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屆全國智慧醫療創新大賽由全國 20 多個協會學會相關單位聯合主辦,深化行業影響、提升賽事規模與深度,推進我國智慧醫療創新生態建設與發展。大賽以“賽事、展示、論壇”的模式,探索數據的開放共享和創新應用,進一步挖掘優秀項目,加速產業和人才雙發展。推動智慧醫療、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持續維進智慧醫療創新生態圈發展,為“健康中國”貢獻創新智慧,打造智慧醫療創新的“中國模式”。
項目名稱:基于AI和大數據的職業健康管理解決方案
參賽單位:四川大學華西第四醫院
聯合參賽單位: 訊康信息技術(深圳)有限公司
參賽人員:韓俗
項目起源:四川大學華西第四醫院是直屬國家衛生和健康委員會的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治療和康復于一體的三級甲等醫院;其健康管理中心是三級甲等醫院中從事健康體檢的專業體檢機構,也是省衛健委指定的職業健康體檢機構。體檢中心以四川大學華西第四醫院高水平醫療技術為依托,將創新型服務理念貫徹在整個體檢服務過程中,現已成為四川省乃至西南地區職業健康體檢的領航者。
雖然健康管理中心科室齊全、設備完備,但是由于業務空間局促、流程不夠科學、信息化支撐不足等原因,健康管理中心業務量遭遇瓶頸、大量體檢客戶堆積、工作人員負擔重。
痛點、難點:目前使用的體檢信息管理系統存在以下缺陷:
01 技術架構落后(CS架構),升級維護難度較高,無法實現負載均衡,導致可擴展性差,長期發展受到制約。
02 體檢流程中服務模式比較傳統,智慧化程度低,無法實現智慧化、自動化的流程控制,體檢者的體驗以及醫護工作效率較低。
03 缺乏智能導檢措施,排隊秩序混亂,體檢時間較長。
04 檢后健康服務跟不上,沒有檢后管理系統,客戶粘性低,難以形成醫院品牌效應。
05 過于依賴紙質導引單、紙質問卷等紙質單據,一旦丟失,體檢進度和數據完整性等將受到極大影響。且不便于統計匯總。
06 總檢效率低,錯誤率高
總檢醫生目前通過人工判定并且文本框中手動輸入的形式錄入總檢結論,效率低下,人工輸入的過程導致錯誤率高,系統也無智能輔助功能進行協助判斷。
07 無法實現全程的健康管理及大數據BI分析
數據無法全面回傳至體檢系統,無法形成連續完整的體檢數據,更無法對體檢數據進行數據分析。
08 無精確的體檢預約業務
由于不具備完善精確并且能靈活調度的預約排期及預約體檢功能,早餐、耗材等無法提前響應,醫護工作量無法提前預估,更無法保證用戶服務質量。
思路、方法:本套解決方案基于B/S架構搭建,在實現傳統體檢業務流程的基礎上,集成移動互聯網和智能硬件的優勢,加入了問卷評估、人臉識別、自助機、智能導檢、科室導航等智慧功能,提升了健康管理流程的效率和用戶體驗,并通過大數據分析和AI智能分析,進一步優化醫院管理水平及健康管理服務質量。
創新點:一、手機預約 人臉核驗前置
體檢用戶通過手機實現線上預約及銀行/社保繳費,并在手機上通過與公安權威庫進行人臉核身比對,提前完成原本要在體檢現場做的人證核驗過程,減少現場排隊等待。
二、無感式人臉抓拍識別與比對
體檢用戶到達現場后,位于現場的抓拍機再次進行“即來即過”的無感抓拍比對。毫秒級采集多個抓拍數據,且抓拍與比對兩過程實行物理分工,同時處理經過單個場景內的多位用戶。
三、智能導診
根據各體檢項目規則及排隊人數、檢查耗時等,為體檢者智能分配最優檢查順序,并能靈活調整。
四、檢后健康管理及大數據分型
搭建檢后健康評估模型,對常見慢病進行AI分析評估、機器人自動隨訪管理。建立AI輔助診斷模型,協助醫生完成總檢結果,并通過對臨床數據的機器學習不斷優化;通過用戶過往體檢數據、問卷調查數據等幫助用戶推薦合適的套餐及加項。
推廣及意義:打造智慧化健康管理的標桿,希望解決當前國內健康管理中心面臨的人力成本居高不下、服務質量不高、流程和質量不完善、后期健康管理能力偏弱等普遍問題。
通過規范化流程及質量控制,降低從預約到出體檢報告的時間,提升醫院服務效率。
打造移動端導檢及無紙化流程,提升用戶體驗,節約用紙,增加滿意度,打造醫院品牌。
通過自助機、手機端等用戶自助服務的形式,減少醫護重復性工作,降低醫院運營成本。
總決賽擬定日程