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資訊 > 業界 > 資訊 | 跨越百余公里 優質醫療資源走入唐山

    資訊 | 跨越百余公里 優質醫療資源走入唐山

    2023-09-27 業界 劉婷
    資訊 | 跨越百余公里 優質醫療資源走入唐山已關閉評論

    信息來源:新京報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召開3場座談會,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其中,京津冀醫療衛生協同發展是重要組成部分。
    在這一政策大背景下,優質醫療資源持續數年向唐山輸送。在當地醫院,北京專家時常前來出診、手術、帶教,基層遇到疑難重癥病例,可與北京進行線上會診或直接轉診。
    在醫院與醫院之間,聯合打造的重點學科在經歷重塑,國家級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也開始落地唐山。北京的醫療資源正跨越地理距離,來到唐山普通市民身邊。

    9月16日,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胸外科專家趙輝來到唐山參加服務百姓健康行動義診周活動。唐山市衛健委供圖
    求醫問藥 從“北上”到家門口
    今年4月,在河北省唐山市工人醫院,韓蘭芬見到了曾為自己做手術的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醫生趙輝,感到十分高興。
    76歲的韓蘭芬家住唐山市路北區,2021年4月查出早期肺癌,在北大人民醫院胸外科進行了手術。術后恢復良好,但每次復查,韓蘭芬就要再跑一次北京,這次,趙輝來到唐山市工人醫院出診,韓蘭芬便能就地復查,省去了往返幾百公里的麻煩。
    當日,北大人民醫院共有三十余名專家來到唐山市工人醫院出診、查房、指導手術,醫院門診大廳專門張貼了北京專家出診的海報,不少患者就此掛上了北京專家號。
    從唐山到北京有百余公里,對于韓蘭芬這樣“北上”的患者而言,這是他們看一次病的距離。這樣的距離正在縮短。
    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實施九年來,唐山市以引入京津優質資源為目標,通過合作建院、合作建科、遠程會診、定期派駐專家會診坐診、選派醫務人員到合作單位進修、雙向轉診、科研教學等形式,全面提升唐山市醫療服務水平。
    在北京市的支持幫助下,經過各方共同努力,京唐醫療合作在醫院管理、診療技術、科研能力、人才建設等方面為當地居民帶去健康紅利。
    遠程會診 北京成為線上“大后方”
    并非所有患者都會前往北京,對大多當地市民而言,突發急病的首選仍是當地醫院。隨著遠程會診等機制的建立,無需患者或醫生遠途奔波,醫療資源也能通過網絡手段得到輸送。
    今年4月19日,一名67歲的男性患者進入灤州市人民醫院就診。該院感染科主任解建輝介紹,該患者發熱8日,在灤南縣首診效果不佳,轉來時體溫高達39.6℃,除發燒外,偶爾咳嗽,尿頻,檢查發現尿中白細胞略高、肝損傷、膽囊結石等問題。綜合檢查結果和既往病史,考慮上呼吸道感染、膽囊結石病感染和二型糖尿病高血壓。然而,對其繼續進行常規抗生素治療,患者未見好轉,血培養沒有發現細菌,檢查流感、新冠等常見呼吸道病毒也是陰性。
    在患者住院的第三天,當地醫生通過遠程會診聯系到中日友好醫院的專家,專家建議考慮泌尿性感染,可對患者開展膀胱鏡檢查,之后果然查出泌尿性感染及泌尿性腫瘤,病原學檢測發現了大腸埃希桿菌,明確病因后,當地醫生對患者的抗生素進行了調整,之后患者病情好轉,5月中旬順利出院。
    這一合作方式依托的是唐山市近年來打造的疑難重癥援助體系,借助互聯網,北京優質醫療資源成為當地的“云”后盾。
    解建輝告訴記者,以往遇到疑難問題一般通過醫生的個人資源求助,譬如由曾在北京進修的醫生聯系認識的北京專家,在手機里描述病情、傳輸照片,但手機拍攝的檢查結果清晰度不高,可觸達的醫院和專業有限,專家私下給予的建議也不能直接進入病歷,如果這些方法沒能解決,他們只能建議病人自己去北京就醫。遠程會診能接觸更加豐富的醫學資源,該院目前與北京及河北省內一共20多家醫院建立了聯系,他所在的科室目前已申請了6次會診。
    目前,唐山市、縣兩級疑難重癥醫療援助中心已建設完畢,搭建起市級“疑難重癥遠程會診平臺”和京津“疑難重癥遠程會診平臺”;完成市、縣兩級醫療援助會診專家庫建設,市級專家庫入選專家935人,縣級專家庫入選專家959人;服務病種范圍包括但不限于64類疑難危重病398種疾病和121類罕見病412種疾病。據唐山市衛健委介紹,自去年11月至今年9月初,全市完成遠程會診1117例。
    跨省合作 將先進技術引入當地
    邀請北京專家前來坐診,或在線上進行會診,都是能令患者實時需求得以滿足的手段。從長遠看,借助北京的醫療資源強化唐山市本地的醫療水平,將讓更多當地市民獲益。
    唐山市人民醫院在當地以腫瘤治療見長。2017年,該院放化療六科主任王曉紅前往北京,在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進修一年,帶回了乳腺癌大分割放療技術。此前,唐山市只有傳統放療方法,患者需要放療25次,按次收費,大分割放療每次的劑量更高,數量縮短到15次,可為患者節省40%的費用,并降低不良反應,目前已開展了一千多例。
    越來越多的當地醫院正將北京、天津的先進技術引入唐山。
    王曉紅所在的唐山市人民醫院與北京友誼醫院合作,成立了“國家消化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唐山分中心”,還與北京協和醫院、北京天壇醫院、北京宣武醫院、北京積水潭醫院、北京友誼醫院等開展了專科合作。
    唐山市工人醫院與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合作共建“學科區域協作中心”,在血液科、心內科、胸外科、創傷科、內分泌科方面提升醫療、教學、科研能力和水平;與北京阜外醫院心內科、心外科開展學科共建,自簽約以來,北京專家指導手術77例。
    唐山市第二醫院與北京大學第三醫院敖英芳教授、劉忠軍教授簽約合作,成立“唐山市骨科運動康復醫學高質量創新發展中心”。兩院合作完成了國際上第一部《雪上運動創傷救治流程專家共識》。該院還加入了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骨科專科醫聯體、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醫聯體,并與北京積水潭醫院和清華大學分別在人員培訓和科研項目上進行合作。
    據了解,“十三五”以來,唐山市醫療衛生協同發展合作領域從全面合作向專科專病領域拓展,組建專科聯盟,京津唐三地醫療合作更加區域化、專業化和精準化。該市二、三級醫院與京津知名醫院、高校和科研院所等通過醫聯體、學科共建、專科聯盟等方式開展合作。目前,35家二級以上醫療機構與京津優質醫療資源開展合作130項,對接38個北京機構和17個天津機構;合作開展國家級科研項目12個,省部級科研項目6個,市廳級科研項目3個。
    下一步,該市將以承接京津功能疏解和產業轉移為重點,繼續加強與京津優質醫療資源合作,加速醫療衛生同質化。

  • 野花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