院里面面向醫學開展了核磁、太赫茲這類技術的大型醫學儀器設備的的研究工作。我們開展移動醫療設備、可穿戴設備的研究,我們基于微電姿的技術,研究睡眠檢測方面的微小的涉瑞,以及活體液檢等等技術。我們基于WIFI技術,來研究人體的定位以及睡眠的檢測,目前而言我們在技術上已經論證,睡眠監測人的呼吸頻率,是可以用WIFI來實施檢測的。
我們也有大量的醫學信號處理以及醫學影像的處理,大家都能看到的熱潮是智慧醫療,基于大數據的醫療影響處理,智慧醫療方面,在我們的合作中有大量的工作,我們的合作中的口號談的是醫信融合,創新健康。從這個工作來說,一方面我們在北大內部開展合作,同時我們也希望能夠跟各級的政府領導部門,跟各行各業的相關的專家們共同形成合作,把我們的醫學、把我們的信息科學技術共同發展。
所以這次大會一方面我們要恭祝本次大會的順利召開,同時也表達我們自己的意愿,希望能夠加強和各方的合作。
最后我們在這里預祝醫療健康行業能夠長期持續健康蓬勃的發展,謝謝各位。
?
周恭偉(國家衛生計生委統計信息中心副主任)
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非常感謝健康報社給我提供這么一個好的機會來宣傳解讀我們全民健康十三五規劃,因為有幸去年到規劃司工作了幾個月,恰逢修改完善形成規劃的過程,經歷了這么個過程,在我們劍鋒同志的肩膀上把規劃形成了定稿。作為我們規劃的生產者,我們有義務,有責任向我們的全社會去宣傳解讀這個規劃,讓我們的全社會去了解它,要落地。
所以感謝健康報社給我創造了這么好一個條件,又當了一次義務宣傳員,上次在貴州也是開了技術信息化一個會,也是讓我講講規劃,我說我僅能就規劃講講,就信息化建設來說我還是一個門外漢,也是初來乍到,了解的東西只是冰山一角或者還沒有形成自己的體系和感悟,我只能就我們原來那點事兒向大家說說。
今天主要分幾個背景:講將講規劃的背景、規劃形成的總體要求以及規劃的發展目標、主要任務、重點工程,向各位作個介紹。
第一,規劃的背景,首先是我們要踐行大健康的理念,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是我們形成規劃最大的背景。
第二,服務新醫改的需求,緩解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了解信息化的技術手段,在緩解看病難、看病貴這塊發揮我們的作用,同時要實施大數據的治理,推進行業應用發展,這塊也是形成我們規劃大的背景,當然我們的規劃也不是空穴來風,是建立在十二五規劃的基礎之上,針對十二五的一些問題在十三五要重點解決。
踐行大健康理念,核心的就是我們習總書記和克強總理在全國衛生健康大會上講的,一是要樹立大健康理念,要以治病為中心,變為以人民健康為中心,建立健全健康的教育體系,提升全民健康素質,推動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的深度融合,也就是沒有全民的健康就沒有全民的小康。這是我們最核心大的背景。4
同時克強總理明確指出要引導和支持健康產業加快發展,尤其要促進于養老、旅游、互聯網、健身休閑的融合,大力推進面向偏遠和欠發達地區的遠程醫療服務體系建設。
第二,要圍繞深化新醫改的需求,緩解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核心的是我們從2009年的頂層設計提出的四梁八柱作為我們大的背景,實現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目標。當然也圍繞我們十二五和十三五規劃的一系列的具體任務。
第三,實施大數據的治理,推進行業治理的應用發展。因為大數據引領生活的新變化,大數據孕育發展的新思路,大數據開辟了國家治理的新路徑,同時我們大數據重塑世界新格局。這么一個大的背景下,國家提出了大數據戰略綱要,部署了三項主要任務。一是要加快政府數據開放共享,推動資源整合,提升治理能力;二是推動產業創新發展,培育新興業態,助力經濟的轉型;三是強化安全保障,提高管理水平,促進健康發展。
同時我們大數據戰略綱要提出政府治理的十大數據工程,推進政府數據資源共享改革工程,數據資源統籌發展工程、政府治理大數據工程、公共服務大數據工程四大政府大數據工程,以及工業和新興產業的大數據工程,現代農業大數據工程,萬眾創新大數據工程,大數據關鍵技術及產品研發工程,大數據產業支撐和能力提升工程,以及網絡和大數據安全保障工程,這就是我們大數據戰略綱要的十大工程。
同時,還基于大數據的治理,我們互聯網行動戰略也是作為我們規劃的大的背景之一,為加快推動互聯網與各領域深入融合和創新發展,充分發揮互聯網+對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的作用,國務院印發了《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也就是15年40號文件。我們互聯網+行動指導意見確立了我們的發展目標,2018年要互聯網與經濟社會各領域的深度融合進一步深化,基于互聯網的新興業態,成為新的經濟增長動力,互聯網支持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作用進一步增強,互聯網成為提供公共服務的重要手段。同時我們經濟發展進一步提質增效,社會服務進一步便捷普惠,技術支撐進一步夯實提升,發展環境進一步開放包容,到2025年,網絡化、智能化、服務化、協同化的互聯網+產業生態體系基本完善,互聯網+經濟形態初步形成,互聯網將成為經濟社會創新發展的重要驅動力量。
同時我們互聯網+行動指導意見也確立了11項重點行動,核心包括互聯網+創業創新、協同制造、現代農業以及智慧能源、普惠金融、易民服務,還有我們的高效物流、電子商務、便捷交通以及綠色生態、人工智能等等。
當然我們最核心的就是我們國辦發的47號文件,充分吸納了我們十三五規劃里面去了,因為我們47號文件與我們切身相關,關于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了四項重點任務,十四項重大工程,重點任務一是要夯實基礎,二是要深化運用,三是要規范服務,四是要加強建設。夯實基礎是要全面夯實健康大數據應用的基礎,深化健康醫療大數據的應用,規范和推動互聯網+健康醫療服務,加強健康醫療大數據保障體系的建設,可以講是我們編制十三五全民全民健康信息化發展規劃的核心的魂。
透視對我們十二五的規劃情況,信息化建設情況進行了梳理,十二五我們按照制度先行、統籌設計、強化運用、互聯共享、業務協同的原則,我們衛生計生信息化建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主要的成就體現在這么幾個方面,初步建立了全員口信息電子健康檔案、電子病例的數據庫,27個省市區建立了省級的全民健康信息平臺,并且與國家初步的實現了連通,逐步建立了醫療機構,醫生、護士注冊數據庫,同時我們涵蓋艾滋病、結核病等22個病傳染病的疫情網絡直報系統也逐步建立健全。
同時我們全院人口各案數據庫覆蓋到13.7億人口,可以講是基本實現了住層人口檢測、流動人口服務的管理、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信息化、醫院信息化建設快速的發展,基本建立了中醫藥服務新農合跨省結算、實驗性疾病的監測系統、國家藥品供應保證綜合管理系統建設。當然成績我們還不總結透,它跑不掉,但是我們的問題必須要總結透,問題不總結不發現,不得了,影響我們的事業發展,所以我們對十二五衛生計生信息化建設的問題我們進行了認真的研究分析,進行了梳理,核心其實一個是資源統籌和整合利用不足,數據孤島、煙囪現象比較獨處,業務協同和數據共享亟待加強,同時我們政策法規和相關的標準滯后,因為你想互聯互通我們的政策法規和相關的標準必須先行,同時我們專業機構不健全,人才總量不足,因為我們的高端人才、復合型的人才尤其的稀缺。
所以我們根據以上的背景,把握了三個方向,編成發展規劃。
一是堅持目標導向,圍繞五大目標,一是要優化資源配置,擴大資源的供給,提高人民群眾的獲得感,這是我們最核心的目標之一。
二是要推動經濟轉型,摧生新業態,增強經濟發展的新動能。
三是破解醫改難題,滿足多元需求,激發深化新醫改的新活力。
四是要完善社會治理,強化綜合監管,提升行業治理的新水平。
五是打造智慧醫療、拓展線上服務,構建健康管理的新模式。
始終堅持目標導向,第二是要堅持問題導向,跟我們十二信息化建設存在的問題,我們還增加了安全的防護問題、區域發展不平衡的問題,圍繞這些問題編制我們的規劃。
第三,堅持創新的導向。思想理念上,由治病為中心向健康為中心轉變,發展方式上由推動事業發展向統籌事業和產業發展轉變,管理方式上由行業管理向全民共享轉變,服務方式上由傳統的線下服務向線上結合轉變,工作方式上由傳統的思維模式向大數據治理發生轉變。也是結合創新導向。
所以結合我們的背景,結合我們總體的方向原則,我們立足于衛生計生事業發展實際,凝聚各方的共識,凝聚我們基層規劃充分無反復征求了基層各個省衛計委相關部門的意見,充分吸收了專家的意見,可以講是集我們各方的研究成果,包括我們大數據戰略綱要,國家信息化的發展規劃,包括我們47號文件等各方面的專家的一些研究的成果,可以講是集各方成果于大成,這個方面內容非常豐富,含義非常廣泛。所以可以管長遠,可以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第二,介紹一下規劃的總體要求。
我們圍繞五位一體總局布局,圍繞四個全面的戰略部署,堅持需求導向,堅持創新驅動,堅持統一權威創新驅動,堅持開放融合共建共享,堅持強化標準確保安全的原則,編制這個規劃。
所以基于我們的總體要求,基于我們發展的思路,我們提出了發展目標,到2017年,要覆蓋公共衛生、計劃生育、醫療服務等全業務應用的全民健康信息和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的服務體系初具規模,也就是今年要達到這么一個目標,同時要實現國家全民健康信息平臺和32個省級平臺互聯互通,這是我們委領導多次提出,6月份要提出的目標,向我們的十九線上一份厚禮。
同時要初步實現基本醫保全國聯網和新農合跨省異地就醫的及時結算,基本形成跨部門健康醫療大數據資源共享共用的格局,這是我們提到2017年的。到2020年,要基本建成統一權威,互聯互通的全民健康信息平臺,實現跨部門、跨區域的共享。
主要任務,一是要夯實全民健康信息化和健康醫療大數據的基礎,主要任務核心的是提出了三大任務,一是夯實基礎,二是要深化應用,三是要創新發展,其中我們的夯實基礎包括五個方面,一是要構建統一權威、互聯胡同的全民健康信息平臺,二是推動全民健康信息資源大數據的開放共享,三是要完善全民健康信息各類基礎業務應用系統,四是建成統一的全民健康信息化和健康醫療大數據的標準體系,五是要強化全民健康信息化和健康醫療大數據安全防護體系。這是我們的夯實基礎。
第二,深化全民健康信息化和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這塊包括四個方面的內容。
第三,創新全民健康信息化和健康醫療大數據的發展,這塊也包括四個方面的內容。
圍繞13個重點主要任務,我們提出了五大工程。一是加快建成全民健康保障信息化工程,二是建設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發展工程,三是建設基層信息化能力提升工程,四是要建設智慧醫療便民惠民構成,五是建設健康扶貧信息支撐工程。
圍繞我們的主要任務以及我們的重點工程,我們提出了五項保障措施,一是加強組織領導強化工作合力,規劃要落地,必須要強化組織領導。我們從小讀書就知道,規劃規劃墻上一掛,當然現在確實好多了,認識水平提高了,原來做規劃和執行始終是兩張皮,做事兒做一套,說是說一套,最后執行是執行。要使我們規劃的落地,必須要加強組織領導,強化工作合力,因為這個規劃不是某個部門的事兒,牽涉到多個部門,跨部門跨行業,需要形成一個工作的合力。同時要完善法律法規,強化監督管理。法律法規是我們的保障,同時要拓寬資金渠道,強化人才支撐;信息化的建設就是一項燒錢的事業,大家說運維的事情,就是要大量的投資,所以我們要加強資金的保障。同時也需要人才的保障,我剛才說要懂醫還要懂信息技術的復合型的人才稀缺,我們要加大人才的培養保證力度,同時要建立考評機制,強化任務落實。我們中國的特色就是這樣,你不納入目標責任制,不追責,這個是很難落地,很難達到預期很好的效果。所以我們要在規劃的執行當中加強考核考評,并且建立長效的目標考核機制,要強化我們的任務落實。
還要加大宣傳力度,強化輿論氛圍。我是到哪里都宣傳我們的規劃,我希望你們大家也一樣,要多宣傳,多解讀我們的規劃,要深度的解讀,全方位的解讀。只有入老入新以后,才能指導自己,形成自己的行動,主動作為,自己不認同它,被動的接受,行使起來效果要打折扣,所以我們要通過宣傳,讓大家接納、理解、認同我們的規劃,我們來共同實施這個規劃。
花了簡短的時間給大家作了一個簡明扼要的解讀,肯定有不到之處,但是我只能是這樣的水平了,再加上實際也有限,我們私下可以繼續深入的探討,平時還可以多溝通,多交流。我們也來了一個專家,沈劍鋒同志,一會兒給我們做豐富完善,謝謝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