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基層醫院病理科技術力量較薄弱,很多疑難病理無法得到及時診斷和解決,多數需送到大型三甲醫院幫助診斷,加上基層醫院沒力量承擔送疑難病理切片任務,病例一般由患者家屬自己往返奔波,標本送出后,1~2周才能拿到結果,既耽誤患者治療,也增加了患者醫療成本。
為推進病理協同診斷體系的建設和大數據的應用,河南省人民醫院以“強基層”為重點,積極探索互聯智慧分級診療服務體系。通過互聯網技術建立互聯智慧分級診療協同服務平臺,開展與基層醫院之間的病理協同會診。
通過高精度掃描儀將疑難病理切片的光學圖像變為可傳送的數字圖像(一個數字圖像掃描后容量2~3GB,清晰度極高),快速上傳至平臺,遠在千里之外的相關病理專家收到圖像后,可在數分鐘至半小時內給出診斷意見(常規會診一般需6~12小時)。這樣不僅提高了病理診斷準確率,降低了患者醫療成本,同時也增強了醫生之間的交流學習。
河南省人民醫院“遠程病理協作平臺”2015年11月份建立,半年內已上線63家基層協作醫院。
截止2016年7月30日,已完成協同會診3078例,其中疑難會診2876例,術中冰凍95例,細胞會診65例。平臺不僅解決了下級醫院的基本會診需求,對于特殊病理會診,如術中冰凍會診,以及病理相關的學習交流和質控工作等也給出了相應的解決方案:
1.一鍵會診預約,術中冰凍診斷
一般病理科的冰凍病理檢查過程在較短時間內完成,因此通過平臺進行冰凍病理會診需要申請醫生和專家同時在線,并盡量在短時間內給出會診報告。針對其時效性要求,平臺提供了預約功能,申請醫生可以提前一天在平臺預約會診專家,專家同意同意后可提前查看患者相關病情介紹,為會診做好準備。
2.拍照上傳病歷,極簡會診申請
病理診斷不僅需要觀察組織內細胞的形態變化,還需參考患者的臨床資料,因此電子病歷數據尤為重要。在與基層醫院電子病歷系統對接時發現,由于缺少相關的規范和標準化文檔的支撐,對接過程非常慢,嚴重影響了項目進度。因此極簡會診申請模式提供了拍照上傳功能,申請醫生可通過微信二維碼掃描將手機相冊的電子病歷照片上傳至平臺。這樣一方面簡化了申請醫生的操作,另一方面系統間不做對接也可實現患者病歷上傳,加快了項目進度。
3.私有云儲存空間,典型病例隨時分享
病理醫生日常工作過程中會遇到很多疑難或具有科研價值的病例,但其儲存和分享卻不那么簡單。“典型病例”功能為醫生提供私有云儲存空間,醫生可將玻片以數字切片形式連同相關資料儲存到云空間,并將鏈接分享給學生或其他病理醫生,進行疑難病例探討或者學習。通過私有云儲存病例也更便于醫生查詢統計病例,更有效地管理個人空間。
4.大數據分析,提升基層病理診斷水平
平臺目前已接入63家基層醫院,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基層醫院的會診需求,但“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從長遠來看還是要以提高基層醫院的病理診斷水平為主要目標。
作為河南省病理質控中心所在單位,河南省人民醫院多年來在病理質控培訓、病理技術和診斷培訓考核上積累了豐富經驗,這些經驗急需一種行之有效的方式傳授給有需要的醫院和醫生。“質控統計”功能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這個需求。病理會診管理人員可根據醫院和病理檢查的部位統計出基層醫院制片合格率和診斷合格率,并據此分析出哪些醫院的制片水平較弱,在哪些專科病理方向需要培訓,從而有方向、有目標地提高河南省的病理診斷水平,加強河南省的病理質量管理。
平臺建成運行半年多來我們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還有很多不足,提高病理醫生的診斷水平,讓患者更快“看上病,看好病”一直是我們遵循的理念。就現階段來看,遠程病理協同會診還處于“百花齊放”的局面,我們只能摸索前進,讓病理診斷結果越來越準確,患者越來越放心。
來源:e醫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