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觀點 > 2016《醫療健康物聯網白皮書》在國內正式發布

    2016《醫療健康物聯網白皮書》在國內正式發布

     

    2016《醫療健康物聯網白皮書》在國內正式發布-智醫療網

     

    近日,醫療健康物聯網高峰論壇在無錫舉行。國內外醫療物聯網領域專家、企業家,圍繞“醫療健康物聯網、可穿戴式產品的應用與產業發展”這一主題進行深入探討,共同期待健康中國建設插上“智慧”翅膀。

    物聯網如何改造現有醫療模式?中國工程院院士俞夢孫給出“健康醫學工程需要物聯網”的論斷。他認為,未來醫學應當充分利用物聯網技術,通過工程化、群體化、規模化的系統工程來解決數億慢性病人的健康問題,改變現有疾病醫學的狹隘性,更好地塑造社區、家庭及個人的健康模式。“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也離不開物聯網技術。”上海市醫改辦副主任許速帶來了“制度+科技”的“上海經驗”,即以人口健康大數據中心為基礎、物聯網為工具,穩步推進管理云、社區云、醫藥云建設。

    國內首次發布《醫療健康物聯網白皮書(2016)》。該白皮書是國家衛生計生委統計信息中心和無錫醫療物聯網研究院凝聚了國內數十位醫療物聯網頂尖專家有關醫療健康物聯網方面的研究成果,系統闡述了物聯網技術在醫療健康領域融合應用的現狀和發展趨勢、存在的問題、機遇和挑戰以及未來的思考和建議,為政府部門提供決策信息參考,為醫院和社區開展物聯網應用提供向導,與業界同仁分享關于醫療健康物聯網的研究與思考。

    當前,全球主要發達國家都十分關注物聯網技術在醫療健康領域的信息化建設,比如2004年2月,美國FDA采取大量實際行動促進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的實施與推廣,通過立法加強RFID技術在藥物運輸、銷售、防偽、追蹤體系的應用。2004年日本信息通信產業的主管機關總務省提出2006~2010年間IT發展任務“U-Japan戰略”。該戰略的目的之一就是希望通過信息技術的高度有效應用,促進醫療系統的改革,解決高齡少子化社會的醫療福利等問題。

    白皮書對中國醫療健康物聯網的現狀進行了闡述,中國正處于醫療改革的關鍵時期,人口老齡化發展趨勢,致使疾病和預防控制從原來的以傳染病及其防治為主,轉變到目前的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及其預防為主的模式。醫學模式也由原來的“3P”模式,發展到更加注重公民和社會參與的“4P”模式。個人健康信息采集終端將融合在家庭和工作崗位,在重視信息收集的基礎上更加注重信息的反饋和互動,一種實時的健康促進將成為可能。

    此外,白皮書中還特別指出,遠程醫療是當前物聯網應用的熱點領域,遠程家庭健康監護更是遠程醫療中關系人們生活的重要分支。在社會人口老齡化越來越嚴重的今天,正在發展簡單、可靠、家居化的健康輔助監護系統,建立基于物聯網的遠程家庭健康監護系統并使之產業化,使醫院式的護理進入家庭,這不僅能減輕醫院和社會的壓力,更重要的是使老人的健康監護由事后補救轉為預先防護。

    同時,本次論壇還宣布《醫療健康物聯網產品測評中心》正式在無錫籌建。該測評中心的成立,將進一步填補國內醫療健康物聯網設備和產品數據對接格式和安全測試的空白,促進醫療健康物聯網的產業化發展。

    發表評論

  • 野花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