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來源:新民晚報
提高社區門診報銷比例、定點藥店納入門診統籌管理……老百姓在家門口看病配藥更方便了!昨天,上海市醫保局會同市衛生健康委、市中醫藥管理局聯合發布《上海市醫保進一步支持社區衛生服務能力提升的若干舉措》,針對性出臺醫保賦能基層15條措施,著力破解群眾不愿意、社區接不住、上下不連通三個難題,為市民打造家門口的優質醫療服務。
圖說: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里,輝瑞小分子抗新冠藥物來了。周馨 攝
為增強參保患者就醫下沉動力,措施重點通過醫保的差異化待遇杠桿,引導患者首先在基層就診。其中,在社區門診報銷方面,適度提高基層醫療機構的門急診報銷比例。在職職工社區門急診報銷比例提高到80%,部分退休人員提高到85%以上;在基層用藥報銷方面,進一步提高基層用藥實際報銷水平。在基層醫療機構配備使用的醫保目錄內的乙類藥品(定額標準自負藥品除外),如心腦血管疾病等常見病的藥品,參照甲類藥品支付;在藥店用藥報銷方面,實施定點藥店納入門診統籌管理。對患者需要但社區尚未配備的藥品,可由社區醫生開具電子處方,患者到定點藥店就近購買,享受與社區同等待遇。
為推動院際信息資源互聯互通,措施重點支持費用分割與信息賦能機制,增強雙向轉診的實效性。其中,在支持院際醫技診療服務協作方面,鼓勵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與上級醫院通過協商合作為患者提供高質量醫技診療服務,支持檢查費用由醫療機構間協議分配;在提升醫保信息賦能水平方面,依托家庭醫生智能監控“三級平臺”,在簽約居民授權基礎上,家庭醫生團隊可調閱相關醫保數據信息及健康檔案信息,提升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水平。
此外,措施還聚焦于合理加大醫保支付傾斜力度,著力通過醫保支付的引導作用,提升基層醫療機構精細化運營能力。其中,在總額預算支持方面,考慮就診下沉、慢病管理等因素,醫保總額預算繼續向社區傾斜,會同相關部門完善“結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擔”激勵約束機制;在支付模式創新方面,探索建立符合社區特點的安寧療護、康復護理等按床日付費的基層支付模式。
下一步,上海市醫保局將會同相關部門,細化配套政策,及時做好政策解讀、培訓指導,推動各項措施落地見效,并持續關注市民需求,不斷完善醫保惠民便民舉措,為市民提供更優質、更便利的基層醫療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