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國家基因庫近日正式開業,這是我國首個國家基因庫,精準醫療正站在上風口。日前,第十九屆全國臨床腫瘤學大會暨2016年CSCO學術年會就將主題定為了“精細管理,精準醫治”,有專家指出,精準醫療指導下的乳腺癌個體化治療,將是大勢所趨。與學術界對應的投融資領域,對精準醫療的投資熱情也是有增不減,有第三方機構的統計顯示,國內精準醫療投資標的已有共計171家。
學術界
精準分型是乳腺癌治療關鍵
乳腺癌是女性健康的頭號威脅,全球每分鐘就有一名女性死于乳腺癌。不過,在倡導精準醫療的今天,乳腺癌的治療也已經發展到“細分”的程度。
擔任美國臨床腫瘤學會年會(A SCO)和中國臨床腫瘤學大會(CSCO)聯合大會的主席廖寧教授在接受南都記者采訪時就指出,一般而言,乳腺癌可以根據ER、PR、H ER2、K i67等指標不同分為Lum inalA,Lum inal B,H ER2陽性和三陰性4種類型。隨著治療手段的進步,乳腺癌的治療源自乳腺癌本身的不同類型,需要規范個體化的“分型”治療。
廖寧指出,大數據下的精準治療概念精確到每個人,由于每個人的基因存在差異,相應需要基于個體差異的治療方案,以達到最好的治療效果。而基因檢測正是精準醫療指導下個體化治療的代表。
“2013年,安吉麗娜·朱莉曾接受雙側預防性乳房切除手術,首次讓乳腺癌基因檢測這一概念被大眾認知。在美國,越來越多的女性由于攜帶乳腺癌BRCA基因,對雙側乳房進行預防性切除;還有的患者是單側乳腺癌,要求將對側乳房切除。今年9月,A SCO最新出臺了相關指南,指導醫師對預防性對側乳房切除的選用方法,認為乳房切除手術對BRCA基因突變的患者而言,是經濟高效的策略。”廖寧進一步說。
據悉,今年美國A SCO指南已建議切除前需要進行BRCA基因突變檢測。如果單側乳腺癌同時又攜帶基因,這種情況建議切除;如果沒有BRCA突變,但終身發生乳腺癌的風險仍高于25%的女性,也建議進行切除。
資本界
“寒冬”下精準醫療依舊爆熱
事實上,精準醫療熱,不僅出現在了腫瘤領域,來自資本市場的熱情也相當高漲。
廣東知名風險投資公司高特佳集團業務合伙人薛建平就向南都記者透露,雖然今年上半年醫藥生物行業遭遇資本寒冬,但精準醫療項目依舊是大家投資的熱點,據其透露,高特佳已聯手國內醫療檢測龍頭迪安診斷,創立“迪安-高特佳”醫療產業基金。而在去年,國內分子診斷領域先行者鑫諾美迪基因檢測技術有限公司也已與上海其觀貿易有限公司舉行戰略合作簽約儀式。
聚焦醫療健康創新創業平臺的火石創造最新報告更指出,國內精準醫療投資標的共計171家,領域分布于基因測序、PCR、基因芯片、液體活檢、細胞免疫治療、抗體藥物以及腫瘤大數據、抗體相關、精準診斷等各方面。
此外,另有分析認為,國家基因庫的投入運行意味著基因資源上升至國家層面,不僅能夠更好保護國內生物樣本和基因資源,同時龐大的數據將有利于基因資源的認知和利用,為后續精準醫療等數據的深度挖掘打下基礎。
來源: 南方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