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化鄉村醫療衛生機構布局。加強村衛生室建設,原則上每個行政村依托村黨群服務中心設置1所村衛生室,鼓勵社會力量辦診所、門診部、民營醫院等,為鄉村群眾提供多元化醫療服務。支持中心鄉鎮衛生院建設,重點支持建設一批能力較強、具有一定輻射帶動作用的中心鄉鎮衛生院,到2025年,全省力爭打造50家縣域醫療衛生次中心。
加快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到2023年實現所有縣(市、區)全覆蓋
壯大鄉村醫療衛生人才隊伍。《若干措施》從人才培養、使用、激勵等方面提出一系列可操作、能落地的政策。盤活用好縣域編制資源,市縣進行鄉鎮衛生院人員招聘時,新聘入編人數的30%以上專項用于鄉村醫生崗位。加大基層醫療衛生人才引進力度,落實醫學專業高等學校畢業生免試申請鄉村醫生執業注冊政策,免試注冊的大學生鄉村醫生應限期考取執業(助理)醫師資格。加強基層醫療衛生人才培養,擴大農村訂單定向免費醫學生培養規模。完善基層人才激勵政策,實施“千百工程”,到2025年,全省遴選1000名“燕趙基層名醫”,打造100個“示范基層機構”。
加強基層衛生服務能力建設。圍繞“百強縣醫院提質行動”、胸痛中心和卒中中心建設提升縣級醫院綜合服務能力。加快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到2023年實現所有縣(市、區)全覆蓋。提升信息化水平,到2025年統籌建成縣域衛生健康綜合信息平臺,完善省、市、縣、鄉四級遠程醫療服務網絡,助力縣域醫共體形成“下級檢查、上級診斷”模式。提升鄉村醫療衛生體系疾病預防控制能力,筑牢農村疾病預防控制網底。
《若干措施》提出,完善收入和待遇保障機制。提升鄉村醫療衛生機構全科醫生工資水平,使其與當地縣級公立醫院同等條件臨床醫師工資水平相銜接。嚴格落實鄉村醫生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補助、基本藥物制度補助、一般診療費政策,動態調整補助標準,并逐步提高鄉村醫生待遇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