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資訊 > “遠程醫療”醫生謹慎患者歡迎

    “遠程醫療”醫生謹慎患者歡迎

    近日,國家衛計委出臺新規,明確規定“遠程醫療”僅限于醫療機構與醫療機構之間,這讓剛嘗到科技甜頭的部分醫患感到有些不合理。雖然,新規出發點是為了規范、監管“遠程醫療”,但有醫生和患者認為規定應更加細化,不能“一刀切”。

    非醫療機構不得進行“遠程醫療”

    上月,中南醫院脊柱外科徐振華教授通過微信發現了宜昌一位特殊病例,通過遠程看片、分析病情,徐振華赴宜昌為這位11歲女孩進行了中度腰椎滑脫手術,讓女孩重新坐了起來。雖然前期的診斷幾乎都通過微信完成,但對最后的治愈結果沒有絲毫影響。

    這種遠程交流在同濟醫院也經常開展,7月該院心血管外科的專家就與美國一家醫院專家借助遠程視頻會診系統探討了兩名肺移植患者病情。“遠程醫療”的發展讓醫學真正實現了無國界。

    近日國家衛計委發布的《關于推進醫療機構遠程醫療服務的意見》引起熱議。《意見》規定非醫療機構不得開展遠程醫療服務。

    “這意味著醫生以個體為單位是不能開展遠程醫療服務的。”武漢一名三甲醫院醫生表示。同時,只有到醫療機構的患者才能享受,這也成為一大限制。

    “遠程醫療”醫生謹慎 患者歡迎

    對此,武漢的部分醫生和患者有自己的看法。一名皮膚科醫生表示,很多簡單的皮膚病實際上可以通過照片或者視頻就能看清,但這種診療實際上違法,醫生為了規避風險肯定不敢“遠程醫療”了。市民王女士表示,幾款遠程醫療輔助系統為自己解決了很多難題,由于是常見病或者是兒科的小問題,往往發幾條微信、打幾個電話就能解決。雖然總是要付出較高的“咨詢費”,但免去了路上顛簸、掛號、排隊的煩惱,還可以防止交叉感染,對于小病來說是完全值得花的錢。

    “遠程醫療服務”應區分病情對待

    據悉,武漢多家醫院都建成了遠程醫療會診系統,對在醫療機構治療的患者實行“遠程醫療服務”已是家常便飯,更有不少醫院向微博、微信進軍,在微信平臺上開放預約掛號、問診咨詢等服務。

    “我認為還是需要區分對待的,分病種、分項目。”武漢一家三甲醫院負責人表示,比如常見病、皮膚病等在國外也有開設網絡診所,再比如慢性病管理、社區健康教育、在線處方、網絡購藥等都是“遠程醫療服務”的方向,雖然《意見》的出發點在于規范、監管“遠程醫療服務”,但隨著科技的發展,《意見》仍需更加細化。

    發表評論

  • 野花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