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資訊 > 業界 > 資訊 | 在一個全面免費醫療的國度,安徽醫生很忙!

    資訊 | 在一個全面免費醫療的國度,安徽醫生很忙!

    2023-09-15 業界 劉婷
    資訊 | 在一個全面免費醫療的國度,安徽醫生很忙!已關閉評論

    信息來源:網絡

    “雖然回家的腳步近了,但援外的工作還在繼續。”這是蘇倩近半年來唯一的一條朋友圈內容。

    蘇倩是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感染科主任醫師。9月10日,作為中國(安徽)第十批援南蘇丹醫療隊成員之一,她和隊友們結束在南蘇丹一年援外任務,啟程回國。在南蘇丹的一年中,他們不畏艱難,救死扶傷,幫助南蘇丹建立了首個ICU。

    回家的心情,有開心也有不舍。“這里的患者對中國醫生十分信任,我們緊趕慢趕,還有好多事沒做完。”

    憂心忡忡

    “盡管有了思想準備,但是剛到南蘇丹的時候,還是不適應。”2022年9月3日,中國(安徽)第十批援南蘇丹醫療隊出發,9月4日抵達南蘇丹。醫療隊共15名隊員,醫護人員分別來自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和滁州市人民醫院,涉及消化科、骨科、婦產科、檢驗科以及感染科等多學科。

    2011年7月9日,南蘇丹共和國正式獨立。南蘇丹的衛生條件極度落后,公民平均壽命僅54歲。原衛生部將衛生援助南蘇丹任務交給安徽省,2012年起,安徽已派出10批次醫護人員醫療援助南蘇丹。第一批援南醫療隊即由安醫大一附院組建。

    南蘇丹全年夏季,潮濕炎熱、蚊蟲滋生,白天的溫度經常在40℃以上;門診只有電風扇,停水斷電是常態;自來水經常帶有泥沙。這里幾乎沒有蔬菜,常年吃的是土豆和洋蔥。因為交通等原因,超市的很多商品都已過期。

    生活條件差,衛生條件也差。到處都是污水、蒼蠅,和非洲其他國家一樣,南蘇丹的傳染病非常多——瘧疾、傷寒、霍亂、肺結核、血吸蟲病等發病率很高。

    “生活上的一些困難都能克服。”但醫院里十幾個病人擠在一間病房,蘇倩和同事們憂心忡忡。

    醫者仁心

    醫療隊駐地醫院是朱巴教學醫院,為南蘇丹最大公立醫院,但依然缺醫少藥。

    南蘇丹全民免費醫療,但醫療器械、藥品等都需要患者在院外購買,病人輸液時,需要買藥品,甚至針頭、注射器。醫護人員也常因被拖欠工資罷工。

    “我們在門診備了常用藥,免費提供給患者,否則他們可能診斷后就回家了,不吃藥不治療。”蘇倩說。醫療隊出發前攜帶了一批當地所需的藥品,省衛健委也會定期運送藥品、耗材和器械過去。

    朱巴教學醫院艾滋病和結核病門診曾接診了30多歲的患者Emelida Dudu,同時患有艾滋病和肺結核,入院時腹部高度膨隆伴有頻繁腹瀉,醫院只有抗艾滋病藥,患者腹脹難忍,求助安徽醫療隊。

    “我們發現他患有乙肝,大量腹水,已進展為肝硬化失代償期,并發腹腔感染。”醫療隊為他治療,并贈送了抗感染、保肝和利尿的藥物,經多次隨訪,Emelida Dudu腹水已完全消除。

    每次患者到醫院隨訪,蘇倩都去觀察Emelida Dudu的病情,“中國醫生”成了Emelida Dudu的“定心丸”,看到蘇倩,他都特別開心,握手致謝。

    前些年,醫院沒有任何檢查設備,術前無法做檢查,甚至體重都無從得知。在安徽省的持續援助下,連續多批醫療隊接力,已先后在朱巴教學醫院建起了消化內鏡中心、遠程影像會診中心、宮頸疾病篩查中心,增加了不少設備。

    目前,由安醫大一附院援建的遠程會診中心已籌備完成,由檢驗科副主任醫師陳鶴負責的病理診斷中心正在籌備中。

    2月27日,隊員彭春偉接診了一名8歲小患者,腹部有巨大腫塊,需手術切除。醫療隊提供免費醫治,但院方需收取檢查費。患兒父母來自難民營,無力支付。

    救人心切,彭春偉為患兒支付了檢查費,在隊員們的多學科配合下,成功切除了患兒腹腔內一枚約16*15cm的巨大腫瘤。

     

    2022年12月,在中國政府等多方援助下,南蘇丹首個重癥監護室(ICU)在朱巴教學醫院成立。

    ICU收治的多為多器官功能障礙等危及生命的危急重癥患者,需要借助呼吸機機械通氣等治療,且由于患者病情危重、免疫力低下,更易出現細菌、真菌感染。但由于缺乏培訓和經驗,當地醫生對危急重癥患者的規范性診療、監護治療設備的操作能力不足。

    醫療隊在ICU建立之初就參與各項工作,蘇倩和麻醉科主治醫生余永奇全方位協助。

    蘇倩每周定期參與查房,提出專業性治療建議。3月27日在ICU查房時,發現由外院轉來的11歲瘧疾患兒Charity Kiden高熱、高心率、低血壓,病情危重。蘇倩立即和當地醫生討論病情。

    “頻繁使用退燒藥會掩蓋病情。”她指導迅速更新治療方案,患者病情明顯改善,5天后轉入普通病房,10天后成功出院。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幫助當地醫生快速成長,才能更有效地幫助當地居民。

    曾有一名患者突發急性腹痛向醫療隊求助,檢查發現患者左右側卵巢均有囊腫,醫療隊決定實施連硬膜外麻醉“剖腹探查術”——朱巴教學醫院一名婦科助理醫生配合婦科醫師姚慧妤完成手術,經過40分鐘地密切配合協作,兩枚囊腫被順利摘除,其中一枚大小約18*15*15厘米。

    這場手術,朱巴教學醫院多名外科醫生集體觀摩。

    “利用現有的條件,我們盡量多做一點、再多做一點。”蘇倩和隊友們針對ICU開展了《感染性休克的治療》《呼吸機的基本原理》等十余次理論知識講座,教學效果極佳,還克服培訓設施緊缺的困難,開展了“氣管插管術”、“超聲引導下深靜脈置管術”等多次臨床技能培訓。

     

    朱巴教學醫院ICU開診半年以來,當地醫生在一步步成長。

    “每次看到患者痊愈出院,有一種莫大的鼓勵。”蘇倩認為,這也是醫療隊的巨大收獲。

    由于家庭經濟差,當地很多居民生病了也不去醫院,醫療隊克服安全形勢嚴峻、高溫酷暑、交通不便的困難,多次深入鄉村、孤兒院,開展義診。據不完全統計,至今年7月底第十批援南蘇丹醫療隊門診接診10617次,手術171例,宮頸篩查2620次,3000多人次接受義診服務。

    “中國醫生,中國醫療隊義診,已經成了金字招牌。”蘇倩經常聽到當地患者說,“看到中國醫生就放心了!”

    11歲的Charity Kiden在治療期間,蘇倩每次去看望時,她的家人都激動地說:“中國專家來看我們了!”

    在南蘇丹,醫療隊不僅以仁醫仁術為當地居民服務,也為華人華僑筑起健康防線。

    去年11月5日,醫療隊員正在吃晚飯,突然接到大使館電話,有急性中毒的同胞需要搶救。隊長徐張巍立即帶著蘇倩、彭春偉、余永奇和段文超五分鐘內集結出發,迅速開展搶救,40分鐘后患者逐步恢復意識,當晚脫離危險。

    這名同胞所在公司寫來一封感謝信:“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越來越多的中國人走出國門,自從中國(安徽)援南蘇丹醫療隊到來,旅居南蘇丹的中國人歡欣鼓舞,也是由于他們的默默付出,讓南蘇丹人民認識到中國人的熱情幫助,中國國力的日漸強大,中華文化的強大魅力。

    蘇倩是兩個孩子的媽媽,想孩子的時候,就通過手機上的監控系統和孩子“喊話”。

    5歲的二寶經常問她:媽媽你什么時候回來啊?我想去南蘇丹看你。

    終于回家了,蘇倩的心情卻十分復雜。她忘不了在當地最大的孤兒院巨石孤兒院義診時,為孩子們診療,“查一個是瘧疾,再查一個還是瘧疾。”帶去的藥品根本不夠。

    9月10日,中國(安徽)第十批援南蘇丹醫療隊結束任務啟程,9月11日凱旋抵肥。而在9月5日,中國(安徽)第十一批援南蘇丹醫療隊接受了6個月的學習培訓和業務輪崗后,遠赴南蘇丹,與第十批隊員完成了交接,執行為期一年的援外醫療任務。

    蘇倩將自己的衣物打包,送給了患者的女兒;她計劃回國后,籌措為朱巴大學等當地高校捐贈模擬人,供醫學生們實踐操作,她希望同行們也能有統一教科書。

    “我們還有很多事沒做完。”

  • 野花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